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熊莺 章璐 陈鹏)“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的主业是农产品深加工,是用好农村产业革命成果,助推全省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接一连三的重要渠道。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逐步形成种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贵州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对接会上,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何刚在会上介绍了贵州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

贵州特色食品产业园(贵州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体系取得五大成绩)(1)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何刚(黄振国 摄)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00年,贵州省食品工业产值仅有59亿元。今年上半年,贵州省生态特色食品企业3865家,规模以上企业930家,完成产值510亿元,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10家龙头企业完成产值约42亿元,占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的8%,呈逐步提升的态势。

产业配套日趋完善。龙头企业通过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品牌化发展,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包装、营销、配送、储藏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此外,贵州生态特色食品包装配套55%左右省内完成,得到了明显改善。

产业附加值逐步提升。近年来,贵州省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农产品加工、精制茶及饮料、食品制造等向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产品细分程度加深,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上升。食品工业从简易加工、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精深加工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分散、单一、互不关联的初加向精深加工制造产业集群转变升级,产品结构由单一低质低效向多样高质高效转变。

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近年来,贵州省获得“全国辣椒之乡”、“中国薏仁米之乡”、“全国天麻之乡”等称号,老干妈、竹香米、五福坊、“三绿一红”茶叶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市场逐步打开。贵州生态特色食品坚持市场导向,创新营销方式,强化渠道建设,搭建“中小企业互联营销体验平台”等营销体系,建立“产、运、销一体化”等运营模式,发挥商超连锁、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作用,进行精准营销,逐步打开了市场,贵州生态特色食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