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经典吟月诗(4首小众别致的写景诗曲)(1)

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短短27个字,组成了一幅富有动态感的江村渔人晚归图:夕阳西下的江村小镇上,酒肆、船埠、鱼市都展现出一派宁静闲适的气氛。暮色苍茫中,有几只未靠岸的渔舟还在江上,已无行人上下,所以更显得宁静一片。

落花飘在水面上,迎来了静谧夜色,而随着夜幕降临,断桥上的卖鱼人也纷纷散去。这些喧嚣嘈杂的热闹去处都已沉浸在寂静之中了。

这是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所写《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描绘了一个非常闲适悠然的水乡风景。

古今经典吟月诗(4首小众别致的写景诗曲)(2)

所谓的「潇湘八景」最早在绘画艺术中出现,由北宋宋迪掀起的题画诗热潮,在宋元时期是江南风物的泛指。其中的一景就是马致远在这首散曲里所写的「远浦帆归」,其意境静谧、悠然、淡远,充满着令人向往的宁静和平的生活之美。

夜月渡江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明月的光芒遍洒于宽阔的江面上,清辉洋溢,万里金波,帆船行驶在这样的江面上,宛如置身银河宇宙。一路疾驶,破空而行,三山退隐在身后,浩荡的洪波似乎回荡着六朝古声。

鱼龙潜水声打破静谧夜晚,牛斗二星在视线中转移,如此一路乘风破浪,瞬间便已渡过镇江,心中的目的地已是遥遥在望了。

古今经典吟月诗(4首小众别致的写景诗曲)(3)

此诗是清代诗人沈德潜所作,他是个长寿的诗人,至九十六岁去世,写下了大量的诗歌。

这首七律是写他月夜渡江时的所见所感,其诗恢弘辽阔,意境寥廓壮美。

清江引·秋怀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在秋风中收到万里之外的家书,信上问我什么时候归家?

这个问题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回答,这是他表达自己思乡怀人之情的方式,一词“西风”,一句“归期未”,浓浓的思家愁绪便已倾泻而出。

诗人没有直接答复,而是以眼前的萧瑟秋景做出了委婉的回应。红叶满山,鸿雁呼朋引伴南迁,而离人却只能沉醉在遍地黄花之中,期望在雨打芭蕉声中,做个回乡之梦。

古今经典吟月诗(4首小众别致的写景诗曲)(4)

这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的一首抒发游子怀乡的小令,诗中的画面尽管色彩鲜明,却带着深深的苍凉萧瑟的秋韵。

对于“归期未”的询问,张可久只能眠卧黄花地上,将酒灌满愁肠,这便说明他无法回,难以回。游子之苦,就在这满眼冷清、悲凉的夜雨中滴答流溢。

夜到润州

夜入丹阳郡,天高气象秋。

海隅云汉转,江畔火星流。

城郭传金柝,闾阎闭绿洲。

客行凡几夜,新月再如钩。

连夜进入丹阳郡,夜晚天高气清,江城一派祥和。就这样不知走了几夜,又见到天上新月如钩,多日的羁旅行役之劳,在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景物中透露出微妙的感受。

古今经典吟月诗(4首小众别致的写景诗曲)(5)

润州在江苏境地,此诗为唐代孙逖所作,他在玄宗朝仕途顺达,能文善赋,文思敏捷。据史记载,孙逖曾游宦于吴越,见到了许多奇山异水,写下了很多关于自然山水的诗篇。

开元二年秋,孙逖于登第后赴山阴尉任,途中一路走去,见了诸多山山水水,都被他的游宦思乡之情所染。

他经过淮阴时,感慨忧愁“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走到润洲后,就是“客行凡几夜,新月再如钩”,随着夜色降临,思乡之情悠然而出,加上行程之疲,流露出复杂又微妙的感受。

古今经典吟月诗(4首小众别致的写景诗曲)(6)

孙逖的诗清淡疏朗,以自然流丽的笔触描写出了青山绿水之致和羁旅行役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