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小学科目二是教师资格考试中出题最“阴晴不定”的,出题范围很不稳定在这不稳定中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知识点,常考材料分析题同时这也是科目一必考的点,建议全文背诵,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小学教师资格证科二材料分析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二材料分析题(教师资格小学科二必考材料分析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二材料分析题

  众所周知,小学科目二是教师资格考试中出题最“阴晴不定”的,出题范围很不稳定。在这不稳定中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知识点,常考材料分析题。同时这也是科目一必考的点,建议全文背诵!

  一、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题必考知识

  图片见文件包

  二、小试牛刀

  1.王老师出示问题:每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一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x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x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

  王老师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吗?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每棵树便宜多少元……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

  参考解析:

  (1)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王老师的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材料中王老师设计组织学生回答,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材料中王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后还引导提出:“还有其他解法吗?”这些都体现了王老师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主体。

  其次,王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育机智,材料中当小杰有自己的想法时,老师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另外也体现了王老师的生成能力。

  最后,王老师体现了把学生当作独立人格的人,发展中的人,材料中,当小杰有想法但是无法表达清楚时,老师并没有遏制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最终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小杰疑惑的心情疏解了。

  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教学情况非常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此题从引导、帮助、启发学生、激励鼓励学生这些维度阐述也可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