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嫁给前男友故事(和男友马上结婚)(1)

本故事已由作者:老叻,授权每天读点故事app独家发布,旗下关联账号“谈客”获得合法转授权发布,侵权必究。

1

刘涛事业有成,领导器重他,短短几年,就被提干当了一名科长。

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在村里的名气更大了。不仅是一家人的荣幸,也是村里人的骄傲。

可他先后做的两件事,让村里人对他“另眼相看”,他的英名大打折扣。

2

第一件事,对待小妹刘丽的婚事上,他和家里人产生了极大分歧。不仅引发了不小的风波,还让村里人嗤之以鼻。

刘丽在打工时,和自己的初中同学巧遇街头。几年不见,相谈甚欢,慢慢地,就交往密切,自由恋爱,也有三年了。

这年春节回家,正准备谈婚论嫁。她顺路先到了二哥所在的城市,让哥嫂认识一下。没想到,她非但没有得到二哥的祝福,反而惹了一肚子气。

她还从未到过二哥家,就预先打电话通知二哥,到火车站去接他们。等到中午,二哥才匆匆赶到火车站。

出乎意料的是,二哥没有把妹妹和她男朋友接到家里,而是安排到一个旅馆里。更不解的是,他为他们点了饭菜后,只喝了一杯茶,就又匆匆离开了。

男朋友非常尴尬,自认为不受欢迎。刘丽也担心二哥不认同她的选择,心里也十分难受。

可她也抱着一线希望,安慰男朋友说:“二哥工作忙,也许这里离家远,来不及送我们到家里。等他下班后,就能见到嫂子了……”

男朋友一想也对,就安心地吃了饭。他觉得第一次到哥嫂家去,应该有个良好的初步印象,他主动提议:“丽丽,咱再买点礼物吧!”

两个人就趁下午这个空隙,到商场逛了两个小时,精心挑选了一大堆礼品。

回到旅馆,两个小恋人还自导自演,设想着拜访哥嫂时的各种细节。生动有趣处,他们嬉笑打闹。房间里,回荡着他们的欢声笑语。

可谁知,一直等到六点多,二哥才开车来到旅馆。两个人还饿着肚子,一心想着到二哥家做客呢!没有想到,二嫂也随后开车到了。

哥嫂并不是来接他们的,而是在旅馆里,简单招待了一顿饭。饭后,就相继起身回家了,连一句邀请的话都没有。

刘丽想不通,二哥家那么多房间,就不能让他们去家里住一晚吗?她越想越生气,这旅馆也实在待不下去,就和男朋友去了火车站,当夜赶往家乡。

凌晨四点,到了县城车站,大哥大嫂早早在寒风里等候着。先把男朋友送到家,他们到家时,天已经大亮了。

还没进门,刘丽就控制不住,趴在大嫂怀里痛哭起来。她安慰了男朋友一路,自己也憋屈了一路。

诉说完原由,大哥马上打电话给刘涛:“妹妹到家了,你把房间退了,不用挂念他们了。”

“什么?真不懂事!怎么不说一声就走了,眼里还有二哥吗?”

大哥不想和他抬杠,忍着没责备他,可他却没完没了地发牢骚:“我准备今天让小妹到家里来,崔艳给她物色了个小伙子,安排中午见见面,可谁想到——”

大哥及时打断他:“你瞎掺和什么呀?这就快结婚了,弄出这出事,不让人戳脊梁骨吗?”

“可我们也是为小妹好啊!只要她愿意分手,到我这儿来,我负责给她买房……”

刘丽听得清清楚楚,她没有想到,二哥是这个心思,就气愤地夺过手机:“谢谢你们的好意!妹妹再苦再累,就是穷得要饭,也不能昧了良心!”

大嫂怕他们兄妹三个弄僵了,就接过手机,对刘涛说:“二弟,这婚姻大事,不能强求,要尊重妹妹的选择。妹妹带男朋友去见你们,说明她礼数走到了,你不能再挑她的理了。”

和男友马上结婚,我哥见他一面后,我俩婚事差点告吹。

在大嫂的劝解下,终于结束了不愉快的通话。可一家人对刘涛夫妇不让妹妹进家门,很是气愤。

刘丽一赌气,为了断了二哥的念想,过完年二月里就结了婚。随后,小夫妻相伴着,一块打工去了。

二哥二嫂只是寄来了一万块钱,生气得都没来送妹妹出嫁。刘丽非常委屈,发誓再也不会到二哥家去吃闭门羹,受窝囊气了!

家丑不可外扬,可还是被知情人传了出去。村里人议论纷纷,评说不一。

3

第二件事,更是离奇,简直是不像话了,村里人对他彻底失望了。

从那次吐血后,刘老汉的身体就越来越虚弱。几年后,终于卧床不起。

在他病重垂危期间,刘涛才回到了家乡。在医院里,他守护了父亲几天,觉得整天待在病房里烦闷,就想抽点空隙时间,找城里的同学聚一聚。

他私下里认为,这么多年,他没少随了礼,可他都是因为远在他乡,礼到人未到,觉得吃大亏了。

父亲没几天熬头了,趁这个机会,明着叙叙旧,实际上是预先通知他们,做好思想准备,他一定要把礼收回来!

这天中午,刘涛离开父亲的病房,给一位高中同学打了个电话,那位同学一串连,不多一会儿,凡是能联系到的,都先后聚集到一块了。

二十多个老同学,十多年不见了,哪能放过这个机会?刘涛成了这次聚会的主角,明知父亲躺在病床上,想脱身也不由得自己了。

一直喝到晚上十点多,他才醉醺醺地回到医院。刘老汉看到他这幅德行,气得病情加重,进了急救室。而他在这关键时刻,却一头醉倒在地板上,不省人事。

等第二天上午,那些同学们陆续来到医院看望时,刘老汉已经停止了呼吸。

哥嫂和妹妹在这个节骨眼上,再气愤也不好责备埋怨他,免得争执起来惹外人耻笑。可两个本家叔叔忍无可忍,把他关在一间小屋里,怒骂痛斥,并扇了他几个耳光。

母亲也被气得躺在了病床上,痛哭哀嚎,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不孝。

事态严重了,这不是骂几句、打一顿就能完结的事。乡下有个风俗,家里老人去世,儿女们最怕母亲的娘家人追究责任。如果听到不好的风声,舅舅或表兄弟们,就会在发丧这天闹事问罪,借故难为、教训不孝子孙。

本家的几个长辈们,为了家族的荣誉,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给刘涛讲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陪同他到了几个舅舅家,磕头赔罪。

舅舅们也是气得浑身发抖,可必须给几个亲家足够的面子。答应发丧时,不会过分为难外甥们,顺顺利利地让刘老汉入土为安。

虽然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可刘涛的皮肉之苦,舅舅们不会饶恕他的。

舅舅们把他的脸打肿了,目的就是让他在村里人面前,亮亮相,丢丢人。从此以后,记住这次刻骨铭心的教训。

也许在乡下人口中,不会说出“礼义仁智信”这几个字眼,但教导子孙后代,都是依这些标准要求的。

3

这件事,又在村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刘涛受到谴责,一家人也脸上无光。他无地自容,却无法逃离。他必须在家守孝,最低也得过了一七,才能回去。

他除了三天圆坟烧纸,不得不出了一次门。其它几天,他窝在家里,不敢出头露面。这几天,就像坐牢一样,受尽了煎熬。

这天,刘江在街上碰到了本家的一位长辈。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曾经教过私塾,是本村最有学问的人。他德高望重,受到全村人的敬敬。

“大江,你二弟呢?从他光屁股时,我就看出他是个人才。上学时,没少和我争论过。哈哈!我一向看重他,喜欢他。可怎么不见他来看我呢?”

“爷爷,他……他没脸出门,更不敢见您!”刘江毕恭毕敬,惶恐不安地回复问话。

“哼!没出息!这点挫折就趴窝了,还想成就什么大业?照我的话说,今天晚上,必须去见我!”

“是,爷爷。我一定让他去拜望您老人家。”

当天夜里,刘涛硬着头皮,拿着礼物,去看望这位老人。

“刘涛啊,你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了。就应该光宗耀祖,为家乡办点实事。可你都做下了这些丑事,真让家人蒙羞,让乡亲们寒心啊!”

“爷爷,我知错了,我一定要改!”

“哼!改?你是怎么改的?整天做缩头乌龟,不敢露面,这就是改么?”

“我……我无脸见人!”

“屁话!你躲得今日,躲得了明天吗?躲得了今年,躲得了明年吗?你打算就这样躲一辈子?”

“……”

“知错必改,总得有个开始吧!明天,你就给我站到大街上去!”

“爷爷,这……”

“怎么?这点胆量就没有?要想成大事,必须有胆有识,能屈能伸。犯下的错,必须自己去面对,去挽救。”

“……”

“别看乡亲们骂得你那么厉害,那也是恨你不争气。咱村里,出个人才不容易,谁也不愿意看到你毁了。你只要诚心诚意和他们坦白错误,立志改过自新。我相信,不到两天,他们就会谅解你,接纳你。”

“爷爷,我今晚就去街上。”

“嗯,这才像话。孩子,记住,翅膀再硬,也得有个归宿的窝。家里,永远有你的亲人。家乡,永远都是你的根。”

“是,爷爷,我一辈子不忘您的教诲。”

“去吧!今天,迈过这个坎,就能有个新的开始。希望你以后好好做人,不再为家乡丢脸。”

刘涛泪流满面,感恩不尽,辞别老人,出了大门。

大街上,人来人往,小卖部聚集了一群人,谈笑风生,好不热闹。他抹干眼泪,鼓足勇气,大步向人群走去……

4

自此以后,他每年都回家一次,看望母亲和哥嫂。和村里人叙旧拉呱,投入到乡亲们的怀抱。

小妹夫妻俩在他的帮助下,在冷库有了自己的摊位。几年后,做生意挣了不少钱,也准备在城市里买房了。

他也在所在城市里组织了同乡会,经常聚会,为家乡办了不少令人称道的事。

本村或邻村打工的人,只要他见到了,就热情地拉到家里。妻子也悉心照顾,为他们提供方便。夫妇二人,因此得到了乡亲们的赞誉。

……

在他家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幅字,他永远记住的那句话:

“家乡是根,情义是魂!”(作品名:《衣锦还乡,气坏爹娘》)

点击屏幕右上【关注】按钮,第一时间看更多精彩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