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钟式震先生于2023年1月2日逝世,闻此消息,不胜悲痛。钟式震先生一生活跃于教学一线,作为湖南郴州高等美术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培养出大量的美术人才,为郴州高等美术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美术教育之余,先生潜心致力于风景画的研究和创新,其作品大多描绘湘南与浙南地区的景色,“吸收民间美术的装饰性与形式感,吸收国画的线条造型和笔墨韵味……”(钟式震自述),形成了一种将西画写生色彩规律及装饰性、形式感的造型体验融入其中的绘画风格。在这些抽象色块中,不仅看到东方写意的特点,又能感受到平面性的油画图式。谨以此文表达对钟式震先生的沉重悼念和无尚敬意,愿先生一路走好。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1)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怀念钟式震先生

钟式震先生1932年出生于浙江温州,曾就读于华中艺专,后在浙江美术学院油画进修班学习。先生早年曾在湖南人民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1961年1月因“托派”问题由长沙下放郴州,先后在湘昆剧团、郴州师专(今湘南学院)从事舞台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等工作,先生曾在郴州生活工作二十余年,为郴州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使得地处湘南边陲的郴州的美术发展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一是倡导对景写生,激发青年学子道法自然,超乎自然。此说在今天看实无新意,但在当时情况下,堪称革故鼎新之举。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当时学画者所能看到的美术范本极其有限,教材极度贫乏,学美术的青年所能看到的就是散落在民间诸如哈定的《怎样画铅笔画》、李剑晨的《怎样画水彩画》,稍后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版的工农兵美术技法丛书《怎样画油画》《怎样画国画》等,本省出版的中师美术教师用的浅灰色封面的《美术》教材(湖南师院艺术系美术组集体编写);画刊杂志主要是《工农兵画报》(浙江出版,半月刊),《湘江文艺》《解放军文艺》等封面封底、彩色插页和内文插图,以及有关出版社出版的一些主题性很强的画作和连环画等。

二是开创郴州高等美术教育,培养美术人才。郴州位处京广线,是南下广州北上长沙的必经之地,但相对于长沙等地,郴州的文化教育发展滞后,尤其高等美术教育是空白,零起点。1975年,龙健才先生由湖南师院艺术系毕业回郴州师范任教,他是学油画的,接受过较好的造型训练,一到学校,即刻着手倡议成立美术专业,当时师资奇缺,有教学经验和创作实践的教师更是难觅,不像今天随便走一圈都可以找一打画家。师专人事科、教务科到处物色人选,最后说服钟先生由剧团调来师范,还有以中文专业毕业留校教美术的程晓光先生等组建美术系科,我形容当时是“两个半布尔什维克”就将美术专业搞起来。1976年美术专业招收首届中师层次“社来社去”美术生,从这里开始了郴州学院式的美术教育,1978年复办师专,并由此开创、奠定和发展了郴州高等美术教育事业。师专创建美术专业当时在湖南各地市是较早的,印象中衡阳师专、怀化师专有,其他地市基本没有。以当时的条件看,从师资到设备的建设,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过程的实施,都要倾注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钟式震对郴州美术发展的贡献》/李于昆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

钟式震先生(刘衡摄于上世纪80年代)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4)

郴州师专艺术科美术专业1983届毕业合影

前排左起第5位为钟式震

钟式震先生多年来活跃在教学一线,门下桃李万千,面对课堂和学生,永远保持着真诚而谦和的态度,他对于每个教学单元都会精心准备范作,每天花大部分的时间待在教室里,与学生们一起画画,相互交流。这种教学态度哪怕时隔多年仍然让学生印象深刻。

“老钟,全名钟式震,是我中专和大专时期的美术老师。当年的同学背地里如此称呼他,并无不恭,反显亲昵。上个世纪70年代末,郴州的专业美术教育伊始,信息希缺,设备简陋,师资匮乏,老钟是仅有的三位教师之一,而且是最年长者。由于热衷于教书育人,老钟从湘昆剧团美工转岗而来。听说老钟原来在省城待过,是下放干部,大家更是肃然起敬。那时同学中到过省城的人极少,能拽几句长沙话都显时髦,自是对省城来的人羡慕有加。老钟是浙江人,后来离开郴州,荣归故里,在温州师范学院继续教书育人的伟业,直至退休。我也先后在南京求学,长沙就业,京城供职,一晃数十年将年岁混了个半百。人说光阴似水,实非谬也。经光阴这股水冲刷之后,对老钟一些记忆细节己涤荡殆尽,留下的大概都是“难以磨灭”的印象了。

他一直坚持深入生活,并以写生的方式进行素材的收集和创作。他的作品早期多描绘湘南的山野之境,后期则多见浙南的海洋之景,红土、绿树、村落、小桥、流水、船坞、码头、海洋,加上与阳光、月亮、蓝天、阴云、雾霭、微风等组合,形成了丰富多变的意象。这些意象抚慰观者的视觉,撩拨着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乡土回忆、情怀和日渐疏远的对自然精妙之处的敏感。对自然和生活的诚挚情感,构成了老钟风景画的精神内涵。

——《画画:生命的意义——记忆和现实中的著名画家钟式震先生》/尹少淳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5)

钟式震与郴州师专的学生留影

钟先生擅油画风景,但对其他画种亦有研究,如水粉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扰,钟式震先生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看法和建议。

“一、改进水粉画的工具材料,拓宽水粉画的表现手段:(1)增加颜料品种。目前水粉画颜料品种不够多样,颜料制造部门还应该扩大水粉画颜料的品种。颜料品种的多样可以减少白色颜料的使用,增强色彩的纯度和扩大色域、色性,提高水粉画色彩的表现力。(2)提高颜料的质量。酌情减少各色种的白粉掺入,改进调合剂和颜料的质量,以提高色彩的纯正度,提高颜科的粘凝力,降低色彩的“粉气”。(3)吸收兄弟画种的工具材料,如用水彩画颜料薄涂或打底色,用纯度高的水彩颜料画暗部。可和丙烯画颜料、国画颜料兼用。水彩画、国画、油画的工具材料的毛笔、油画笔、宣纸、布、板、刀,等等都可以为水粉画所用。

二、提高水粉画的技巧:(1)综合运用水粉画的技法,如明暗法、渲染法、平涂法、薄画法、厚画法、厚薄结合、喷点法、刀刮法、冲洗法等等技法,不要囿于某种技法。(2)广泛吸收兄弟画种的技法,如国画的笔墨和渲染技法。油画的塑造技法和方法步骤。版画的概括和力度,黑、白、灰的对比手法。装饰画的夸张、变形和装饰手法。(3)借鉴和吸收我国民间艺术的单纯、鲜明、洗炼、装饰味的艺术特色,而这些特色恰恰和水粉画的特性相吻合,可以相得益彰。

三、提高素描和色彩的基本功水平和造型能力。水粉画的技巧性强,难度大。需要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和掌握色彩规律和技法才能稳、准地表现对象。解决水粉画的起粉问题关键在于运用素描、色彩的对比规律。解决水粉画的“变色”、“泛色”、“接色”问题关键也在于运用素素描和色彩的全面技法。“稳”、“准”,也在于运用素描和色彩的功力。同时,还要注意积累经验,愈是技法性强、难度大,就愈需要一定时间的反复磨炼与实践。

四、进一步发挥水粉画的能薄能厚的技法优势和艳丽、明亮、柔润的绒面、粉味的技艺美。水粉画的薄画是在厚画基础上的薄画,薄的效果是靠厚涂的对比,局部的留薄和利用白纸的反衬所形成的相对的透明感,薄画是厚涂的丰富与补充,主要还是靠胶粉厚涂,没有这点,就达不到水粉画的特殊材料美,发挥不了它的独特性。同时,水粉的厚涂要注意适当,不能盲目追求油画那般的效果。如因表现上的特别需要,可预先用强粘性的特种胶液溶合粉质颜料打底做肌理,再用水粉颜料来表现,也可结合水彩、丙烯颜料作综合表现。只有充分发挥水粉画的厚薄结合的技法和绒面的材料美,水粉画的特点才会鲜明突出。即使是拓宽和吸收兄弟画种的技法或者创造革新技法,也都应围绕着水粉画这一特点来进行。”

——《水粉画艺术之我见》/钟式震

钟式震作品欣赏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6)

暴风骤雨

65cm×80cm

1986年

钟式震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7)

长江古镇

65cm×80cm

1991年

钟式震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8)

近水楼台

65cm×80cm

1993年

钟式震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9)

古树青柳

65cm×80cm

1996年

钟式震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10)

大港头山背村

50cmx65cm

2001年

钟式震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11)

漓江边上的凤尾竹

61cmx73cm

2001年

钟式震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12)

苏州虎丘

60cm×80cm

2003年

钟式震

给钟南山先生的一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13)

姊归卧佛山

46x55cm

2005年

钟式震

来源:口述湖南美术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