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发现了数百座规模宏大的古代墓葬群,专家们以热水乡的名字,将古墓群命名为“热水古墓”,热水古墓群中规模最大的是“血渭一号大墓”。从2018年起,血渭一号大墓中,陆续发现了大量做工精美的丝绸,还有皮靴、古藏文木片、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及金饰、木鸟兽、粮食等等珍贵文物,被称为“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青海九层妖塔挖出来的宝贝(青海挖出九层妖塔)(1)

热水古墓群

根据航拍的热水古墓照片显示,在热水沟内不到一公里长的道路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墓,处于中心位置的就是血渭一号大墓。大墓坐北朝南,东西长150米,南北宽80米,整体形状为双覆斗形,封土层下还有封土,封土堆有人为打夯的夯土层,说明墓主人的身份非富即贵。

整座墓的墓葬构筑,不同于中原人的砖石构筑,而是采用石头建筑,似乎可以证明墓主人是当地贵族。大墓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仍然高出地面三十多米,可见当年这座墓葬有多么雄伟,墓的正面像一个“金”字,有“东方金字”之称。

从清朝末年开始,就有人觊觎古墓中的宝贝,不断对古墓进行盗掘,偷走了很多国宝级的文物。抗日战争时期,青海“马家军”的首领马步芳,让他的军队在此地挖了三天三夜,后来因为军队要去打仗,马步芳就让人在地面上放了一把火,把来不及带走的东西都烧了。

考古专家采访过一位当年参与盗墓的士兵,他回忆自己当年进入墓道,就看到墓门上有白铜的钉子,这是古代贵族专用的门钉,门楣上还刻有造型精美的龙和凤,墓主人的身份一看就非同一般。进了门以后看见了几根一尺多长的楠木棍,棍子的最上面都是用金子包起来的,这就是传说中的仪仗。后来他们去打仗了,当地百姓一直传说这个被他们挖开的盗洞是“妖魔洞”,又传说大墓共有九层围墙,因此又称其为“九层妖塔”。

青海九层妖塔挖出来的宝贝(青海挖出九层妖塔)(2)

出土文物

由于墓葬已经被严重盗掘,所以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专家们很快在大墓的封土堆下面,发现了一个深五米的动物陪葬坑,里面有170多只牛羊陪葬,这种丧葬习俗很像唐朝时的西藏少数民族——吐蕃。陪葬墓的围墙也很快被清理出来,它主要由一米多的石墙,添加一层圆木,像盖楼一样高高叠起,传说一共有九层围墙,不过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两层。在第二层陪葬墓中发现了大量火烧的痕迹,这说明马家军当年在这里盗过墓。

墓葬中出土的丝绸有350多种,112种为中原汉地制造,18种来自中亚和西亚国家,其中有一块珍贵的波斯人使用的钵罗文字锦,它大约产生于公元6世纪到8世纪,上面有西方的太阳神、西方神马、波斯人、中国官员、古代藏文,很好的印证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像。墓中还出土了一些波斯金币和银币,以及粟特金银器,可惜很大一部分都被盗墓贼取走,流失海外。从这些随葬品可以推断,这座墓的墓主人是生活在中国唐代时期的少数民族贵族。

说起西方文化交流频繁的唐代,就不得不提到连接双方交流的纽带,著名的丝绸之路。人们普遍认为自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中转站是在河西走廊,其实都兰也是史书上明确记载过另一条丝绸之路,叫做“青海路”。史书记载它在公元六世纪时,是一条很重要的交通要道,后来吐蕃占领了都兰地区,这条丝绸之路也就随之衰落。

青海九层妖塔挖出来的宝贝(青海挖出九层妖塔)(3)

出土衣物

根据出土文物和当时的都兰的归属地来看,很多人认为墓主人的身份就是吐蕃贵族,而且他的墓中有那么多价值不菲的宝贝,整个墓也修建的相当豪华,也许他就是藏王。可是专家指出,唐朝时吐蕃的政治中心在西藏,当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去的就是西藏,而这座古墓却是在青海,堂堂藏王或是吐蕃贵族,怎么会葬在青海呢?

青海省都兰县旅游局的专家仔细观察了血渭一号大墓之后,发现这座墓葬具有浓厚的中原墓葬风格:墓葬的陪葬墓有前堂、中堂、后堂,东西两侧有耳室,这是中国汉晋以来典型的丧葬风格。而且整个墓葬背面与山体自然衔接、南面突出山外、前方面对的是都兰的母亲河——察汗乌苏河,这也是中原典型的“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的墓葬修建习俗。

而考古工作者接下来的发掘,也否定了血渭一号大墓是吐蕃贵族墓的说法。他们在山上发现了很多一条条的水印,于是沿着水印发掘,居然在这些水沟里发掘出了87匹生殉的活马(生前被活埋的马,不是杀死后陪葬),这很符合少数民族杀马殉葬的习俗。还在其他的水沟里发现了狗、牛头、牛蹄等动物殉葬坑,史书曾经记载,吐蕃人以狗为图腾,他们不吃狗肉,更不会用狗来殉葬,这也可以证明这座墓不是吐蕃贵族的墓。

那么在吐蕃人统治的地盘上,墓葬规模如此宏大,还不是吐蕃的贵族,墓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呢?考古学家在都兰境内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很多处古城遗址和佛塔遗址,根据考证和《晋书》、《隋书》记载,这是吐谷浑人统治期间建立的都城遗址,而吐谷浑人则是辽西鲜卑人的后代,他们来自东北。同时专家也发现,热水墓所的所有墓葬的墓门,都无一例外的朝着东北方向。

青海九层妖塔挖出来的宝贝(青海挖出九层妖塔)(4)

吐谷浑城墙遗址

西晋“八王之乱”后,大量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其中以匈奴、鲜卑、羯族、氐、羌五个少数民族为主,经过不断的政权更迭,最终从东北来的鲜卑拓拔氏建立了北魏,征服了北方的所有少数民族,墓门朝着东北方向,也是为了纪念祖先曾经的辉煌。《晋书》记载: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吐谷浑是鲜卑慕容氏的首领,他在北魏灭亡后带着族人西迁到白兰山(青海省都兰县一带),征服了此地的氐、羌部落。公元329年,吐谷浑的孙子叶延承袭首领,以祖父的名字为国号。

两百多年后夸吕继承王位时,吐谷浑疆域东至甘肃南部、南至青海南部、西到新疆若羌、且末,北至祁连山脉,已经是一个空前强大的国家。可夸吕穷兵黩武,长年在外领兵作战,致使王室内部空虚,吐蕃趁虚而入,一次次打击使国力日渐衰退。663年,吐谷浑被吐蕃所灭,一部分人跟末代国王慕容诺曷钵,去了唐朝所属的凉州。另一部分人留在了吐谷浑,以吐蕃邦国的形式又存在了二百多年。血渭一号大墓的主人,应该是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王,国家虽然沦陷,但是他仍然以王的身份享受待遇,死后也被风光大葬。

青海九层妖塔挖出来的宝贝(青海挖出九层妖塔)(5)

吐谷浑被吞并

血渭一号大墓的发掘,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从前未曾见过的东西:比如传说中“九层妖塔”的围墙,虽然还没有彻底发掘出来,但是这座墓的规模宏大,的确是在人意料之外的。很少被人们提起的“青海路”,当年它也是一条重要的丝绸之路,那里驼铃响动、商贾云集、来往人群络绎不绝。那位躺在墓中的王,他一生活在被统治的阴影下,也一直在思念东北的故土,死后朝着家乡的方向安葬,追溯祖先的荣光。血渭一号大墓,留给了世人太多珍宝,也让人们畅想它当年的繁华,和落魄后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