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川问:近来厌恶泛览博观,常常想独自静坐,以求摒弃闲思杂虑。可让人恼火的是,不仅没有做到,反而更觉得心神不宁,我这是怎么了?”修养静坐静不下来,老去追求“什么都不想”,越追求什么都不想,想得越多,越着急自己怎么还在想,越静不下来。
对此,王阳明阐述“无欲故静”的本心。无欲故静的“静”,其实就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
首先,人不可能没有闲思杂虑,“意念不能熄灭摒弃,只能在发现意念邪时,让它归于纯正。”
其次 ,要明白静的原理。
九川误以为,静就是心不起意念。如果按王阳明说的,心并不存在没有念头的时候,那又如何静呢?既然心里有念头,那又怎能静下来呢?问题出在不懂静的原理。
王阳明回答:“‘静’不是让你一动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对一个人喜怒哀乐情感及思想未发作时的一种警觉,有防患于未然的意思)就是念头,定在 上面就是好的,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陈九川又问:“那为什么周敦颐说,没有私欲就能静。按这种说法,您说不能静,看来我们还有私欲?”
王阳明回答:“没有欲望当然能静,但这个静是‘定’的意思,定的是什么?不是心,而是‘意’。戒慎恐惧是在你心里流动,是活泼泼的,这就是所谓‘上天赋予人的命运,悠远深邃,永不停歇’。你说上天动了什么?可它一直在动。如果你的心真不动了,那就是死人。如果你的心乱动,而不是为了戒慎恐惧,那就是私念,就是不静了。”
静并非不动,静只是相对于没有邪念,没有妄动而言,是一种本心即是天理的状态。本心即是天理,生命的本来面目“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寂照永远一体,既是生生而动,也是恒静的,是一种 “无欲 则 静”的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