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1)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2)

@Olga Levari Ercolano

巨大的浪潮。前浪奔跑在对岸更绿的草地上,后浪还激流勇进在河中央。

刚才看到了两张很棒的“大迁徙”渡河高空俯瞰图,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上。我的朋友奥尔加是Safari相关领域的专家,她住在内罗毕,平时总去内罗毕国家公园研究那里的狮群。她这两天一直在马赛马拉。她是乘坐小飞机飞去马赛马拉的,所以有机会用手机拍到这样两张很朴素却很壮观的图片。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3)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4)

@Olga Levari Ercolano

小飞机航班也开通了,下图背蓝色背包的就是她。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5)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6)

平常总是往保护区跑,把乘坐小飞机都不当回事儿的人,也要处处拍照留念,感慨一下2020年的第一次马赛马拉出行。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7)

马赛马拉北边的马赛村子里,山羊上树了。马赛马拉西北边的大裂谷奥罗洛洛悬崖边,可以躺在浴缸里喝杯酒。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8)

这两天,角马渡河的图片很多,和往年差不多,没有新意,包括猎豹五兄弟和狮子捕猎。

昨天偶尔被推送了几条微博,是多年前认识的一位国内的朋友。关于黑白犀牛的讨论和争论,关于狮王到底存不存在,很多火药味十足的battle,还和多年前一模一样。

突然觉得人类无聊。总是通过定义别人甚至是规范动物行为来强化自己。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在我看来,那些真正和这些野生动物相伴而生的马赛人、桑布鲁人和当地人,他们在有机会快速掌握了摄影技术和社交媒体之后,这些被人和野生动物“互相作用”的故事才值得一读。

从实际的角度来说,“动物世界”无法脱离人类的影响而存在,虽然有些偏远的保护区看上去可以。在过去,很多动物学家企图破解和学习动物的语言和它们的社会结构。而在今天,但凡稍有学习能力的人,都可以轻易地通过丰富的纪录片掌握那些基础和靠谱的“动物世界”知识。普通人喜欢动物,不是为了变成一个动物学家,也没必要。

那我们这些迷恋“动物世界”的外来人,到底可以做些什么?

尊重、支持,谦虚不妄言,就已经很好了。真正的动物专家,从当地人身上学习了很多,比如上面那位在山羊上树前拍照,庆祝生日的年轻马赛小伙子。

这个时代,定义自己是专家,很容易也很轻易被打脸。主要看所谓的专家混的圈子吧,如果身边尽是些没有去过非洲的迷粉,喜欢星星眼喊人老师的,我觉得还是去看BBC和国家地理纪录片,保留自己的直觉判断比较好。

国内真是比较喜欢追星,各个领域都是。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9)

这段时间,我们分享了很多Alex Walker's Serian团队在塞伦盖蒂拍的渡河视频,以及“大迁徙”动态。这几天,这个优秀的团队随着“大迁徙”转回了“天国之渡”的主战场:马赛马拉。

在这里,渡河口的视角更好,鳄鱼和河马的埋伏更多,摄影师比较容易拍到精彩的镜头。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10)

他们的向导随手拍的片子,都是比较好看的。这几天Look out和Ashnil渡河点都比较热闹。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11)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12)

以前我介绍过这个营地,深情款款地写过一篇美文。今天就点到为止了,请大家看看他们工作人员的状态。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13)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14)

口罩人人携带,全副武装。库房里的消毒液一大桶一大桶,靠着墙堆了一大堆。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15)

今年5月1日团队放出的加油图片。精神状态很好,干劲很足。他们写给合作伙伴和老客户一封信,我很喜欢,翻译如下:

问题和困难不应该阻止一个人实现他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输掉一场战斗的危险,但那些战斗到最后的人找到了内心的和平和深切的满足。记住,成功来自努力工作和热情。

今天是劳动节,我们向身边所有一直辛勤工作和奉献的坚强灵魂致敬。感谢你们。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16)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17)

他们团队很会玩儿,下次雨季我带你去找他们,到大草原上捉鲶鱼。平常,“大迁徙”不渡河的时候,鳄鱼都是靠这肥大的鲶鱼照样美美过日子的。

这组图我找了好久。乱七八糟存的太多了,用的时候找不到。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18)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19)

补充一个小思考,关于“大迁徙”的雷区。

这些年,我看了太多推广,回答了太多问题,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避雷提醒两点:

1. 基本数据错得离谱,死往高里整。比如,大迁徙里程他说有3000多公里。实际上大圈800—1000公里,小圈400-500公里。

2. 把个别现象扩大化,非要推翻99%业界人士的通常说法,说角马大迁徙的三大原因之一是:角马妈妈为了尽快交配再生,刻意参加长征途中甩丢孩子,以便使它们被迫成长,离开。那,那些不参加“大迁徙”的斑马和角马“定居民”,以及其它保护区的角马呢?因为看到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专家言论,我又去翻了很多国家地理和非洲地理的资料。然后松了一口气。

远离数据错得离谱和严重以偏概全的人 ,就基本安全。

“大迁徙”这个被嚼烂到没营养的话题还是得年年提。现在的纪录片和美图大图唾手可得,视觉效果能让你被轰炸到晕。渴望拍到“天国之渡”的刺激,像早年我们对牛排大餐和龙虾海鲜宴的向往,因为数量多,排场大,比较“炸”。

更多普通的Safari旅行,随便找个国家公园看看转转,也并不要花很多钱。像每天要吃的碳水化合物,有无数槽点,可是令你快乐。以前我们好面子,吃饭瞎讲究得很,现在在玩的方面也是。

其实,马赛马拉和非洲旅行的选择特别多,怎么合适怎么来,安全和舒心就行。等去的中国人慢慢多了,大家心态也就轻松了,打假就比较容易了。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20)

@Ramachandiran Govindaraj

最后,借摄影师RG的新鲜美图,向所有为了珍贵梦想而奋斗的朋友们致敬。

天高地远,骏马丽日。

壮美大自然的存在,就是为了提醒你,还有一些重要的事可以去努力,去尝试。

大渡河边的尔苏部落(骏马丽日天高地远)(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