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为纲聚发展之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1)

通讯员:蔡笑 孙寒梅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故有跋涉而游集。2016年12月16日,在美丽的花城广州,一场汇聚广东法律精英,来自公、检、法、律、学各界的的高端法律论坛——“侦查监督与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在此拉开了帷幕。本次研讨会由省检察院、省法学会主办,侦查监督一处和律师学研究会承办。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小东和省法学会副会长何桂复等领导嘉宾,以及检察、法院、公安、海关、高校、法学会等各界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以法治为纲聚发展之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

“侦查监督与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现场

以法治为纲聚发展之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3)

“侦查监督与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一次法律共同体的“凝心”之旅

研讨会开幕式由侦查监督一处刘顺龙处长主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省检察院李小东副检察长、省法学会何桂复副会长、律师学研究会朱永平会长、省公安厅法制总队黄雯钊副总队长和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徐松林院长。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李小东副检察长致辞指出,侦查监督工作肩负着防范冤假错案、监督制约侦查权和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省侦查监督部门在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做到了坚持少捕慎捕、严防权力侵害等“五个坚持、五个严防”,同时在理念培育、机制建构和法律规定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此次研讨会是加强侦查监督工作提升人权保障水平的重要理论探索。李检呼吁各界法律同仁要加强理论研究,实现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要加强交流共进,推动实现侦查监督法治化现代化,要加强制度创新,共建良性互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在跨界联动中铸就法律共同体”——何桂复副会长致辞呼吁法律同仁深刻学习和领会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我国现行刑事侦查活动中存在的弊端,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对策研究重视成果转化,为服务司法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法治方法,同时强化司法机关与律师行业的联系,促进感情交流,为开创未来司法活动美好局面有所助益。

以法治为纲聚发展之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4)

研讨会开幕式现场,刘顺龙处长主持

以法治为纲聚发展之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5)

李小东副检察长、何桂复副会长分别发表致辞

随后,进行获奖论文颁奖仪式,律师学研究会朱永平会长宣布了获奖人员名单。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40余 篇,为保证选出佳作精品,首先经过严格的学术规范化智能检测,对雷同率高的论文进行复查,将“抄袭”论文予以排除。各条线业务专家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对每篇论文开展了细致严谨的“盲评”打分,围绕争议问题反复磋商,最终评出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6篇,三等奖论文11篇和优秀奖论文27篇,获奖作者分别来自检察、法院、公安、律师、高校等多个单位。

以法治为纲聚发展之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6)

李小东副检察长为荣获一等奖的论文作者颁奖,何桂复副会长为荣获二等奖论文作者颁奖,朱永平会长等人为荣获三等奖论文作者颁奖

主题演讲:一场法律职业人的精彩呈现

研讨会进入特邀嘉宾主题演讲环节,这是职业法律人交流分享的关键时刻,四名来自不同法律部门的资深人士登上方寸讲台,围绕如何履行侦查监督职能、如何规范侦查执法行为、如何保障律师权利等专业领域,激情洋溢,口若悬河,你方讲罢我登场,对全体法律人无疑是一场“头脑风暴”。与会人员聚精会神认真倾听,随着一波又一波的精彩浪潮,现场可谓“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以为绝妙矣”!

省院侦查监督一处刘顺龙处长以《积极应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推动侦监工作现代化法治化》为题,在深刻把握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精神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当前广东侦监的现状和特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谋划了新形势下我省侦监工作法治化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实施战略。省公安厅法治总队黄雯钊副总队长以《规范执法 保障人权》为题,从执法规范化建设、受立案制度改革、强化监督制约、提升履职能力等方面介绍了广东公安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刑事诉讼基本任务所作的不懈努力及成效,同时从侦查视角提出了强化侦查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州市院李学东副检察长以《坚持人权保障推动侦查监督创新发展》为题,详细介绍了发挥侦查监督职能强化人权保障的“广州经验”,深入分析了改革新形势下存在的难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最后,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高江雄副主任以《完善审查逮捕阶段律师发挥作用的程序》为题,以“辩方立场”分析了当前审查逮捕阶段律师介入的现状及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化审查逮捕程序改造的建议。四位嘉宾既有宏观思考,又有微观探究,既有实证分析,又有理论支撑,代表了侦查监督、侦查和辩护三方在不同视角下的智慧碰撞和思想交锋。给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让全体人员领略了优秀法律人的风采。

以法治为纲聚发展之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7)

四位资深法律人围绕各自专业领域发表精彩演讲

优秀作品展评:一轮赏心悦目的“学术鉴宝”

从获奖选手中优中选优,最终确定4名优秀论文作者参加主题发言,并邀请资深法律专家启迪思维、指点迷津,是本次学术研讨会和一大特色和亮点,也将会场气氛推向了新的高潮。这里既是年轻、优秀法律人展现职业风采的靓丽舞台,又是凝聚广大法律人共同职业价值“强大磁场”。

省院侦监一处孙寒梅、深圳宝安区院盛威、广州越秀区院刘婷、珠海市院何永福分别就获奖论文发表主题演讲。演讲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有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的侦查监督工作审视,又有对流动人口取保候审问题研究,既有对公安派出所侦查活动监督路径,又有审查逮捕阶段信息供需失衡下的律师辩护。

以法治为纲聚发展之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8)

孙寒梅、盛威、刘婷、何永福分别就获奖论文发表主题演讲

随后,省检察院检委办朱华主任和中山大学法学院郭天武教授对上述获奖论文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两位评委一致给出了较高评价:“论文选题很前沿,做到了数据详实、论据充分、逻辑严谨、见解独到、对策有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很接地气!”。评委还在文字表达、写作思路、框架结构、格局视野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两位评委还与参会人员分享了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和对侦查监督工作的心得体会,提出了“人权保障”的应有之义是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双方权利的保障,深入探讨了在强化侦查监督职能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审查逮捕环节侦查、侦监、辩护“小三角模式”的可行性与发展路径,展望了立法层面健全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前景,激发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共鸣和深入思考。

以法治为纲聚发展之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9)

朱华主任、郭天武教授针对获奖论文进行精彩点评

法律沙龙:一场智慧碰撞的“铿锵五人行”

法律沙龙环节,无疑是整个研讨会的“重头戏码”和“压轴之作”,将热烈的现场气氛推向了顶点。五把简约而厚重的藤椅、五位来自不同部门的重量级“大咖”,联袂上演了一场法律争鸣的“铿锵五人行”。他们分别是省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二处吴明来处长、律师学研究会朱永平会长、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徐松林院长、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编辑部李军主任以及广州市院侦查监督处何彧民副处长。

他们的论题格局宽广、发人深省——新形势下侦查监督如何继续发展?我国司法实践中实行“检警一体化”是否可行?律师能否成为启动侦查监督的主体?

他们的观点鲜明独到、振聋发聩——“程序正义是此次沙龙的重要议题”、“律师信息失衡、权利难以保障的现状应当改变”、“东莞96.72%的刑事案件由派出所办理,对派出所监督工作大有可为”、“卓有成效的反腐,除了对干部个人道德的强化,还要来自制度层面的反思”!

他们抛出的问题尖锐、针砭实践——为何实践中有的犯罪嫌疑人相信辩护人而不信任检察官?纪委双规阶段中的威胁引诱欺骗取得证据能否予以排除?

五名专家你来我往,反复交锋,现场火药味十足——有专家刚提出一个新锐观点:“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中最有司法属性的职权,但目前侦查监督又囊括了引导侦查权,如此一来必然会对检察官中立的司法判断产生影响,应当考虑将引导侦查权从中剥离。”话音未毕,立即遭到立场鲜明的反驳:“我不同意上述观点。引导侦查的功能应当继续发挥,要引导侦查机关积极、正确作为,防止侦查机关错误打击侵害无辜,只要对侦查监督职能进行合理建构,司法权能和引导职能并不冲突,反而可以相得益彰!”

以法治为纲聚发展之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10)

吴明来处长、朱永平会长、徐松林院长、李军主任以及何彧民副处长展开了一场热烈的“铿锵五人行”

现场专家的激烈交锋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深入思考。与会人员与五位专家积极互动,现场提问环节气氛热烈。有的涉及如何对非法证据进行甄别、核实与排除,有的涉及如何构建律师启动侦查监督的程序,还有的涉及改革新形势下如何对侦查监督职能进行科学定位。现场嘉宾对此一一作答,传道解惑,孜孜不倦,全体人员享受了一次营养丰富的法律大餐和精神盛宴!

以法治为纲聚发展之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11)

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参会人员积极提问

研讨会一直持续到晚上七点多,屋外月明星稀,室内热情如火,真可谓“学习之乐乐无穷,起并明月霜天高”!最后,朱永平会长进行了总结点评,认为本次研讨会是省检察院与省法学会加强理论研讨的成功合作,也是构建良性互动检律关系的有益探索,对积极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公、检、法、律、学五位一体,谋划共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