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影像俱乐部

(1)磁共振成像系统:总的来说,磁共振成像(MRI)系统的场强越高,其分辨率就越高,从而获得的图像质量也就越好,这的确如此,我们知道,磁共振成像是氢质子的呈像,磁场越高,能够调动起来的氢质子的密度就越高,在同样的环境下,主磁场越高,纵向磁化矢量也就越大,因此,3.0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显示细微结构,并受到观片者的青睐。它能够直接显示神经结构、韧带的细小纤维束,尤其是透明关节软骨。它探究病理学改变可信度高。另一方面,当遇到内固定材料时,3.0T磁共振系统比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更容易产生伪影,此外现代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配以多通道线圈也能够获得与3.0T磁共振成像系统相媲美的分辨率,然而,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在检查时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2)线圈,体位:为了能够详细的评估微细结构,则选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1.5T或更高)与高分辨率多通道线圈,以便准确地显示解剖结构。尽可能地让病人俯卧并足部跖屈,以便将足部较为理想的包绕在线圈内。这一体位对于病人来说较为舒适,与仰卧位相比,所产生的运动伪影也相对较少。这一体位还能防止肌腱在与B0磁场成角54.7°时所产生的假象,(“魔角”现象),这一“魔角”现象会使得肌腱内的信号强度增高从而产生类似病理学的改变。

足踝关节磁共振扫描(足踝部磁共振成像概要)(1)

足踝关节磁共振扫描(足踝部磁共振成像概要)(2)

GE 1.5T靴式线圈的俯卧位摆位,尽可能让扫描的器官置于线圈的中心,适用于关节活动度较好的患者,可以耐受俯卧体位。

足踝关节磁共振扫描(足踝部磁共振成像概要)(3)

扫描后图像展示

足部MR扫描线圈的运用是比较灵活的,我们常见的靴式线圈也就是表面相控阵线圈效果就比较好,这种线圈大小只稍比足部或踝部器官大,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图像质量,有一些基层医院没有这样的线圈,只有小柔线圈,小柔线圈是比较方便的性价比高的线圈,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关节图像质量,我们常用的靴式或桶状线圈对于活动度好的患者可以采用上述俯卧位检查,图像质量较好,因为俯卧位的活动度比仰卧位的更小,而一般骨折或外伤患者体位不能配合可以使用仰卧位检查,如果足踝部位用了夹板或石膏固定以后不能放到线圈内,可以用其他的线圈替代扫描,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足踝关节磁共振扫描(足踝部磁共振成像概要)(4)

足踝关节磁共振扫描(足踝部磁共振成像概要)(5)

靴式线圈的仰卧位踝关节扫描,踝关节的跟骨、跟腱等结构位于足部后方,偏离线圈中心,所以踝关节扫描最好在脚的下面垫上软垫,尽可能让扫描部位位于线圈的中心,中心线可以定在外踝上方1cm左右位置。

足踝关节磁共振扫描(足踝部磁共振成像概要)(6)

小柔线圈的踝关节摆位。

足踝关节磁共振扫描(足踝部磁共振成像概要)(7)

正交线圈的踝关节扫描摆位。

足踝关节磁共振扫描(足踝部磁共振成像概要)(8)

头线圈的踝关节扫描摆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踝关节扫描还是专用的关节表面线圈效果比较好,但是,在不同的工作环境条件下,我们扫描的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对线圈的理解,熟练运用,尽量满足临床对于影像信息的要求,更好的为患者和临床医师服务。

(3)扫描序列:通常选用常规MR扫描序列对足部进行成像,而且常规扫描序列有助于检查普通足部疼痛和评估骨髓与软组织。对于特殊病例,还可以对扫描参数和扫描层厚进行特殊的个性化设置。

以下为常规MR扫描序列:

1、冠状位T1加权序列

2、矢状位和冠状位质子密度加权脂肪抑制序列

3、轴位T2加权序列

4、增强后轴位和矢状位T1加权脂肪抑制序列

为了获得足部高分辨率图像,通常推荐采用高分辨率方形矩阵(384×384,448×448,512×512),还推荐选用薄层扫描,使用的最大层厚为2-2.5mm。

(4)对比剂:除了急性创伤病例之外,其余病例最好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因为慢性过度使用性综合征(累及关节、肌腱、关节囊韧带结构、或者纤维-骨连接处)只有在增强图像上才能被显示其纤维血管组织的造影剂摄取增高。

【附:魔角效应】

魔角效应( Magic angle effect)又称魔角伪影:在关节成像中,如果肌键和韧带走向与主磁场方向夹角呈54.74°(或约55°)时,那麽此肌腱或韧带将在T1和质子密度加权像中表现为高信号,但在T2加权成像上表现正常。此人为因素造成的信号强度升高,可能会与病理情况混淆,在正常情况下,水分子与肌键的胶原纤维在偶极—偶极效应的作用下,具有很短的T2时间,此时在图像上表现为无信号。当肌键与主磁场夹角在55°时,偶极效应消失,使T2时间延长了一倍。此时,在常规序列上肌键的信号是可以看见的。例如在肩袖和膝关节肌键上可以看到此现象。在短TE成像时魔角现象造成信号增加。产生的信号强度和主磁场(BO)的角度有关。当主磁场的方向调整到54.74°时(或约55°时,可观察到最大信号强度)。

足踝关节磁共振扫描(足踝部磁共振成像概要)(9)

上图显示拇长屈肌腱信号的增高,和同层面肌肉信号相同,而明显低于正常肌腱的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显示正常。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