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文/杨婧岚 图片由西南财经大学提供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近年来,由丁任重教授领衔的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师团队,赓续先贤血脉、牢记国之大者、永葆教育初心,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执着求索,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国之栋梁,发挥突出智囊作用,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实践者、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示范者。

赓续红色血脉,擎举大师旗帜

作为在中国经济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丁任重领衔的教师团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学科底蕴。《资本论》首译者陈豹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薪者,“红色教授”彭迪先为学科奠基者,汤象龙系中国经济史学开创者……多位先贤大师奠立了团队深厚的学术根基和优良的师道传统。团队赓续红色血脉,擎举大师旗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将学科发展融入民族复兴大业中。

西南财经大学精品课程评选(西南财经大学精进深研)(1)

团队成员盖凯程教授与国家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生学术研讨

团队领头人刘诗白教授在所有制、产权、体制转型、国企改革、现代财富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构建了一个对中国改革实践富有解释力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其学术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起到有益影响,也对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三大产权理论流派代表之一,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潜心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引路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团队永葆师者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将思政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构建起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四位一体”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铸就鲜亮育人底色。打通理论创新→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育人通道,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教材建设为纽带,带动课程和育人体系建设,系统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多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入选教育部新文科项目、国家精品资源课、国家视频公开课、国家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等。

西南财经大学精品课程评选(西南财经大学精进深研)(2)

团队负责人丁任重教授为学生答疑解惑

团队着力建强育人基地,促进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依托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首批国家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打造“《资本论》原理 中国特色经济学 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中国经济学课程集群。团队培养了一大批政商界优秀人才,向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流高校,以及西部高校输送一批优秀师资。在校生获教育部“拔尖计划”优秀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团队坚持以德为先,引导教师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2017年,刘诗白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他将百万奖金全部捐赠学校支持经济学人才培养。团队教师立德修身、言传身教,以满腔赤诚教书育人,涌现出一批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团队先后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次、省级教学团队1次,拥有“马工程”首席专家等优秀人才20余人,多人获得国家教学名师、四川省师德楷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一名经济学者,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治学要服务于国家和地方。”丁任重说。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彰显学术引领力、创新力和影响力。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级项目数十项,中央“马工程”专项委托课题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百余部。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省社科成果奖二十余项,为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作出贡献,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立足扎根中国,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刘诗白选集》构建起一套对中国改革实践富有解释力的严谨学术体系。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研究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前瞻性理论阐释、建设性理论导引和操作性政策建议;关于经济主体财产权利的理论研究构筑了市场经济微观主体与财产权利研究的理论范式。成果多次荣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推进实践创新,发挥“智囊团”作用。团队教师关于设立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银行企业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政策建议屡被国家和相关部门采纳。丁任重近年来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通过承担省委课题、提交决策建议和专项咨询等方式服务这一国家战略。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