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了,50年土改,51年,天天开会我的父亲51年当上村长51年至54年,也沒粮食吃,打来的供应粮是黑豆,黄豆,包谷是最好吃的,我们天天在磨子上推磨,磨担上常常抱着侄女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悼念母亲杨芝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悼念母亲杨芝兰(回忆我的童年往事)

悼念母亲杨芝兰

1949年解放了,50年土改,51年,天天开会。我的父亲51年当上村长。51年至54年,也沒粮食吃,打来的供应粮是黑豆,黄豆,包谷是最好吃的,我们天天在磨子上推磨,磨担上常常抱着侄女走。

到了58年,来了大跃进。没过几天,把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交到大灶上,还把家家的锅锅,缸缸也交到大灶上,就在杨家大院子里办起大灶。厨房和南房是灶,上房子是客厅堂。那时候办大灶说的真好听,一月不吃重饭。刚开始,吃的饭很好,时间长了,大人四两面的馍馍,娃娃二两面的馍馍。

58年我们杨家大院子里住着十三口子人,我的父母,三位哥哥,二位嫂子,侄子,侄女,还有我们四个女子。二哥和岁哥,在临洮的洮河做工。我三嫂子在会宁的沙家湾干活,她在沙家湾还当民兵连长,她那年很活跃。我、我妈妈、我二嫂子,还有三妹在鸡儿咀,我们学生,大战深翻地,我妈妈看着四个小孩子,是托儿所,家里留着我的父亲,他当饲养员,还看管四个娃娃,四妹八岁,小妹六岁,大侄女七岁,侄子三岁,凭天爷看管。父亲回来还要照顾四个娃娃,还要在大灶上打搅团。我们在鸡儿咀大战二十天,就回家了。大灶到59年的九月底搬到张家大院子里,就是现在的张尔功家。杨家大院子里的人,才慢慢进到自己的家里。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