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其相貌可谓丑陋,其行动习于黑暗,《伊索寓言》里是两面三刀、像墙头草一般的形象,最终没有好下场。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象征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绵无边。这是为啥呢?

蝙蝠不是鸟,也不是鼠,而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属动物学中的翼手目。《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关于蝙蝠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鸟类和兽类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交战之初,鸟类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各位,恭喜啊!能将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多多指教!"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

果蝠又名狗头蝙蝠(蝙蝠蝠者福也)(1)

蝙蝠不是鸟,也不是鼠,而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

可是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不露面,躲在一旁观战。后来,当走兽战胜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蝙蝠却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恭喜!把鸟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走兽们也很乐意地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们的伙伴。

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再度出现在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不是鸟类!"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并赶走了蝙蝠。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飞着。

寓言里蝙蝠两面三刀、像墙头草一般,最终没有好下场。

不过,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蝙蝠则寓为"遍福"之意。象征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绵无边。 由于"蝠"字与"福"字同音,所以在民间得到人们的喜爱,将它的形象画在年画上。元稹《长庆集》十五《景中秋》诗:"帘断萤火入,窗明蝙蝠飞。" 蝙蝠省称"蝠",人们以蝠表示福气,寓祥瑞之气。

在传统文化中,蝙蝠常常与其它吉祥图案相组合,来暗示人生的不同美好。

蝙蝠与铜钱:这是最常见到的一种形式,蝙蝠与一枚或多枚铜钱,铜钱上雕有孔眼,表示福气就在眼前,给人带来希望和期盼;

果蝠又名狗头蝙蝠(蝙蝠蝠者福也)(2)

蝙蝠与一枚或多枚铜钱,铜钱上雕有孔眼,表示福气就在眼前

蝙蝠与祥云:蝙蝠衔着金钱驾着祥云飞翔而来,寓意上天赐福。不仅是带来好运气的征兆,也是贵人相助的代表;

蝙蝠与灵芝:利用其谐音和外形的象征来寓意福泽直达心灵,可洗涤润泽灵魂,将不好的东西带走,而把福气留下,让人心灵聪慧;

蝙蝠与寿桃或人参:寓意福寿双全,给人带来长寿的好福气,特别适合作为献寿之礼;同理,还有蝙蝠与福瓜、海浪组合,寓意福气如东海般辽阔,延绵不绝;

蝙蝠,寿桃(手持寿桃的寿星公)或小兽和鹿或金钱雕刻在一起,寓意福气,官禄(俸禄)以及长寿兼而得之,这是人类生生不息的追求。

此外,还常见有蝙蝠和如意同时出现的,寓意人们对幸福,吉祥的祈望都能如愿,心想事成;蝙蝠与竹子,寓意祝福;蝙蝠与佛组合,寓意福在眼前等。

旧时丝绸锦缎常以蝙蝠图形为花纹。婚嫁、寿诞等喜庆妇女头上戴的绒花(如"五蝠捧寿"等)和一些服饰、器物上也常用蝙蝠造型。

蝙蝠纹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在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用"蝠""福"字的谐音,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自天而降。以此组成的吉祥图案,瓷器上有单独蝙蝠纹和以蝙蝠纹组合的图案,蝠和福同音,借喻福气和幸福之意。 如一只蝙蝠飞在眼前,称为"福在眼前",蝙蝠和马组成了"马上得福",器物上部一圈红色的蝙蝠纹,也称洪福齐天。

果蝠又名狗头蝙蝠(蝙蝠蝠者福也)(3)

传统吉祥寓意装饰图案"五福捧寿"

我们经常说的"五福临门",其图案就是由五只蝙蝠组成,《尚书》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即: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

同时,蝙蝠是一个伟大的"红娘",如果没有蝙蝠做媒来传播花粉,那么我们将失去70%的香甜可口的水果,包括你喜欢的水蜜桃和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