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

两千多年来的年代未解之谜

他将如何破解

我国碳十四测年开创者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

仇士华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1)

大家说

考古,历史,碳十四测定三个结合得出来一个好结论,这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最重要的一个公布的地方。我们把这个拿下来了,等于是一个主要的堡垒攻下来了。

——仇士华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2)

1

何为碳十四年代测定法?

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够产生放射性碳十四,并能与氧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后进入所有活组织,先为植物吸收,后为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它们机体内的碳十四含量保持一定。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碳十四含量每过5730年便衰变为原先含量的一半。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3)

对于任何考古遗址中的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下的放射性碳十四含量,便可推断其年代。

早在1949年,美国化学家威拉德·利比应用碳十四发明了碳十四年代测定法,一年后,他用这种方法测定了金字塔的建造年代,竟奇迹般地与历史文献记载吻合。

利比也因为人类创造出独特的计时工具——“考古学时钟”,于1960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这一方法可以解开许多人类未留下记录的历史之谜,该方法的发明也被誉为是考古学上的一次革命。

2

“碳十四测年”的第一把交椅

仇士华如今是我国碳十四测年领域最大的技术权威,然而如果不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命运的安排,他很可能成为一代物理学大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夏鼐先生正焦头烂额,我国在史前考古领域因为缺乏科技测年的技术而迟迟无法突破。

他呼吁在国内建立碳十四测年实验室,但苦于没有条件,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此时,仇士华夫妇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刚被分配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然而世事难料,1957年春夏之交风云突变,他们双双被划为右派,人生陷入低谷。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4)

(夏鼐先生)

在此关键时刻,夏鼐先生借此机会,向钱三强所长点名要人,说:你们的工作保密性强,不能用了,我们考古工作不保密,可以用。于是,仇士华夫妇在命运辗转中调到了考古所。

来到考古所后,夏鼐所长要求仇士华夫妇负责建立碳十四断代实验室。然而当时国内没有参照的实验室,没有仪器工厂,市场上无线电元件也不齐备。实验条件一片空白。

仇士华:“当时考古所没任何条件,连生炉子暖气也没有,一个办公室冬天不生炉子怎么受的了啊,我们到考古所还首先学会生炉子。”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5)

蔡莲珍(科技考古专家、仇士华夫人)

蔡莲珍:“夏所长就拿了发明的那个人写的一本书,本钱就是那本书,你们看一看,现在有这个任务,考古上是很需要的。”

尽管客观条件格外艰难,仇士华夫妇仍然下定决心要把实验室建成。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6)

他们从裁剪硅钢片,绕制变压器开始,一个仪器,一个仪器的研制。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7)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8)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9)

这些都是仇士华夫妇当年亲手设计绘制的实验仪器图。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10)

(我国第一个碳十四年代学实验室)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11)

历时六年,从无到有,我国第一个碳十四年代学实验室终于成功建立,掀开了科技考古历史的重要一页。

3

破解“武王伐纣”年代之谜

中国历史的最远纪年止步于公元前841年,即司马迁《史记》中所定的西周共和元年,在此之前的历史就像一团迷雾。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于史前历史的描述都是相对年代,要想在国际舞台上与四大文明如古埃及文明等进行横向的考古研究,厘清中华文明的精确年代框架迫在眉睫。

1996年,我国启动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大型文化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试图解决历史纪年中的重重疑难问题。

工程启动后,一个最为关键的难题浮出水面——武王伐纣的年代之谜。

武王伐纣是发生在商周之交的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是商周两个朝代的分界线,这一分界线的推定,可直接影响到西周列王年数的估算。这一定点的确立,被誉为整个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

然而两千多年来中外学者根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对于武王伐纣的年代形成了至少44种结论,前后相差112年。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12)

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较为精确地推求武王伐纣之年。

在各大学者一筹莫展之际,他们想到了研究碳十四测年技术已多年的仇士华先生。

王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之所以请他做四个首席专家之一,就是测年他是第一把交椅,最大的技术权威,所以请他来出山。”

为解决这一难题,采集含碳样品是关键,然而在进行具体含碳样品采样之前,仇士华还必须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单一样品进行碳十四测年,误差较大,无法满足“夏商周断代工程”高精度测年的要求,他必须使用一种全新的方法。

经过多年研究,仇士华夫妇在我国首创系列样品方法,也就是利用田野考古层位清晰的系列样品测出一系列碳十四数据,再将碳十四年代转变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日历年代,从而获得较精确的考古年代数据。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13)

确定了研究方法后,仇士华需要找到一个遗址,其中有先周和西周两个时期的样品,组成一个系列进行测年。

根据史实证明,丰镐遗址是较为理想的。丰镐遗址是周人建都岐之后的第二个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发掘队在陕西省长安县马王村遗址发掘了代表西周最早期的遗迹,有灰坑、房址、墓葬等,从出土器物群分析,遗址时代相应从先周晚期、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晚期。考古层位清晰,非常适合仇士华采集系列样品。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14)

采集到木炭、骨头、炭化小米等样品后,仇士华夫妇领导的课题组对这组地层中所采集的系列含碳样品作了测定。

然而从含碳样品中测定出含量稀少的碳十四无异于沙里淘金,其工作的难度与复杂性可想而知。

历时三年,经过反复测定,仇士华夫妇最终得出武王克商事件最大可能发生的年代范围应在公元前1050年至公元前1020年之间。30年的范围比112年缩短了足足82年。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15)

这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于当时的考古界而言,这是一个爆炸性的事件。

在这一范围的基础上,专家们又根据古代文献与金文中的武王伐纣前后天象与历日,最终确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伐纣年代的最优答案,这一定点的确立为夏商周年表的出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夏商周年表是我国迄今最具科学依据的古代历史年表,这一年表厘清了先秦历史的起承转合和发展脉络,为继续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雪莲(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语言,它是需要有共同的坐标系的,时间坐标,有我们实验室的测年结果,对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考古学,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16)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17)

编导说

在业内众所周知的是碳十四测年是一门硬科学,仇士华夫妇在没有任何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开创我国的碳十四测年,测出数以千计的碳十四年代数据,建立各地新石器时代的年代框架,解决了众多考古界的疑难问题,这些测定使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因为有了确切的年代序列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18)

如今两位先生退居幕后,默默地过着普通老人的生活,然而他们付出毕生心血为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作出的贡献需要我们永远铭记。

历史最久的未解之谜(3000多年前的一个重大年代未解之谜)(19)

导演简介

导演:胡静

代表作品:

《宿白 真学者》

《吴咸中 德高医粹》

《黄大年 时代楷模》

《李祥霆 琴意浓》等

大家

《仇士华》

播出时间:11月5日 23:24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田楚韵 胡静 曹晶晶(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