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时期,项羽麾下出了不少著名的“叛徒”,比如韩信,对项羽而言,就是不折不扣的叛徒。
不过,韩信背叛项羽,实在情有可原。韩信满腹韬略,用兵如神,可项羽却对他言不听计不从,只让他做一个执戟郎,这对韩信而言,岂非赤裸裸的羞辱?无论是出于捍卫尊严,还是追求前途,韩信都有必要脱离项羽。
然而,九江王英布的背叛,却让人甚为不解。
项羽对英布可谓情深义重,赏识有加,重用有加,攻入关中后,还封英布为九江王,可以说,英布没有任何背叛项羽的理由。
有人说,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都是英布应得的,这不是项羽对英布的恩情,英布也犯不着感激项羽。
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
英布出身底层,后因犯罪被押送到骊山服劳役,陈胜起义后,他利用自己在骊山刑徒中的影响力,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因见项梁项羽叔侄兵强马壮,大有可为,遂率领队伍投奔项梁。
自此,英布成为西楚政权的一员猛将。在灭秦战争中,英布骁勇善战,功盖三军,又曾在巨鹿之战中战功赫赫,深受项羽器重。
可是,英布毕竟只是项羽的部将,而且又不是六国后代,凭什么和义军领袖和六国后代们相提并论?所以,项羽攻入关中后,分封诸侯,完全可以不封英布为王。可项羽器重英布,加之英布是自己的嫡系,还是偏心地封他为王。
项羽对英布的偏爱,从他对待麾下其他将领,也可见一斑。
龙且和钟离眜都是项羽麾下的名将,可分封诸侯时,他们连根毛也没捞到,不仅没被项羽封王,甚至侯爵都没有得到。
与英布一同率军投奔项羽的蒲将军,在巨鹿之战中,与英布并肩作战,同样战功赫赫,也连侯爵也没得到。
然而,连侯爵都没封的龙且和钟离眜、蒲将军始终对项羽忠心耿耿,英布又有何理由背叛项羽?
事实上,英布起初并没有想过背叛项羽。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派随何游说英布叛楚投汉,英布连见随何一面也不想,直接把他晾在馆舍,整整三天。那么,英布最终为何又改变主意了?
此事还得从两年前说起。公元前206年,项羽尊怀王为义帝,迁都长沙,却又派英布暗中将他刺杀。
这件事,让项羽深陷不忠不义的丑闻。作为刺杀怀王的凶手,英布也背负了许多骂名。这难免让英布对项羽有所不满。
更重要的是,刺杀怀王这样的事,交给一刺客,或手下部将处理便可,项羽却让英布亲自动手,这说明什么?项羽虽然封英布为王,可还是把他当自己的打手、小弟,如果你是英布,会怎么想?何况英布当年能以平民身份,成为骊山刑徒的大哥,必然是一个非常强势而且要强的人。
从这时起,英布就已经开始刻意地和项羽保持距离,他是九江王,不是项羽的部下。就算是项羽的部下,项羽也不能拿他当马仔,随意使唤。
正因如此,后来项羽攻打齐国,让英布带兵出征,英布便表现得很抗拒,我英布大小也是个诸侯王,你项羽能不能不要像对待小弟一样使唤我?能不能给我一点诸侯王起码的尊严?
但这时,英布还不想背叛项羽,而诸侯王的尊严也必须保住,所以,英布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自己托病,派部将带兵跟随项羽出征。
可英布万万没想到,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正是促使他与项羽决裂的重要原因。
随何终于通过九江国太宰见到英布,英布告诉他,他现在以臣子的身份侍奉项羽,不会投奔刘邦。随何乘机说:“可你的所作所为,像臣子吗?项羽让你带兵出征,你居然托病不去,只让部将前往,你这是摆明了想和项羽平起平坐。项羽是何等人物,你这样对待他,你猜项羽会不会弄死你?”
听到这话,英布的脸刷地一下黑了。
随何又说:“你不想投奔汉王,不过是嫌汉王实力弱小,不是项羽的对手罢了。但是,你怎不看一看,汉王有多少盟友?而项羽,刺杀义帝,早就众叛亲离,你跟着他混,能有什么前途?”
这一番话,说得英布意志顿时动摇,产生了投奔刘邦的念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项羽毕竟还很强大,对他也毕竟还算有情有义,英布不能下定决心。
不过,随何的一个大胆的举动,就让英布的决心马上坚定起来。
当时,项羽的使者也在九江国,正在促使英布出兵。随何跑过去,对项羽的使者说:“九江王已经投奔汉王,项羽凭什么让他出兵?”
英布大惊。随何乘机对英布说:“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你应该干掉项羽的使者,立刻宣布投奔汉王。”
此时的英布,已经骑虎难下,他不杀掉项羽的使者,还能如何?如果放使者回去,他势必把在九江国的所见所闻告诉项羽,以项羽的个性,肯定饶不了英布。最后,英布听从了随何的建议,终于背叛项羽。
英布背叛项羽,应该说,项羽还是有一定责任的。他应该考虑到英布的面子,不应该在封英布为王后,还把英布当部将,甚至是马仔对待。
当然,英布本身更有问题,一听随何说项羽不会放过他,就马上相信,做出背叛项羽的决定,而不是尽力弥合他和项羽的关系,可见此人是个见利忘义的人。
夏侯婴的门客薛公曾评价英布,“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英布本为骊山的刑徒,自己奋力做到了万乘之主,这都是为了自身的富贵,他不是顾及当今百姓,为子孙后代考虑的人)”,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对故主忠心耿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