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倾城之恋》后,多数人会长舒一口气,为“城池倾覆”后,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最终结合。在我看来,这个看似圆满的结局下,却是白、范两人苍凉人生的直接体现。@夏子墨

作为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小说之一,《倾城之恋》讲述了一对在爱情中锱铢必较的男女——白流苏和范柳原,不停地与对方周旋博弈,最终因为战争时局而步入婚姻的故事。

从繁华上海回来的白流苏,刚从一场旧式传统婚姻中逃脱。她的丈夫是一个典型的富家纨绔子弟,他性格暴躁、放荡淫奢,流苏不能忍受,与之离婚。白流苏带着财产被哥嫂接纳。七八年后,流苏的钱财被“吸血鬼”般的哥嫂花完,哥嫂想把她扫地出门。碰巧这时前夫病死,哥嫂让她回婆家守孝,流苏一时间看淡世态炎凉。

在机缘巧合下,她认识了潇洒多情、游戏花丛的华侨范柳原。此时的白流苏深味寄人篱下的苦楚,决定赌上自己的婚姻,她不惜远赴香港,想要征得范柳原的爱情,并且想要和他结为夫妻,想拥有合法的婚姻地位。但是,作为情场老手的范柳原却放荡惯了,不想被婚姻套住。于是,两个各怀目的的情场高手,不停地周旋、斗法。白流苏到底禁不住和范柳原的博弈,看似输得一败涂地,范柳原准备离开香港之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他在生死关头折回保护白流苏。两人终于吐露真心,确定彼此心意,许下了诺言。

张爱玲倾城之恋最后结局(重读倾城之恋美满结局)(1)

本文将从男女主人公个人命运的悲剧色彩、当时社会环境中的价值冲突,这2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并且在本文的第3部分,我将结合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谈谈女性在婚姻方面的生活启示。

01不管是白流苏还是范柳原,都有着多舛的命运,他们呈现的不仅仅是僵死化、程式化的生活,还有在个人成面上被否定的价值观念,这与作者张爱玲的文学底色有关。在《倾城之恋》中,主人公们的个人命运,注定是悲剧性的。

① 白流苏的命运底色是悲凉的,源自她不幸的婚姻和寄人篱下后的世态炎凉。

张爱玲曾在《倾城之恋》的最后写到:“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处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白流苏有一段失败的婚姻,在讲究门当户对的过去,作为柔弱的书香门第的小女子,并不能左右自己的爱情。她的丈夫嫖娼纳妾,视女人为手中玩物,并且性格喜怒无常,白流苏经常受到他的欺辱。不堪忍受的白流苏,终于与丈夫离婚,她只能去投靠哥嫂家。哥哥和嫂子接纳了她,因为她所带来的财产。七八年后,哥哥和嫂子用光了白流苏的钱,开始不停地嫌弃她。

一个旧社会的离婚的女人,尤其是像白流苏这样受过“三从四德”教育的女人,在面对丈夫的虐待和亲人的两面三刀时,是痛苦的、无计可施的。作为传统的“大家闺秀”,白流苏面临的不仅仅是世俗的审视,还有周围人的流言蜚语和不和善的眼光。她的生活是单一的、僵化的、死板的,没有色彩的。

这就是注定了她的命运底色,悲凉中带着死寂,不幸的婚姻让她遍体鳞伤,而亲人的冷漠更让白流苏看尽世态炎凉。

张爱玲倾城之恋最后结局(重读倾城之恋美满结局)(2)

倾城之恋剧照

② 看似潇洒多金的范柳原,在人物的最终命运走向上,也展现出了其命运的悲剧性。

范柳原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南洋商界的巨擘。这位花花公子经常流连于各种声色犬马中,他看似多情,却最是无情。终于,他遇上了白流苏——一个可以倾城的女子。一开始,范柳原被白流苏身上古典的东方风韵吸引,也为她姣好的面容和风姿。

暂不说之后男女双方的博弈,就范柳原而言,从小跟着父亲身后,就看过了不少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面对世间人的丑陋、无趣、庸俗,他宛然像是一个“隐藏的斗士”,用一种上帝视角看着世间的众人。范柳原身上的叛逆精神,促使他比谁都要冷静,无论是面对各种诱惑,还是面对白流苏。在放荡多情的外衣之下,他宽阔的思想深度,吸引着白流苏。同此同时,他又是一个孤独者,孤独地看着一切,就如同他孤独地寻找着真爱。

从他一出场,就不停地辗转各地,亦如他在许多女人之间辗转,他贪恋她们的美色,却无意与她们牵扯一生。这就是范柳原的无情,也是他“流浪”人间,放浪形骸的原因之一。他的无情,带着对旧社会囚禁在婚姻牢笼中女性的强烈讽刺,并且以一种调侃的意味,与这市侩的人世间进行反抗。

但在当时,在虚无的世界中,这种斗争是无意义的,他最终还是向白流苏低下了头。因此,看似潇洒的范柳原,也有放不开的东西,是情也好,是爱也吧,婚姻与他不过是束手束脚的牢笼,像是浮萍漂水,他最终也走向了最不愿的结局。

张爱玲倾城之恋最后结局(重读倾城之恋美满结局)(3)

③ 这也与作者张爱玲创作作品的文学基调和小说底色有关,这是她对人生世情的深度化解剖。

作家王安忆曾如此评价《倾城之恋》:“她有足够的情感能力去抵达深刻,可她没有勇敢承受这种能力所获得的结果,这结果太沉重,她是很知道这分量的。于是她便觉攫住自己,束缚在一些生活的可爱的细节,拼命去吸吮它的实在之处,以免自己再滑到虚无的边缘。”

张爱玲的作品的确如此,连她都评价:

“我发觉许多作品里力的成分大于美的成分。力是快乐的,美却是悲壮的,两者不能独自存在……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故事的结局,总是“不问也罢”。

事实上,作为没落贵族的张爱玲从小便深深体味到这样的苍凉。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剖析,张爱玲作品的底色就此染上了一种苍凉,这是人在特定历史环境和岁月中的失落感,也是对当时时代精神的反抗。

这种悲剧色彩贯穿了张爱玲的所有作品,也为那时的文坛奠定了独属于张爱玲风格的基调。她用冷静的文笔,把这一场“倾城之恋”写得荡气回肠、缱绻动人。

张爱玲倾城之恋最后结局(重读倾城之恋美满结局)(4)

倾城之恋剧照

02在当时的社会生活背景下,西方文化涌入、迸发与中国传统文化展开激烈交锋的时间点,恰好也暗示了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① 旧社会对女性的道德束缚,大环境下的长期压迫,是白流苏对婚姻执着的外在原因。

跟当时的大多数旧时代女性一样,白流苏生在“书香门第”,她守旧却有知识。所以,她才接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接受了那个让她生死不得的丈夫。

在第一段婚姻中的不幸,让白流苏拼命挣扎,但是作为白流苏的娘家——白家,即便是已经败落,也固守旧式规矩,任由白流苏受罪吃苦。

白家的守旧,让白流苏失望不已。第一段婚姻失败,也是白流苏逆来顺受的性格所致,因为在白公馆看来“三从四德”是最需要遵守的伦理纲常,这是每一个白家人的宿命。接受旧社会对女性的道德束缚,也应该是白流苏理所当然的事情,无需争论。

可是,白流苏不愿固守陈旧的观念,也不愿被关在旧式婚姻的牢笼中桎梏不得前进。封建旧式婚姻催生的愤懑,加之哥嫂的“落井下石”,自己年华不再,让白流苏向外求救,寻求依靠。

她从逆来顺受,到勇敢反抗,进行了强烈的心理斗争。白流苏拒绝为前夫奔丧,听从徐太太的介绍,重新追求婚姻,与范柳原结缘。骨子里不肯低头的性格,不愿用自己大好青春换一个空洞的人生,大环境下的压迫,才是白流苏向外寻找婚姻和依靠的主要原因。

② 新思潮的文化涌入和熏陶,对人性本身的自我呼唤,成为了范柳原生活态度,也造就了他的内在性格。

白流苏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影响着她的婚姻观,促使她不得不寻求一个依靠。范柳原则是长期在国外游戏人间,加上早年的特殊经历,这也是致使他与白流苏“爱情博弈”的原因。

一个在寂寞中想寻求人生真爱的少爷,一个受过新思潮、新思想影响的富家子弟,他与白流苏相遇。他的凤仪,打动了她。自此,也就拉开了一场“倾城之恋”的序章。

张爱玲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没有直接去表现范柳原这个人物的“寂寞”和“真实内心”,而是将他的心声藏匿于那一层放浪不羁的外表之下。

范柳原看似是花花公子,但这只是他的一层保护色,也是他经历过新思潮的国外生活,看过人间的趋炎附势后,内心生发的自我呼唤。范柳原他追逐人生的快意洒脱,他多情于众多的女人,却有分寸,有界限。而白流苏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范柳原长期的国外生活背景,被婚姻束缚的不自由感,成为他摇摆不定、拒绝婚姻的原因。这也是他内在性格受外界驱使的最直接体现。

张爱玲倾城之恋最后结局(重读倾城之恋美满结局)(5)

主人公的价值冲突,也是张爱玲自我本身对人生悲剧意识的探索。正是因为特定环境下的观念不同,才让《倾城之恋》具备了苍凉的底色。

除了男女主人公的个人命运,作者张爱玲的人生经历也为作品《倾城之恋》镀上了一层缥缈忧伤的底色。这与张爱玲早年的经历和爱情的破灭有关。

在新旧价值观念冲突的背景下,作品便具备了苍凉的气度。张爱玲的作品中,往往带着她独特的女性细腻,有着充满悲剧意识的人文关怀,还凝聚着她生活的缩影。

当繁华的过往成了浮萍漂水,张爱玲贵族后裔的身份,成了她少年不幸福的原因。父母因为各自追求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让他们的感情破裂。张爱玲小时跟着父亲生活,因为父母失和,致使她更加敏感忧伤。而后,与胡兰成的那场相识、相知、相恋,更是耗光了她对爱情的所有期待。那是一场失败的婚姻,那是一段不愿回首的过往,这些都丰富了张爱玲对爱情、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她能用自我特殊的方式,展现自己所看到的人间。

另外,张爱玲尤其喜欢《红楼梦》,受它的影响,看张爱玲的作品,总会在热闹之后生发出无尽的苍凉感,这是张爱玲文风中被窥探到的人生。

张爱玲倾城之恋最后结局(重读倾城之恋美满结局)(6)

下面,我将从主人公的命运轨迹出发,结合彼此不同的爱情观,谈谈女性在婚姻方面的生活启示。

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人的命运共同点,都是悲剧性的。这源自作品本身的“苍凉感”,也是张爱玲的个体经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认识,将这样的“苍凉凄怆”注入文风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学魅力。

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一直是张爱玲作品的本质特点。这之中,对女性人生价值的独特性思考,也成为了《倾城之恋》乃至她其它作品的另一主题。

张爱玲倾城之恋最后结局(重读倾城之恋美满结局)(7)

倾城之恋剧照

① 面对爱情,女性要勇于追求,活出自我。

看到《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她是旧式的,却在人生逆境之时,勇敢地迈出了她的脚步。

女作家苏青曾这样评价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是一个懦怯的女儿,被家人逼急了才干出来的一件冒险的爱情故事。”就像她说的那样,《倾城之恋》“不会燃起火把泄尽自己胸中的热情,只会跟着生命的胡琴咿咿呀呀如泣如诉地响着。”

所以,作为当代的新女性,有着独立人格和自我追求,这才能跟爱情平等对话。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势均力敌的爱情,也就提高了对女性的要求。

在爱情中,学会释然,学会更加成熟地去面对这其中的变故,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女性为自我做出的成功保障。

张爱玲倾城之恋最后结局(重读倾城之恋美满结局)(8)

倾城之恋剧照

② 在婚姻中,学会自我成长,让女性更加有底气。

白流苏的婚姻是不幸的,可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范柳原。因为她对婚姻的再次渴望,对生活的底层情感需求,促使她不断地去完善自我,费尽心机地与范柳原这个花花公子周旋,这是她自我的成长。

反观,白流苏的母亲,白公馆的女人,一辈子都是唯唯诺诺,以夫为天。这也是新旧思想的不同,对自我人生命运的不敢改变。

只有在婚姻家庭中,寻找到最好的自我和定位,才能更有底气地面对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不断地去提升和改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必须经历又十分痛苦的过程,但是,结果是欣喜的、出人意料的。

作家张小娴说:“好好爱他,然后,也要好好生活,留住一个人的,从来不是卑微,而是活的出色和独立。努力成为一个任何人都很想爱上的女人。”

所以,在婚姻中,学会自我成长,女性会更加有底气、有话语权。

张爱玲倾城之恋最后结局(重读倾城之恋美满结局)(9)

结语:在爱情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却又是不平等的,因为深爱,才让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但心中,都是欢喜的。”白流苏也好、范柳原也好,都在他们自我的博弈中收获到了爱情,尽管这之中的代价,是人生无尽苍凉。但我们都要心存美好与期待,在爱情或是婚姻中,活出自我、赢得底气,这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