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十大真迹(最大规模毕加索原作来京展出)(1)

展览现场

毕加索十大真迹(最大规模毕加索原作来京展出)(2)

《阅读》

波格鲁, 1932年1月2日

布面油画 130×97.5 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毕加索十大真迹(最大规模毕加索原作来京展出)(3)

《吻》

穆然,1969年10月26 日

布面油画 97×130 cm

毕加索十大真迹(最大规模毕加索原作来京展出)(4)

《女子头像》

戛纳,1957年

彩绘切割木料

78.5×34×36cm

毕加索十大真迹(最大规模毕加索原作来京展出)(5)

《自画像》

巴黎,1901年末

布面油画

81×60 cm

毕加索十大真迹(最大规模毕加索原作来京展出)(6)

《古代石膏像素描习作》

拉科鲁尼亚,1893年-1894年

纸上炭笔和黑色蜡笔画

49×31.5 cm

毕加索十大真迹(最大规模毕加索原作来京展出)(7)

“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现场

毕加索十大真迹(最大规模毕加索原作来京展出)(8)

“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现场

6月16日,“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从那天起,每天展厅门口都排着购票参观的长龙,至7月17日,已有超过26万人次参观了此展。展览精心挑选了103件作品,包括34件绘画、14件雕塑以及56件纸上作品,是法国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藏品最大规模的一次来华展出。展览将持续至9月1日。

毕加索原作第四次来到中国展出

毕加索是在中国知名度较高的外国艺术家。他的作品《格尔尼卡》被收录在初中美术与高中历史教材中,令人困惑的画面内容,多变的艺术风格,使他成为绘画天才的代名词。每一次毕加索的原作大规模来到中国,总会引起大家的热情期待与关注。

1983年,在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的推动下,毕加索的原作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当年5月,包含33幅作品的“毕加索原作展”在中国美术馆进行了为期20天的展出。因为法国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1985年才成立,所以北京观众其实是早于巴黎观众欣赏了这一批毕加索原作。2011年,上海世博会期间,62幅来自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的作品在世博园中国馆展出。2014年,100幅毕加索版画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这一次,“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则是历次展览中作品最为丰富、策划最为专业精心的一次,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法国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合作举办。据巴黎毕加索博物馆藏品总监艾米莉亚·菲利普透露,这一次有4件作品是在1983年之后,时隔36年“故地重游”。

开启中法新一轮文化交流热潮

作为两个热爱文化的大国,中国与法国素有文化交流的历史传统。2006年以来,中法文化之春已举办了多届,累计超过数千万名观众。2014年,两国首次建立了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去年以来,中法间又掀起新一轮文化交流热潮。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2018年1月访华,参观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他表示,希望有更多法国的美术馆能来中国举办展览,也希望有更多中国的美术馆展览来到法国。2019年3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在巴黎爱丽舍宫同马克龙总统会谈时表示,中法在人文交流方面,既要畅通政府间合作的“主渠道”,也要丰富民间交往的“涓涓溪流”,要充分发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文化、旅游、语言、青年、地方等领域合作,在2021年互办中法文化旅游年。马克龙总统说:“中法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的合作前所未有的活跃:蓬皮杜上海和罗丹美术馆深圳项目正在落实,其他的大型文化项目在筹备,其中包括今年将举行的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毕加索展览、凡尔赛宫和故宫的合作等。我们也决定将2021年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促成的,也是这一轮中法文化交流热潮中内首个顺利开展的项目。

清晰展示毕加索风格转变全过程

“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是毕加索原作来华数量与种类最丰富,也是最具有策划性的一次展览。巴黎毕加索博物馆藏品总监艾米莉亚·菲利普担任了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她说,艺术界一直在思索一个简单而又深奥的问题:毕加索为什么能成为毕加索?我们一直期待着做这样一个展览,这一次在中国成为了现实。她透露,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的博物馆团队从学术研究、作品挑选、展览设计到呈现方式,都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努力,这在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展览聚焦于毕加索艺术生涯的前30年,通过精心挑选的作品、睿智的展览空间设计和恰到好处的文字说明引导观众思考这个问题,并清晰地展示出毕加索风格逐渐转变的全过程。展览分为“早期毕加索”“蓝色和粉色毕加索”“驱魔人毕加索:《阿维尼翁的少女》的革命”“立体主义者毕加索”“多变毕加索”5个主要部分与晚期的一系列杰出绘画及雕塑作品。首次来华展出的有毕加索12岁时创作的《古典雕塑石膏像写生习作》、14岁时创作的《戴帽子的男人》以及他青少年时期的手稿,这些作品展示出毕加索在青少年时期就具有了卓越的古典主义造型能力与技巧。他并非是一开始就进行了令人困惑的抽象风格创作,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古典主义基础之上。《疯子》(1905年)和《兄弟俩》(1906年)揭示了毕加索为何要进行绘画新形式的探索,而《阿维尼翁的少女》则宣告了他现代主义革命的开始。前30年的艺术探索对毕加索一生漫长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回看整个展览,“多变”是毕加索最重要的标签,而“多变”的深层内核则是对创造力的追求。毕加索曾说:“从根本上看,我也许是一个没有风格的画家……你看到的是此刻的我,而这个我已经改变了,去到别的地方。”毕加索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创造了人类视觉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图像,改变了人类的观看方式。他不仅有着卓越的艺术天赋,他的创造更与20世纪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说,展览虽然名为“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却不是对天才的赞颂,而是对天才这个概念的解构,对毕加索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来源的剖析。这个夏天,“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不仅让中国观众大饱眼福,对热切需要创造力、激发自身创新力的中国,也将带来思考与启发。

(本文图片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