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无异于一声惊雷在我们彷徨时炸开,为我们指明了航行的坐标,激励我们携手同行,一个都不能少,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于无声处听惊雷出自哪里?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于无声处听惊雷出自哪里(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无声处听惊雷出自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无异于一声惊雷在我们彷徨时炸开,为我们指明了航行的坐标,激励我们携手同行,一个都不能少。

明知前方火场凶险无比,仍给世人留下最帅的背影;明知前路灾区余震不断,仍义无反顾地冲向汶川;明知前面井喷事故发生,仍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们是各行各业最普通阶层的平凡人,却被我们永远的铭记,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党员。对于我们党员干部,这个时代是最新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曲折中前进的共产党始终牢记一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石油的一员,我们也将“奉献能源、创造和谐”视为誓言,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履行企业职责,共同建设富饶美丽的家园。

不忘初心,要发展也要绿水青山。

在祖国的大西南,四川省遂宁市,日产气近3000万立方米的国内最大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坐落于此。2012年9月9日,地下4700米的气龙就此腾飞,数百川中人披星戴月高效完成气藏建设,至今气藏已安全走过了1900多个日日夜夜,有了它,每天1800万户三口之家的用气量得到了保证。

“从源头到结束的全过程都是安全受控,天然气泄露的可能性极低。”油气矿的技术员张坤介绍到,“一个井站从地下到地面的井筒,再到地面集输流程的站场,再到输往下游井站的管道都在我们的严密监控下。”

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在科学勘探开发大气藏的同时,也将很大一部分资金和精力投入运用到井站的本质安全上,运用到工艺的升级上,运用到周边的水土维持和环境治理上,着力打造“绿色气田”的名片,实现井站周边绿水青山。

攻坚不止,要工作也要文化精神。

从上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开始,川中这片热土已经走过了61个年头,无论是什么年代,攻坚精神一直是川中人的精神动力。

在龙王庙气藏的发现井磨溪8井现场,过道一侧的文化墙用浮雕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川中油气矿攻坚文化故事。对于这口生产井的员工来说,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更是一个企业文化精神的教育基地。

“在这个井站上班,已经超出了值守的范畴。”磨溪8井的老员工李勇讲到,“每一周都有很多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参观团来此接受文化的洗礼。”

作为四川省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现场参观点,磨溪8井当之无愧。它的故事从员工中来,又到员工中去。这里有像一颗螺栓始终坚守生产现场的公司劳模,也有三次推迟婚期刻苦钻研技术的青年骨干,他们代表着中石油员工最朴实的品格和最真实的情感,是全体员工向往美好生活的动力源泉。

创新驱动,要坚守也要探索实践。

“严肃党内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是全党的重大任务。”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终体现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推动事业发展上。”

严肃党内生活要始终坚守,但是方式方法也要探索实践。

4区县18乡镇,约1400平方公里内分布着77口气井,而这些需要3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来管理。

有员工说:“我的家在外地,每次党员活动都是在休假时间开展,为什么不建一个网上支部阵地呢?”于是,党建移动互联平台应运而生。

2017年,在“两化融合”的大趋势下,项目部党委充分运用“互联网 ”思维,把学习教育和党员工作也搬到了移动终端,初步构建了以“手机上学《党章》、《党规》和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随时知晓工作动态、扫码参加支部活动、意见建议直通党组织书记、党员培训师预约、党建知识测试”等功能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型党组织移动互联平台”。

不要说“摸着石头过河”很艰难,要知道“实践出真知”也是至理名言。(张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