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则乱大谋 名句的诞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国学经典论语14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国学经典论语14句
小不忍则乱大谋
名句的诞生
子曰:“巧言1乱2德。小不忍则乱大谋3。”
——卫灵公·二十六
完全读懂名句
1.巧言:花言巧语。2.乱:败乱。3.谋:计划。
花言巧语往往可以混淆道德判断。小事情不忍耐就会搅乱大的计划。
名句的故事
孔子认为要善于辨识他人说话的出发点和用意,不要被表面上好听的虚伪言词所迷惑。老子曾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道德经》八十一章)孔子在这点与老子看法相同,他也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三》)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被乱兵包围,没有东西可吃,弟子中许多人都饿出病来了,个性最急躁的子路首先发难,他质问孔子:“有学问又有道德的人为什么还会遭到危难?”孔子回答他:“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一》)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算遭遇危难也能够固守本心,不会败坏道德。因此,“忍耐”不仅是成功立业的必要条件,还是个人修身养性一定要做的功课呢!
历久弥新说名句
俗话说:“忍字心上一把刀。”在处世哲学里,一个忍字可以有以下几种境界:
一是忍受、含忍。苏轼在《留侯论》开宗明义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段话是“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最佳解释。古今中外能够成大功立大业的人一定都有过人之处,一般人容易为了“面子”问题,逞口舌之勇、一时之快,这并不是“勇”的真义。真正的勇应该是处变不惊、慎谋能断,且能以忍受、含受的方式珍爱自己。苏轼提到的留侯就是张良,相传张良就是因为能忍,承受圯上老人的刁难,而得到相赠的兵书,助汉高祖打下了天下。
二是忍苦、坚忍。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身请为臣,妻为妾”、“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有生之年得以复仇雪耻。这就是忍苦、坚忍。
三是忍痛割爱、果决。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许多时候必须快刀斩乱麻,痛下决心。三国时代,诸葛亮的爱将马谡因为刚愎自用,不听诸葛亮的叮咛,硬要在山顶扎营,结果被魏将张邰所败;使得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无兵可守,却要面对司马懿的大军,结果诸葛亮用空城计骗得司马懿不敢进攻,勉强保住了西城。诸葛亮回朝之后因此忍痛斩了爱将马谡,这就是国剧中有名的“失空斩”。不斩马谡,诸葛亮从此就无法号令部属。《易经·蒙卦·象传》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蒙卦的卦象如泉水出自地下,可大可小,其作用兼具有利于人以及害人的一面,去害就利,在于人的果决行动,因势利导,否则就会漫浸害人。因此敏于行,借由实践锻炼出果决的行动力是相当重要的。
西方有格言:“容忍比自由还重要。”胡适也认为:“容忍就是自由,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在这层意义上,“忍”可以理解为自我控制,唯有小我的容忍宽容,才能成就大我更大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