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这则小故事出自《伊索寓言》想必大家耳熟能详,我读小学的时候选入语文课本,不知道现在的孩子的语文课本里还有没有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很短小,但内涵丰富,当时是教育我们小孩子要诚实,不要撒谎。

狼来了喊多了还会信吗(狼来了喊还是不喊)(1)

隐隐记得,当时老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告诉我们,小孩子要诚实,不能像放羊娃那样,如果你经常用狼来了去戏弄别人,大家就不会信任你,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就没有人来帮你救你,你的羊就会被狼吃了,甚至你也会有被狼吃了的危险!当时,也不以为意,该撒谎的时候,照样撒谎,也没有发现什么危险。


后来,谎话说得越来越多,差不多把这个故事给全忘了的时候,才发现诚实地说真话很重要,但是也非常难。大家都在说谎,你凭什么要说真话,我们逐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和大家一样才最最安全、最省心。何必要去自寻烦恼、自惹麻烦说真话呢?于是,说谎成为了家常便饭。

狼来了喊多了还会信吗(狼来了喊还是不喊)(2)


我们暗自高兴,说了这么多慌也没见狼真的来。只是偶尔露馅了,或被人拆穿,倒也也不打紧,开始的时候脸红一下,渐渐地,习惯了,连脸也不红了,急赤白脸地用更多的谎话来遮掩原来的谎话。甚至,我们开始为自己的圆谎能力自豪,暗自嘀咕一般人可做不到这样驾轻就熟!

狼来了喊多了还会信吗(狼来了喊还是不喊)(3)


谎话说多了,不仅仅骗了别人,连自己都被骗了,我们用谎言编织了一张真实的网,把我们自己的生活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我们坚信,只要狼不来,便会相安无事。即便狼来了,也未必能捅破这张密不透风的网。

可是,要是有一天,狼真的来了呢?我们有必要再来读读这篇小故事。

狼来了喊多了还会信吗(狼来了喊还是不喊)(4)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狼来了喊多了还会信吗(狼来了喊还是不喊)(5)


狼没来,说狼来了不好;狼来了,也不说就更不好。

现在,你又读了一遍,有没有什么新的见解,欢迎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