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于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在称呼上是混杂的。如汉代文学家马融在其《长笛赋》中所指的“篴”(音笛),实际指的是今天的箫(羌笛)。关于笛箫两件乐器的确切名称,约在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分开,称笛为“横吹”或“横笛”。

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笛子的历史。

关于笛产生的年代,根据文献记载过去一致认为在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后(公元前119年),将笛传入首都长安。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前168年)的出土文物中,发现笛类乐器两支。可以说明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约半个世纪,笛类乐器已经在我国境内得到流传。

隋唐时期,关于笛已有大横吹,小横吹的记载。

梆笛和曲笛的风格特点(曲笛与梆笛风格初探)(1)

宋朝,笛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已经很重要。当时民间有种音乐表演形式叫做“鼓笛曲”,鼓和笛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乐器。另外,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也多记载了笛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如南宋杨万里的诗《安乐坊牧童》:“前而骑牛渡溪水,后儿骑牛会问事,一儿吹笛笠簪花,一牛载儿行引子。”这些诗句反映了笛子演奏已经渗入民间,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明、清时期,笛子在民间音乐中应用得更加普遍,已经成为了江南丝竹、十番鼓、十番锣鼓等许多乐种中的主奏乐器,并在许多戏曲、说唱伴奏与民间器乐合奏中不断的发展它的演奏艺术。

笛子的形制,一般是竹制管身,管身上开吹孔、膜孔、两个(或四个)出音孔以及六个按音孔。膜孔上蒙以芦膜或竹膜,吹孔左端堵以笛塞,横吹。笛子在全国流行的形制很多,但主要是曲笛(昆笛)和梆笛两种。曲笛长于伴奏昆曲以及南方各种地方乐中的合奏;梆笛则用于梆子腔伴奏以及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正是这两种笛子的风格各异,造成了我国笛子演奏艺术风格产生了南北两派的区别。

曲笛主要流传于我国南方,主要是江、浙、闽、粤一代。代表曲目有陆春龄演奏的《小放牛》、《鹧鸪飞》、《欢乐歌》、《中花六板》;赵松庭演奏的《三五七》、《早晨》以及江先谓的《姑苏行》等乐曲。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是江南曲笛演奏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曲笛演奏风格的形成,与盛行于上海市内、市郊的丝竹乐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其演奏特点,音乐圆润甜美,悦耳动听,气息控制细腻,音量强时亮而不刚,弱是柔而不涩,有着很高的造诣。陆春龄改编演奏的《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乐曲,后曾经以丝竹乐合奏及箫独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在江南广为流传。五十年代陆春龄将它改编为笛曲,成为了曲笛代表性的优秀乐曲。该曲以民间板式变奏的原则,将原曲一小节的旋律扩充为两小节,并以细腻的加花手法,使旋律优美流畅,富有抒情性、歌唱性。

江南曲笛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赵松庭,其曲笛演奏艺术的发展,建立在广泛的戏曲音乐基础上,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他的曲笛艺术不仅具有昆曲典雅秀丽的吹奏特点,又有乱弹、高腔热闹、粗犷、活泼、流利的演奏风格。《早晨》就是他的代表作。以民族乐器的传统风格来表现新生活,在保持、发扬昆曲演奏讲究音色和运气技巧以及乱弹灵活流利的指法基础上,大胆吸收了北方梆笛的演奏技巧和风格特点,还吸收了其他管乐(如唢呐)的演奏技法发展了南方传统曲笛的演奏技巧和风格特点。

总之,南方曲笛音乐的一般风格特点为音调丰厚圆润,柔美流畅,旋律往往呈波浪式起伏,节奏较为舒展、平稳。乐曲情绪顿挫有致,抒情委婉,赋予歌唱性。在演奏上以用气技巧为特长,最有特点的演奏技巧如:气颤音、特长音(循环呼气)、倚音、打音、叠音、三连音、颤音等等。

梆笛曲主要流传于我国北方,其中主要是冀西北、冀中地区。代表曲目有冯子存演奏的《喜相逢》、《五梆子》、《放风筝》、《挂红灯》、《黄莺亮翅》;刘管乐演奏的《卖菜》、《荫中鸟》等等。

冯子存,是北方梆笛演奏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梆笛演奏艺术粗犷朴实,具有深厚的民间音乐素养,他的梆笛曲主要是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衔接地带流传的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演奏技法上,他用急促、跳跃的顿音。强劲有力的垛音,乐句尾梢的历音,富有韵味的抹音,华丽奔放的花舌飞指颤音,色彩鲜艳的花舌音等北方梆笛独特技巧,使旋律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梆笛曲《五梆子》就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技巧被巧妙的安排了进去,从而赋予了乐曲粗犷豪放的个性(原常用于戏曲过门)。

北方梆笛演奏艺术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是刘管乐,他的梆笛演奏艺术早年受到冀中地方戏曲“老调梆子”的影响,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刘管乐的梆笛演奏细腻圆润,绚丽多彩,演奏出的乐曲形象生动,亲切感人。《荫中鸟》是他的代表作,乐曲以高超的笛子演奏技巧和细微的气息控制,表现百鸟竞技的生动场面,极有情趣。

总之,北方梆笛演奏的一般风格特点表现为音调高亢明亮,旋律跌宕起伏,节奏活泼跳动,乐曲情绪粗犷豪爽、热烈奔放,赋予戏剧性,演奏上以用舌的技巧为长,如顿音、花舌音、历音、垛音、抹音为多。

曲笛和梆笛虽然在音色上,曲目上,以及各自的擅长的技巧上各不相同,但是在曲子的旋律展开手法上却有者很大的相似处。即,旋律的变奏特点是两者音乐展开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梆笛的变奏特点主要表现在节奏对比、速度对比、旋律线的对比,特别是演奏技巧的对比等方面或者加花演奏上。简而言之就是梆笛的变奏在结构上表现为严格的变奏形式,演奏技巧的变化造成旋律的变化和发展。而曲笛音乐变奏更多地表现为结构上不同板式的组合特点。在旋律发展上,则为扩充加花和减缩的特点。也就是曲笛音乐的变奏性突出表现在速度和节拍、段落和情绪的鲜明对比方面。乐曲往往以不同的节拍速度形成慢板,快板两个段落。乐曲既有悠扬抒情的细腻刻画段落,又有活泼欢畅的情绪概括,表现力比较丰富,如《鹧鸪飞》、《三五七》等等。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竹笛的一些粗浅认识,本人通过对笛子历史的概述,以及现代我国流行的笛子的分类和代表人物的罗列,期望能够对我国当代笛子的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对梆笛、曲笛两者间的异同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的写作过程也是我的一个学习的过程。有许多见解还不成熟。我将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用理论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为祖国民族音乐的明天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