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通过弘扬孝善文化,发挥乡贤引领作用,打造孝善李家浜文化品牌,进一步深化文明有礼、崇文厚德理念。”“长梗白菜是利顺村的一张金名片,今年,长梗白菜古法腌制园顺利落成,将成为我们村非遗文化展示平台。”……今天,崇福镇举行了公共文化服务精品项目开题报告会,全镇29个村(社区)因地制宜,围绕各自文化特色、优势资源制定项目方案,开展贯穿全年、主题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精品项目,让优质的文化服务走进村社、贴近群众。

雨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竞放村社争鸣(1)

据介绍,今年,崇福镇创新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精品项目进礼堂活动”,以项目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文化阵地功能,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文化传承、路径设计、实践操作、创新突破、推广宣传等举措,加强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和工作力量,把公共文化服务精品项目作为繁荣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惠民生、办实事的重要抓手,打造各具特色的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重要举措,加强崇福镇文化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平台,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群众,实现精神文化共同富裕,加快构建崇福共富美好生活新图景。

擦亮文化金名片,彰显崇福宋韵风采

崇福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近一千年建县史和六千年文明史,因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南宋衣冠南渡时代特点,让崇福得以迅速发展,宋韵文化在这里集中体现。

目前,崇福下辖26个村和3个社区,都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该镇旨在通过项目化推进,各村社基于各自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提炼文化精品项目,精准发力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擦亮崇福镇公共文化服务金名片。

雨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竞放村社争鸣(2)

其中,湾里村以《宋韵集雅》探索宋人“四雅”艺术,通过草本挂画、竹节插花、宋制婚礼等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肇昌古街和张家老宅等平台功能,让村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打造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中山社区则通过《人文中山·底蕴传承》项目,依托中山公园,通过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和体验,集中呈现崇福孔庙文化、崇德县学文化,充分展现崇福“崇文厚德”的宋韵风采。东安村则以饮食文化为切口,通过对宋代饮食习惯的探索与传承,以美食活动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助力“宋韵崇福”建设。

突出服务理念,助推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大场景里,精神富有被赋予新的内涵,把文化自信转化为发展自信、把文化积淀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目的之一。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精神文化生活,更需要在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中找到归属感。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化,立足服务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规划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进一步强化文化队伍能力素养提升,形成特色文化品牌,通过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促进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雨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竞放村社争鸣(3)

留良村利用特色产业优势,制定《融果蔬新韵·传文化之根》项目方案,依托村内儿时田园、张继东家庭农场,以亲子互动体验推动项目开展,将果蔬特色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充分展现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李家浜村则通过《孝善李家浜》项目,以服务老年人群体为目标,以“孝善”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建立“孝善评价”体系,重点打造乡贤工作室,推动形成文明有礼、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语溪社区通过打造《文化邻里节》服务品牌,举办居民自己的文化节,加强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

强化品牌意识,创新工作路径

文化创新与发展是打造文化强村(社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各村社对前期各村社具有一定口碑、可持续开展的文化服务品牌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服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重视制度设计和经验提练,形成一批能在一定范围复制、借鉴和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

雨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竞放村社争鸣(4)

崇福农创园坐落在城郊村,鼓励吸引大学生创业、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精品农业,城郊村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文化资源,探索建立一条精品农业研学路线,以游学打卡的形式,让孩子们以休闲的形式和轻松心态在亲身实践中对现代农业有所体验和感悟。钱家埭村辖区工业企业较多,村民房屋以出租为主,新居民是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心港湾》服务项目,建立新居民服务工作计划,在日常生活、安全教育、亲子关系、民俗节日等各方面为新居民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新居民在第二故乡的幸福指数。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