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就是和过去的自己不断告别(每个人终将年迈)(1)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中,父母与子女天各一方已属常态。

刚刚过去的春节,“候鸟式”迁徙又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演。常年独居在家的父母,与日夜牵挂的子女团聚,无疑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刻。

然而残酷的是,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时,工作日却已渐行渐近——游子们不得不再次踏上离乡的路,父母一夜之间又变回了空巢老人。当一年365天中,有300多天子女不在身边时,老人的晚年生活如何保障?当老人不仅空巢,而且还日渐失能时,老有所依又该如何实现?

担忧首先被硬性数据冷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1/3,其中,增长最快的是8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届时他们将从现在的2600万增加到1.2亿。

我最无助的时候是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

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脑梗的老伴已经长达半年,她经常担心自己突然病倒,脑子里预演过所有的突发情景,但唯独没想过老伴会在保姆回家过年之际掉到地上。

一天凌晨,“咣当”一声闷响,平时连翻身都困难的老伴好像“睡毛了”,从床上掉到了地上。

“我搂着他的腰,想把他抱到床上,可坐着抱我站不起身,站着弯腰抱我抬不起胳膊。”朱阿姨折腾了20多分钟,根本整不动。怕老伴着凉,她把一床毛毯从腰间铺在老伴身下,打开手机通讯录,里面包括独生女在内100多人,她却不知道该打给谁。

女儿闵智远在美国,亲朋这个时间都在熟睡,刚强了一辈子的朱阿姨,在那一刻抱着老伴哭了……最后跑到楼下央求两位保安,一再保证即使出了问题也和人家没关系,两名保安才上楼帮忙把老伴搬到了床上。

待到春节,闵智从美国回家,和妈妈一起要给老爸洗个澡,干干净净过年。娘俩找个大床单,一人拽一头,把老爷子抬进卫生间,浴房里铺上瑜伽垫,给半年多只是擦擦身的老爸洗了个痛快澡。

等收拾完,朱阿姨看见闵智蹲在卫生间角落里,头埋得很深,哭得肩膀一直抖动,“妈,你一人在家照顾爸太不容易了。你和我爸去美国吧,这样我还能照顾你们。”

朱阿姨回了一句:“我上辈子肯定是‘该’你们家的,再说吧!”把女儿拉起来,心里却又告诉一次自己,可不能病啊,老伴已经半身不遂,自己再病倒,那简直要了姑娘的命啊! ”

朱阿姨一直不去美国,一方面是靠子女养老,亲情虽浓,但是异国医疗报销困难,真不忍心给孩子压力。另一方面居家养老靠保姆,又担心不能得到规范的周到服务。

对闵智而言,远在异国,侍奉上海的父母确有难度,更遑论“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如何让“通讯录里的父母”安享晚年成了她最大的一桩心事,寻找一个医养结合档次高让人放心的养老机构成了当务之急。

CCRC模式给养老带来新选择,医养结合探路中国养老市场

2018年3月,在一位保险经纪人的介绍下,闵智父母受邀试住泰康之家·申园。“我一开始不想去住,没想到住了一个星期觉得很不错,社区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以及温馨的生活氛围打动了我们,于是女儿替我们交了定金”朱阿姨介绍。

据悉,泰康之家引入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持续照护模式,被形象地概括为“一个社区,一家医院”。有别于普通养老机构仅仅设置医务室,泰康之家自建上海申园康复医院,有效缓解医疗和养老之间的矛盾,通过CCRC持续照料体系与医养结合的特色照护模式,让老人在被妥善照护的同时,更能享受生活乐趣,感受到生命的尊严。

2018年4月,朱阿姨夫妇正式入住泰康之家·申园。入住当日,护理员为父母拆箱并整理衣物,逐件登记物品,还分别为他们的衣服做了标签,防止在清洗更换的过程中遗失。

朱阿姨操心的设施这里都有,而且对失能者更为友好,全院地面皆防滑,地面毫无磕绊之物,住处既有空调又有新风系统,室内外随处都有合用的把手,床铺桌椅色彩柔和,高矮适当便于起坐。

医院设有护理部,可承接由社区转过来的居民,能使用社保。根据老人自理能力的不同,房间的设置也不尽相同,子女可以陪护。遇到突发状况时,居民拉响警报,保安、管家、医生、护士在3分钟之内到场进行急救。

此外,医院还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合作,实现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远程医疗、专家会诊等服务,护理师与老人按照1:3比例进行配置。

为了给居民营造活力生活环境,社区自带约24000平方米会所,配套有恒温游泳池、健身房、台球厅、手工坊、卡拉OK厅、宴会厅等,设施多样,功能齐全。社区内还设置老年大学——乐泰学院,设置有三大类60余门课程,定期有老师前来授课。

自入住以后,每日三餐两点及父母在社区活动的信息,护理员都会通过微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告知闵智。“每日护理员发来父亲的游戏视频,眼见他在你拍一、我拍一的欢笑中激发出一些原已消失的能力,瞧他无忧无虑,笑容满面,真似返老还童。” 闵智在朋友圈记录道。

“我们对于养老的需求,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好的护理服务、完善的公共设施,加上一个小区式的居住环境,泰康之家的医养融合恰恰能够同时解决这些问题”朱阿姨说。

泰康之家十年探路,打造银丝下的春天

2015年,泰康首个保险养老实体泰康之家•燕园开始运营。

作为泰康保险集团旗下的健康产业投资运营子公司,泰康之家成立至今,目前已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华中等核心区域的19个重点城市,其中,全国东西南北中——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苏州、武汉六大社区开业,形成连锁运营之势。

险资做养老的优势在于三方面:一是拥有庞大的资金量;二是广泛的客户基础;三是业务模式能够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泰康“蛟龙入海”,掀起了一场养老革命。

泰康之家官方网站显示,集团选择涉水养老产业最早源于董事长陈东升在一次婚宴上的感悟。他认识到中国老人养老方式必须变革,提出以如家连锁酒店的模式改造养老院的创业构思。

随后,陈东升率队赴日本考察。一年后,2008年泰康之家望京老年会所开业;在国内保险业中,属于首个实践社区养老模式。2009年,泰康成为第一家获保监会批准建设养老社区的保险公司。

2012年,泰康人寿与泰康之家推出了首个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综合养老计划——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由泰康人寿的《乐享新生活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和泰康之家的《泰康人寿保险客户入住养老社区确认函》共同组成,将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涵盖养老财务规划和养老生活安排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而在国内,类似项目的基本模式都是与保险产品挂钩的,以房屋的租住权替代传统的保险现金收益。信达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和房企不同之处在于,保险机构可采用两种运营模式:其一,投保人具备入住养老社区资格,并缴纳一定的月租或服务费;其二,即通过实物租赁的方式来实现收益。

前者把保险、地产、养老产业融合在一起,将寿险产业链拉长至30年左右,有利于实现从“摇篮到天堂”的业务布局,具体操作是养老与寿险、医疗与健康险、资产管理与退休金——购买泰康的养老金未来可以优先入住泰康养老社区,购买泰康的健康险可以优先在泰康的医院就医,买泰康的养老金,可以得到优质的资产管理。

尽管养老地产市场风生水起,各家对盈利模式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陈东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个成熟的养老社区做到收支平衡需要6~8年,真正实现盈利要8~10年的时间。

从资产投资模式来看,泰康之家的燕园、申园、粤园养老社区都是典型的“拿地——建设——服务 营销”的重资产投资之路,后续的楚园、吴园、属园等也都延续了其重资产模式。

一系列重资产运作意味着泰康要投入大量真金白银,但对于拥有大量长期资金、急于寻找稳定回报投资出路的险资来说,未尝不是机会。养老社区非常符合保险资金投资要求,安全、不受经济波动影响、有稳定的现金流、长期稳定的收益特点,恰好可以解决寿险资金在资产负债方面的需求。

同时泰康在保险和养老上的结合,不是简单保险公司把自己的资金配置到养老机构上,而是

通过保险与医养实体的有机结合,客户可在泰康养老服务体系中安度晚年;通过健康保险,在泰康医疗健康体系中得到服务和治疗;通过投资理财型产品,实现财富增值。

归结起来,泰康已在养老保险与养老社区、健康险和医疗体系、养老金和资管方面形成三大“闭环”,打造出一个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实现了对整个“生命产业链”的重新定义。

“我们把养老产业当成事业来做,开发企业追求高周转率快速回笼资金,但泰康可以拿1000亿元10年不赚钱。”陈东升表示,相对于集团总资产,泰康之家投入的资金影响很小,他希望能把产品做得更加优质。

老年是人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我们期待,随着养老模式更多元,“银丝下的春天”将会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