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锋入伍的1960年至今,从雷锋团队退役的官兵有两万多人。他们退役不褪色,牢记“雷锋情缘”,用不变其志、不改其节、不悔其道的实际行动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犹如一颗颗饱满的雷锋“种子”,扎根在祖国肥沃的土地上,催生出千万棵雷锋之树,成为一片令人向往的道德“森林”。

他们成立组织成建制学雷锋。2014年,为响应“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在原沈阳雷锋团第十一任团长孙承彦、第九任政委张怀先、第十任政委肖林发、第十二任团长马剑、第十三任团长孙启华等团队退役官兵的组织倡议下,成立了“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合会”,启动了“雷锋精神种子工程”,形成了“雷字号”品牌集群,涌现出以“时代楷模”邓州编外雷锋团、“中国好人”冷宽、“中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赵喜昌、把公司90%的股份分给员工的刘长明等一大批学雷锋先进集体和个人。

战友的力量(弘扬精神有万千战友)(1)

启动“雷锋精神种子工程”

从“百姓雷锋”到“雷锋精神传承团”,从“爱心使者”到“螺丝钉志愿者服务队”,从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孝老爱亲、助残养孤到岗位奉献、创业发展、科技攻关等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各个领域,“雷锋团”退役官兵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可谓是一个人影响着一群人,一群人影响着一座城,座座城里有“雷锋”。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雷锋”。遍布全国各地的雷锋团退役官兵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不论在哪里工作生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名字,那就是“雷锋”。团队殊荣、雷锋情缘和学雷锋的亲身经历,使雷锋团退役官兵始终将信仰植入灵魂、将雷锋精神融入血脉,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特殊群体。“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创雷锋业绩,做雷锋传人”“要为雷锋争光,决不给雷锋抹黑”等做人做事、工作生活的信条,成为他们从军营到地方矢志不移的初心。

战友的力量(弘扬精神有万千战友)(2)

黄河古道活雷锋田永亮向小学生讲解雷锋故事

被评为全国优秀警察的公丕发、崔平是从雷锋团走出来的优秀干部;雷锋的班长、排长薛三元,雷锋的司务长蔡云,“中国好人”“全国五老标兵”雷锋战友乔安山等成为雷锋团退役官兵联合会中的优秀代表。以沈阳“雷锋生前战友志愿者服务团”为代表的众多雷锋团退役官兵始终坚持“你吹你的冷风,我学我的雷锋”,捍卫英雄、捍卫雷锋,捍卫属于他们这个集体的荣誉。他们激浊扬清的行动得到原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表扬。据不完全统计,他们有2000多人被评为县市级先进,300多人获得省级以上标兵或模范称号,以实际行动擦亮了新时代“雷锋传人”的靓丽名片。

他们统一的行动是讲好雷锋故事。讲好雷锋故事,普及雷锋知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赋予这支队伍的神圣使命。在“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合会”的组织下,一代代雷锋团战友以雷锋为榜样,自觉担起责任,成为了宣讲雷锋故事、传承雷锋精神优秀群体。

战友的力量(弘扬精神有万千战友)(3)

辽宁省雷锋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批复同意授牌

在沈阳,活跃着5支宣讲雷锋故事、传承雷锋精神的队伍,他们分别是“雷锋生前战友队”“雷锋团领导干部队”“雷锋班班长队”“雷锋典型骨干队”和“雷锋团老战士队”。这5支队伍承担着弘扬雷锋精神、广播雷锋精神种子的社会责任,长期到机关、部队、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社团组织等作学雷锋报告,参加各种学雷锋活动。

原“雷锋团”俱乐部主任陈广生创作的《雷锋的故事》一书累计发行2000多万册,成为我国文艺类书籍发行数量之最,成功地把雷锋和雷锋精神传遍了中国,推向了世界;接雷锋入伍的团军务参谋戴明章呕心沥血编著完成《回忆雷锋》,被称为“雷锋事迹大全”“权威的雷锋史书”;雷锋的排长薛三元到全国各地作了千场以上报告,累计听众近10万人次。

他们肩负的使命是奉献。“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合会”的老战士们都怀揣着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奉献精神。

战友的力量(弘扬精神有万千战友)(4)

长春籍籍战友联谊会负责人纪伟东组织救助身患血管瘤女孩小张淇活动

原雷锋团三营七连班长刘长明,经历了从军人到公务员再到企业家的三次人生转变。他积极响应单位体制改革,主动带领16名职工自主创业,成功创建了现有资产已超过五个亿的成都大蓉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餐饮行业学雷锋的一面旗帜。他坚持用雷锋精神建企育人,将公司90%的股权分给员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救危济困,汶川地震时一次就捐赠150多万元;他曾不惜成本、不计代价筹款100多万元,从死神手里夺回一名员工的生命。

战友的力量(弘扬精神有万千战友)(5)

刘长明将公司90%股份分给员工

原雷锋团一营三连班长赵喜昌成立了“志愿者救捞队”,十多年来义务救起80多名落水者、打捞400多具尸体。他编写出版了《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读本》,义务宣讲500多场。赵喜昌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首届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两次受到接见。

战友的力量(弘扬精神有万千战友)(6)

赵喜昌讲解救人知识

雷锋班副班长李峰威得知医院建设急需专业照明灯具时,第一时间联系相关企业并成立“战疫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积极响应、踊跃参加,短短3天时间,便将捐赠给雷神山医院价值70万元的专用照明灯具生产完成。在物流不畅通的情况下,志愿者们自己当司机,一天一夜,开了1000多公里,将物资及时送到武汉,保障了雷神山医院的按时竣工。李峰威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雷锋班第四任班长曲建文被赞誉为“一个人用雷锋精神影响了枣庄一座城”,十二连班长田永亮获评“全国十佳杰出青年农民”,还有“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丕发、崔平,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郑献春,抚顺百姓雷锋朱华,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朱言春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展示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种子的别样风采。

他们的目标是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合会”推广邓州编外雷锋团经验,健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组织,在唤醒“雷锋记忆”中,树立先进典型,形成传承雷锋精神的合力。

在邓州“编外雷锋团”的引领下,近百个学雷锋组织充分发挥了学雷锋的群体示范效应,效果显著,影响很大,军地媒体都作了相关报道。特别是实施“雷锋精神种子工程”以来,全国各地的雷锋团退伍官兵以志愿服务、帮贫致富、送温暖等方式开展学雷锋活动;发起了救助捐献器官的战友李建锋家人的活动;编撰了《雷锋精神种子工程》《永恒的回忆》《殊荣》《头雁长空留美名》等雷锋团退伍官兵学雷锋系列丛书;常态化到大中小学作报告讲雷锋事迹,广播学雷锋火种,培养新时代雷锋传人,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

战友的力量(弘扬精神有万千战友)(7)

联谊会救助李建峰家人照片

以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为代表的军地学雷锋典型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为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助力,开创了“继精神有万千战友,播种子引无数雷锋”的生动局面,显现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强大生命力

(李兆军 周道海 邓兆国)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拾奇

编审:邓小兵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