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中国足协正式发布2021赛季三级联赛俱乐部准入名单。在这份名单中,中国足协煞费苦心地将所有球队都以新名称展示,并标注上了曾用名称。中国足协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已经等于以官宣的形式告知外界,备受关注的各个俱乐部中性化更名一事尘埃落定。

中超两家俱乐部“保名”成功

新赛季的中超16支球队中,能够完全保留住名号的俱乐部只有两家,分别是北京国安与长春亚泰。可以说,北京国安俱乐部为了能够保留住原名,煞费苦心,这期间,更少不了中国足协的“全力配合”。早在今年的2月份,国家企业信息系统网站的最新官方资料就已经显示,北京中赫国安更名为北京国安俱乐部。不过,虽然俱乐部当时更名已经完成,但中信集团依旧是俱乐部的股东之一,也就是说,彼时的北京国安依旧不符合中国足协关于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要求。即便是现在,在最新的俱乐部股权结构中,中信集团的股权并没有卖出,依然持有46%的国安俱乐部股权。中国足协之所以能够“默认”北京国安保留原有名号,其理由是国安的股东之一中信集团,旗下有31家对外投资公司,除了北京国安俱乐部之外,其他都是以中信的名义,没有任何国安字样。

当然,作为中国足球的一个老字号俱乐部,国安是很多北京球迷心中的一个特殊符号,能够保留住其名号,值得高兴。

长春亚泰情况则要简单许多,在今年的2月份,俱乐部完成了股权转让,之后又在中国足协官方网站进行了公示。

其余中超俱乐部新名有特色的少

在足协公布的中超俱乐部新名称中,按照城市名称命名的有5支,他们分别是广州足球俱乐部(前广州恒大)、广州城足球俱乐部(前广州富力)、河北足球俱乐部(前华夏幸福)、青岛足球俱乐部(前青岛黄海)以及武汉足球俱乐部(前武汉卓尔)。可以说,这些以城市命名的俱乐部,在名称上没有任何新意,这也与此前中国足协“能够反映出地方特色”的更名初衷相去甚远。

还有6家俱乐部,则基本基于名胜古迹、地标建筑亦或是有寓意的其他内容进行变更,这其中就包括上海海港俱乐部(前上海上港)、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前山东鲁能)、重庆两江竞技足球俱乐部(前重庆当代)、河南嵩山龙门足球俱乐部(前河南建业)、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前天津泰达)以及沧州雄狮足球俱乐部(前石家庄永昌)。

此外,还有两家俱乐部属于部分改名或者本来就是中性名命名的俱乐部,分别是上海申花(前上海绿地申花俱乐部)、大连人俱乐部。

附 中超16家俱乐部新旧名称对比

2022年中超各俱乐部现状(16家中超俱乐部新名号)(1)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于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