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风景区山清水秀(漓水青山养生桂林)(1)

  25名来自8个国家的桂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在桂林崇华中医街医馆学习制作中草药。(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周文俊  2021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占18.70%,较2020年上升5.4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1.9亿。  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键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医疗、护理、康养等巨大需求,对高质量养老产品供给提出了迫切要求。据有关机构测算,目前我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预计到2030年国内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是一个巨大的蓝海。  2017年,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获批成为国家首批13个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之一,以健康旅游为核心的康养休闲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而经过多年的持续打造,桂林康养休闲产业正迈入提质增效和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  今年10月,自治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桂林要打造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可以说,桂林康养休闲产业发展全新升级,正当其时。  健康旅游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  “这次来到恭城瑶汉养寿城参加疗休养活动,不仅有理疗保健、健康讲座、营养膳食,还能参加文庙祭孔祈福仪式、手工制作、养生功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在身心放松之余,学到许多保健知识,非常好。”12月6日至12日,一批优秀职工在广西职工疗休养基地瑶汉养寿城度过一个轻松愉悦的假期。回想那一周的收获,参加疗养的李先生频频点赞说。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8月正式动工,瑶汉养寿城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造,布局健康康养服务和文化传承类项目,建设了中医筋膜学临床示范基地、瑶汉中医馆、瑶医医院、瑶池瑶浴等一大批子项目。据统计,从2019年12月投入运营至2020年12月,接待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国(境)外考察团队180余批次,接待日常游客参观体验超5万人次,接待康养旅游6000人次。  瑶汉养寿城是桂林发展康养休闲产业结出的硕果之一。2017年,桂林获评成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后,由市政府制定出台《桂林市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以“一核两线、多点辐射”的空间布局和“医、康、养、健、智、学”六大方向发展健康旅游产业的规划体系,着力打造一批健康主题小镇、健康旅游集聚区、休闲养生产业带、康复疗养基地。计划到2025年,培育1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建成15个市级以上集聚区,打造产业总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重大项目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桂林全面强化招商引资,推动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桂林,并陆续建成或加快推进。  2018年,桂林按照中医药特色医疗、康复疗养、休闲养生养老、健康运动休闲、智慧健康旅游等5个类别,筛选出第一批50个健康旅游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又筛选出15个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推进。2019年,全市健康旅游重点项目进一步增至34个,项目总投资755.5亿元。2020年和2021年,桂林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分别加快推进7个和10个国家健康旅游重点示范项目。同时,根据项目建设实际,建立各县(市、区)联系帮扶机制,安排专人跟进,做好“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运营、早见效。  据了解,近年来,部分县(市、区)旅游医疗驿站、桂林崇华中医街、华邦控股桂林翠竹孝慈轩养老服务中心、中国中药(桂林)产业园、恭城瑶汉养寿城和瑶医医院、全州大碧头健康旅游示范园区等一系列重点或重大项目投产运营,并取得良好成效。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同时,信和信·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二期)、桂林仙源健康产业园、龙光桂林国际养生谷等项目加快建设;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龙胜生态旅游核心示范区、桂林漓东健康养生旅游综合区、阳朔·兴坪休闲养生度假区等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按计划有序推进。  截至2021年12月,桂林已有12个项目纳入自治区大健康旅游产业项目库,为康养休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强大动能。  “康养旅游 ”产业加速融合  10月16日,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展演在桂林崇华中医街开幕,来自浙江、江西、福建、河北等全国各地300多名嘉宾齐聚崇华中医街参观体验。  “这里古香古色的风格和我们这次活动非常匹配,朋友们在这里体验了健康养生的项目、中医药的文化和活动,太美妙了。”在现场体验了胃病门诊、中医讲座后,来自江西的王女士高兴地说。不仅如此,在中医街上,王女士和朋友们还欣喜地发现一块块石碑上刻有许多日常保健的小“秘方”,大家一起笑着拍照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当工作、旅游与康养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不期而遇”,王女士感叹:“下次有机会一定再来体验,希望大家都能有尊严地活过120岁。”  桂林崇华中医街的建设运营是桂林市探索“中医药特色体验 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据了解,为更好推动“康养旅游 ”产业融合发展,桂林还陆续创新推出“康复疗养 旅游”融合、“康养旅游 体育”、“康养旅游 健康食品”等多种业态发展模式,推动全市康养产业加速融合并不断集聚发展,走出了一条打造桂林健康养生品牌之路。  在发展“中医药特色体验 旅游”方面,桂林崇华中医街所属的信和信·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恭城平安康养小镇2家单位2019年11月成功入选广西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崇华中医街以传承桂林2000多年的中医药历史文化为主题,引入4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老中医和1个院士工作站,建成集中医药特色诊疗、养生、康复、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具有桂林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医药特色体验街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每年接待数十万人次市民游客及各类考察团参观体验。  在“康复疗养 旅游”融合等方面,我市编制完成了《候鸟式养老服务标准》《疗养式养老服务标准》两个广西地方标准,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在多年的养老服务中,创新推出“医养游”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广西铁路康养有限公司桂林康养中心多年来探索推出“医养游”结合的医疗休养模式,受到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国家游客的欢迎,每年床位使用率达90%以上。  在“康养旅游 体育”方面,我市围绕绿色生态运动主题,以体育赛事为平台推动运动养生市场开发和运营,逐渐形成“康养 旅游 体育 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在该模式下,按照“一县一品”思路,我市涌现出高山滑雪、低空飞行、户外徒步、攀岩漂流、绿道骑行等大型体育产业项目,特别是成功举办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段)、桂林国际马拉松赛、阳朔国际山地越野赛、资源漂流世界杯、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灌阳站)等一系列重大赛事,吸引了无数中外体育运动爱好者前来参赛和旅游,体验桂林康养项目,促进了桂林休闲养生旅游市场发展。  与此同时,桂林加快发展健康医疗医药和健康食品产业,推动三金片、青蒿琥酯等医药知名品牌不断壮大,医疗服务产业链不断拓展;推出了罗汉果、保健茶等健康饮品及桂花糕、荔浦芋、禾花鱼等地方特色旅游休闲食品,并做大做强桂林米粉、葛根系列粉丝、燕麦、富硒大米等特色食品,健康食品产业带粗具雏形。  持续打造“康养旅游”品牌  我市多年悉心培育、积极打造康养休闲产业品牌。2020年4月,桂林市卫生健康委、桂林市民政局、桂林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桂林市打造一流康养旅游品牌工作方案》,首批重点打造医养结合、康养旅游、养老机构、养生养老四类康养旅游品牌。其中,医养结合类打造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七星区陶然居老年护理院,康养旅游类打造恭城瑶汉养寿城、崇华中医街、全州大碧头康养旅游度假区,养老机构类打造桂林魅力花园(桂林交控)国际养老公寓、象山区孝慈轩养老院,养生养老类打造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养生养老小镇、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养生养老小镇,共9个重点品牌。  记者了解到,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目前正全力推进“医疗 养老 旅游”结合的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入住率和满意度,争创国标“星级养老机构”,进一步提升候鸟老人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打造全国一流候鸟型康养机构。该中心正在建设的桂林仙源健康产业园,其子项目中医药康养产业园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通过推出“健康旅游”养老套餐、建立异地养老合作联盟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 游玩”一条龙服务,擦亮“医养游”金字招牌。  全州大碧头康养旅游度假区通过发挥地跨湘桂两省(区)的地理优势,进一步打造成高端康养旅游示范点,带动桂北区域康养旅游业规模化发展。龙胜龙脊养生养老小镇则依托龙脊梯田被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和自治区养生养老小镇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挖掘苗、瑶、侗、壮等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推出独具特色的养生养老产品,并带动周边连线旅游区域的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精品。  不仅如此,桂林还充分挖掘康养优势资源,指导大健康和文旅项目多业态差异化建设发展,持续打造康养旅游品牌。例如:龙光桂林国际养生谷项目重点建设康养中心、疗养中心、养生酒店、运动公园、体检中心、养生社区、旅游住宅、配套教育设施相结合的养生康养综合体;桂林优利特医疗健康诊断项目专注旅游康养、老年康养产品开发,整合医学检验和健康管理服务;中国健康好乡村旅游康养项目则加大康养、养生类经营项目投入,重点推出食疗养生、瑶浴特色养生等服务项目。  针对近年来职工疗休养发展“火爆”的形势,桂林市积极推动职工疗休养基地(点)品牌创建工作,并推动全市职工全员疗休养,支持和鼓励全市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国有大中小企业带头开展职工全员疗休养活动。据统计,2020年和2021年,全市共评定推出职工疗休养基地25家、职工疗休养点8个,有效助推全市康养旅游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乘着‘健康中国’的东风,按照自治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部署要求,抢抓康养产业市场发展机遇,履职尽责,感恩奋进,全力打造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力量。”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