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ttro的起源发生在芬兰位于北极圈的一片森林中,奥迪测试主管驾驶着75匹马力的大众Lltis四驱越野车跟随在一支以奥迪100为基础研发的,拥有200马力的前驱车队伍的后面。由于动力悬殊较大,直道行驶时奥迪100将大众Lltis远远落在身后,而弯道则情况相反,他们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思考后断定原因在于大众Lltis采用了四驱系统,并与底盘研发部门达成共识,将大众Lltis的四驱系统移植到奥迪的轿车上,这一年是1977年。
然而事情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在转年的1月首次向大众销售主管展示四驱原型车的奥迪测试车非常理想,但奥迪的工程师仍然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采用传统前后轴固定连接结构让汽车在转弯时,后轮出现滑动,标准的解决方案是采用笨重、昂贵的独立动力分配器,而奥迪变速器设计师弗兰茨·腾格勒则找到了理想的解决方案:采用空心轴将动力传至中央差速器,通过万向轴将动力传至后轮,而空心轴再负责将动力引向前轮,这就是第一代quattro。
Quattro在意大利语中是“四”的意思,奥迪后来成立了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开发高性能车型,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奥迪S line套件、S系列、RS系列,包括R8都是由奥迪quattro公司完成,为了向基于奥迪Quattro车型打造的拉力赛车表示致敬,公司名称首字母特意改为小写“q”。
Quattro的核心技术在于他是以Torsen(托森)中央差速器为核心技术研发的全时四驱技术,现如今已成为反应迅速、稳定、可靠的四轮驱动代表技术。
依靠托森差速器的结构特性,在直线行驶时平均分配前后轴50:50的动力,此时差速器内的行星齿轮自身并不转动。当汽车加速时,由于后轮附着力增大,托森差速器会自动向后轮分配更多的动力来获得更大的有效牵引力。
托森差速器为蜗轮蜗杆行星齿轮结构,它的工作方式是纯机械式的,无需任何电子系统介入。托森差速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蜗轮蜗杆的单向传动特性,既运动只能从蜗杆传递到蜗轮,反向则发生自锁,因此比电子液压控制的中央差速系统更能及时可靠地调节前后扭矩分配,动力可以顺利地通过行星齿轮分配给前后输出轴,从而能够驱动前后车桥。蜗杆齿轮的动力传输特性刚好跟普通开放式差速器的直齿行星齿轮相反,它能自动把动力分配给受阻力较大一侧的输出轴。
Quattro并不是一套纯机械四驱系统,历经七代进化,工程师们在托森差速器基础上加装了EDL,EDL的全称是Electronic Differential Lock,中文叫“电子限滑差速锁”。这一装置会监测四个车轮的转速,当某个车轮因失去抓地而空转时,EDL便会通过ABS给空转的车轮单独施加制动力,使得扭矩通过开放式差速器传递到另一侧不打滑的车轮。
图片来自网络/文:花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