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1980年,是Cult片大师桂治洪的丰收之年。

这一年里,他出片了口碑爆好的《邪》,然后又推出了武侠佳作《万人斩》。《万人斩》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一部武侠片。

眼看着,有了《邪》与《万人斩》打底,桂治洪就要破圈,成为一线大导演了。可是,他推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邪斗邪》。

嘉禾与邵氏的恩怨(逼出嘉禾另立山头)(1)

《邪斗邪》,包括后来的《邪完再邪》,都是没羞没噪的荒诞喜剧,和那几部恐怖邪典风格差异巨大。

按说,看清楚时间,也好理解。《邪斗邪》上映于1980年,距离《邪》才不过几个月,明显是仓促赶工的圈钱之作,自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也许是这两部艺术性大片消耗了太多精力,《邪斗邪》显得有点玩世不恭,没羞没噪。但《邪斗邪》启用了邵氏金牌编剧司徒安,拍出了后现代周星驰版的爆笑喜剧,其中缘由,是有内幕可以挖掘的。

这一切要从邵氏打工仔大佬邹文怀另立门户说起。

嘉禾与邵氏的恩怨(逼出嘉禾另立山头)(2)

邵氏的全名是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氏制片厂。而邵氏家族企业是个更大的存在,在二战前就在南洋地区有庞大产业,战前邵氏当家人邵醉翁有祖训,也是各种华人家族企业的通病,那就是要用自家人。邵醉翁退休之后,二哥邵邨人即位,当时已经羽翼丰满的邵逸夫联合三哥邵仁枚逼宫,逼着邵邨人出局,这才有了邵氏兄弟(香港)。1957年,才华横溢的邹文怀进入邵氏。

嘉禾与邵氏的恩怨(逼出嘉禾另立山头)(3)

邵邨人被两个弟弟逼退位,心中郁气难结,发泄不能。最后只能发到了儿子邵维瑛身上。邵维瑛时任邵氏兄弟的总经理,为人精干强练,很受邵逸夫的喜欢。秉承着“重要职位家人担当”的原则,邵维瑛一直是邵逸夫重点培养的对象。

但在1960年,邵邨人却突然发难,非要儿子从邵逸夫那里辞职,声称:“不要再给别人打工!”就这样,孝顺的邵维瑛在父亲的逼迫下离开了六叔邵逸夫,远走日本。离开了邵氏家族支持的邵维瑛下半生籍籍无名,成了千万普通人中的一个。而邵逸夫却建立了无人能及的电影王国。要知道,邵逸夫对邵维瑛非常看重,完全是当接班人在培养的,未曾想被二哥釜底抽薪,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而邵维瑛也被父亲这一搅局,失去了成为电影界大咖的机会。

当时才华横溢霸气侧漏的邹文怀已经被邵逸夫注意到了,但最终总经理的位置还是给了周乃文,从此,邵氏打工人到不了顶的血淋淋现实就像一颗钉子一样嵌进了打工人邹文怀,何冠昌等人的心。

嘉禾与邵氏的恩怨(逼出嘉禾另立山头)(4)

几年后他们和“邵氏自家人”方逸华交恶,愤然离开,创立嘉禾和邵氏开始了对台。

嘉禾成立初期凭借李小龙火了一把,奠定了基础,随后挖掘出成龙,站稳了功夫片的脚跟,和邵氏的老派功夫电影分庭抗礼,十分热闹。

然而,1974年,嘉禾挖掘了当时的歌神许冠杰,形势逆转了。

嘉禾与邵氏的恩怨(逼出嘉禾另立山头)(5)

许冠杰歌神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但他哥冷面笑匠许冠文,现在的知名度可能没那么大了。那是周星驰之前香港影坛上最重量级的喜剧演员。话不多说,拿成绩说话。

《鬼马双星》,1974年票房冠军

《天才与白痴》 1975年票房冠军

《半斤八两》 1976年票房冠军

《卖身契 》 1978年票房冠军

《摩登保镖》 1981年票房冠军

许氏兄弟三连冠后的1977年,邵氏才由刘永的俏探女娇娃拿到一个冠军。

嘉禾与邵氏的恩怨(逼出嘉禾另立山头)(6)

之后连着五年又是嘉禾夺冠,除了许氏兄弟,就是成龙的《笑拳怪招》和《师弟出马》,分别拿到1979和1980年票房冠军。

嘉禾与邵氏的恩怨(逼出嘉禾另立山头)(7)

1980年的邵氏就是这么个风雨飘渺的场景。邵氏高层也不是酒囊饭袋,是会分析形势的,许氏兄弟的喜剧风格很快就得到了充分研究,而《邪斗邪》就是这样的产物。

应该能明显感受到,《邪斗邪》的风格与桂治洪原本的爱好有冲突,这显然是公司给的命题作文。与续集《邪完再邪》不同,《邪斗邪》是标准的剥削电影。既有美妙的肉体,又有可怕的负面价值观,讽刺意味爆表。伊雷所扮演的底层赌棍贱格样十足,让人恨的牙痒痒,一开始赌的穷途末路居然想着拿妻子抵债(妻子是梁珍妮演的哦)。问题是这货企图灌醉妻子,一路走钢丝,贱的无以复加。结果自然是落得一地鸡毛。

这就是影片前半部分,伊雷逢赌必输,一路喊着”邪”,这里就是邪门的意思。

嘉禾与邵氏的恩怨(逼出嘉禾另立山头)(8)

看的我直摇头,有种恶意碰瓷前作的意思。

后面鬼出来以后,又沦为了艳情故事,结局还以鬼的身份出千烂赌。整片的价值观可以说毫无正面可言。用现在的话说,典型的“奶头乐”风格,在那个年代算是超前了。影片其实整体风格应该归于风月片范畴,在“四头”标准中占了噱头,枕头,鬼头三样,如果不是动作设计差点意思,拳头可能也能沾边,实打实的低俗电影。影片对社会底层烂赌鬼的刻画算是入木三分,有那么点批判社会现实的意思,但聊胜于无。因此,价值观特别正派的人士,观看本片结局可能引起不适,就像看《黄金圈》一样,觉得自己的道德底线被践踏的感觉。

本片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邵氏公司对嘉禾的许氏喜剧风格的研究吧。

不过,对于观众来说,有嘉禾另立山头,与邵氏进行竞争,自然是大大的好事,有了更多选择,也逼着片商出佳作,岂不是大大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