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黔中首郡乌江明珠)(1)

花灯歌舞《打开财门迎嘉宾》 郑雄增 摄

黔东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黔中首郡乌江明珠)(2)

乌江船工号子展示 郑雄增 摄

千年舟楫往来,乌江帆影点点。6月10日,有着“黔中首郡·乌江明珠”美誉的思南县,在贵阳市多彩贵州文创园启动非遗周末聚系列展演活动。贵阳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ZAKER贵阳”对活动现场进行视频直播。

思南县历史文化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建制。自古以来商贸云集,儒家文化、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在此地水乳交融,具有独具魅力的地域民族文化。

僰、甩神、傩坛戏等非遗活态文化神秘古朴;乌江船工号子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思南的土家花灯传承了一千多年,被文化部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先后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进行展演。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在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的视频镜头前,一些非遗传承人显得有些拘谨,但他们把手里的活展示得游刃有余。

花烛秀美精致,做花烛的非遗传承人介绍,当地人但凡有喜庆之事,必用花烛。

做僰(字牌)的非遗传承人作介绍时,认真地告诉记者“这是大一、这是小一”,当直播记者请他演示如何打牌时,他表示三个人才能打。

竹丝制作的帽子吸引了不少人关注。直播记者试着去戴,怎么也没法实现。非遗传承人打趣说,“哎呦,你的头咋这么大!”

非遗展示趣味横生,热闹非凡,特色美食更是吸引市民围观品鉴。据说花甜粑在思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记者抓住一个人就开始直播,“老板这个花甜粑粑的花纹是怎么做的啊?”“在裹成一个粑粑的时候,一层层涂上颜色,很好吃,尤其是要用甜酒来煮尤其好吃!”看他说得有条有理,记者再接再厉问个不停,谁知对方说自己不是老板,但自己是一个观展的思南人,愿意给家乡做推广。

此外,绿豆粉、牛肉汤锅儿、米花、红糖麦粑等等美食,也让贵阳市民大快朵颐,直呼好吃、美味。

活动当天也有舞台演出,船工号子、说春等节目都是货真价实的群众演员,他们原汁原味地再现了乌江流域千百年来的生活场景。

据悉,思南县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个、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4个。11日,思南非遗文化展演仍将在贵州师范大学和文创园继续进行。(简冰冰 李韵 陈问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