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芈月的原型吗 芈月的原型武则天的老师(1)

在战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主要活动时期,楚国与秦国发生了激烈的争霸战争,最终楚国被秦国击败,连首都郢也于公元前278年被攻占,元气大伤。屈原听到这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后不久,就投汨罗江自杀了。而在这段秦楚争霸的过程中,秦国的执政太后却是一个楚国人,她就是秦宣太后,也就是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的主人公原型。

芈是楚国王族的姓。而“芈月”并非秦宣太后在历史上的真名。我们只知道她姓芈而已。网上流传说,这个名字是根据秦始皇兵马俑上残存的“芈月”字样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猜测而来。但是实际上兵马俑和阿房宫筒瓦上并没有发现过这样的字样,这是误传。

东周时的诸侯娶亲,一次娶好些个女子,采取的是“媵(yìng)妾制度”当时嫡庶区分极严,二者的身份和待遇判若云泥。一般作为正妻嫁到别国的,都是出身高贵的嫡女。而庶出的女儿,则往往只能作为陪嫁,正式的称呼是“媵”,有时是给本国嫡女做媵,有时是给别的同姓国家的嫡女做媵。

秦惠文王嬴驷是任用商鞅变法的秦孝公之子,也是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国君。他的第一位王后是魏国人,生下了后来的秦武王,但不幸早死。《史记·穰侯列传》:“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后来秦惠文王又在楚国续娶了位王后,也就是《芈月传》中“芈姝”的原型。“芈月”大概就是在这次通婚中被楚国派到秦国做陪嫁的。她们姐妹很可能都是楚威王的女儿。秦国的制度,王的正妻称王后,地位高的妾称夫人,其下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多个层级。“芈月”在楚国的早期经历,我们完全不得而知。她最初出现在我国正史上的时候,已身在秦国,被称为“芈八子”,可见其级别不高。

历史上有芈月的原型吗 芈月的原型武则天的老师(2)

历史上的芈八子是不是很美?由于缺乏记载,我们无从得知。不过,她起码不会很丑,因为她为秦惠文王生了个儿子:公子稷(一名侧)、公子市公子悝。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太子荡即位,时年十九岁,是为秦武王。武王力大尚武,喜欢和大力士们一起玩。有一次他玩举鼎的游戏,结果不慎把腿砸断了,伤重不治而死,年仅二十三岁,无子。于是他的弟弟们展开了对王位的角逐。这时芈八子作为一个政治家,登上了历史舞台。她有两个最核心的帮手,一个是她的同母异父兄弟魏冉,还有一个就是她的同母同父兄弟芈戎。“而魏冉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能立昭王”(《史记·穰侯列传》)。在他的大力活动下,远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居然顺利回国,被立为王,是为秦昭王,又称秦昭襄王。“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同上)。这是中国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太后”一词。“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同上)。

历史上有芈月的原型吗 芈月的原型武则天的老师(3)

昭王即位时还很年轻,也只有十九岁,并不能一下子掌握权力。他的一个兄弟、庶长公子壮号为“季君”,联合了一群反对派,发动“季君之乱被已经掌握兵权的魏冉率兵平定。“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史记·秦本纪》)。这里的“惠文后”,裴骃《集解》引徐广曰:“迎妇于楚者。”马非百《秦集史·国君纪事十七》更据此明确指出:“此惠文后乃楚女,与《穰侯传》后生武王为魏女者不是一人。“

历史上有芈月的原型吗 芈月的原型武则天的老师(4)

“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史记·穰侯列传》)。昭王虽然坐稳了江山,但是身后却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宣太后,便其长期处于母亲的羽翼之下。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经过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经营,国力日渐强大,而到了宣太后、昭王母子的治理下,则奋兵东向,大展军威,先后击败过所有东方六国的军队,完全取得了霸主的地位,秦国兼并天下的趋势已经基本形成。昭王死后三十年,他的曾孙赢政就统一了六国。

嬴稷在秦王的位置上干了五十六年,而宣太后长期直接参与政事,长达四十一年。她在许多地方表现出了远见卓识。公元前287年,齐、赵、韩、魏、楚五国合纵攻秦,但未能成功,诸侯在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停战。韩国有一位公子成阳君,当时其政治主张是亲秦的,所以秦昭王想让他作韩、魏二国的丞相。《战国策·秦策三》记载:

五国罢成皋,秦王欲为成阳君求相韩、魏,韩、魏弗听。秦太后为魏冉谓秦王曰:“成阳君以王之故,穷而居于齐,今王见其达收之,亦能翕其心乎?”王曰“未也。”太后曰:“穷而不收,达而报之,恐不为王用;且收成阳君,失韩、魏之道也。”

成阳君的生平,非常复杂,现存的史料还不足以让我们完全弄清楚。他曾经做过韩国的丞相,后来又跑到齐国,其政治主张也多次变化。在成皋停战时,他并不被韩、魏二国所接受。宣太后向秦昭王提出建议,认为强行推出成阳君,并不能得到他的感激,却反而会让韩、魏更加与秦国疏,这样做对秦国并没有好处。宣太后这一番分析,是很透彻的,纠正了昭王的错误策略,充分说明她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

历史上有芈月的原型吗 芈月的原型武则天的老师(5)

而宣太后最有名的故事,大概还得算与韩国使臣的那次对话。昭王七年(前300),楚国派兵包围韩国重镇雍氏,长达五个月。“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肯救。”(《史记·甘茂列传》)《战国策·韩策二》记载:

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杀。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杀,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疲,又作支)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文中的“髀”,是大腿的意思。宣太后在外国男性使臣面前,公然大讲荤段子,用男女床第隐私来比喻军国外交大事,还把已死的先王形象也拿出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一番,真是惊世骇俗之举,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能绝无仅有,恐怕在整个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清朝王士禛在《池北偶谈》卷二十一《谈异二》里评论道:“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历史上有芈月的原型吗 芈月的原型武则天的老师(6)

尚靳哪里料到会听到这番宏论,无法对答,只得写信回韩国报告。最后是韩国使臣张翠通过秦国重臣甘茂出面游说秦昭王,秦国才终于出兵,楚兵乃退。宣太后之所以能够想出这样活色生香的比喻,应该和她脑子里堆积的思维材料有关。她确实是一个性欲比较强的女人,脑子里面想这种事情比较多,而且毫不压抑自己在这方面的需求。她与义渠王的情事,就是一个例子。

当时秦国西、北有一个很强大的少数民族,叫做义渠,经常和秦国发生战争。《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义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至于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惠王击魏,魏尽入西河及上郡于秦。”西河、上郡也都是与义渠边界相邻的地区,秦国夺取了魏国的这两个地区后,与义渠的联系更多,对峙形势也更加明显了。《后汉书·西羌传》较为详细地记录了秦与义渠斗争的历史:

至周贞王八年,秦厉公灭大荔,取其地。赵亦灭代戎,即北戎也。韩、魏复共稍并伊、洛阴戎,灭之。其遗脱者皆逃走,西瑜汧、陇。自是中国无戎寇唯馀义渠种焉。至贞王二十五年,秦伐义渠,虏其王。后十四年义渠侵秦至渭阴。后百许年,义渠败秦师于洛。后四年,义渠国乱,秦惠王遣庶长操将兵定之义渠遂臣于秦。后八年,秦伐义渠,取郁郅。后二年,义渠败秦师于李伯。明年,秦伐义渠,取徒泾二十五城。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子。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

历史上有芈月的原型吗 芈月的原型武则天的老师(7)

秦昭王即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此时大约三十多岁,与义渠王通奸,还生了两个儿子。有历史学家认为宣太后此举是牺牲自己色相来笼络义渠,但是这并不太令人信服。当时秦国国力日强,在对义渠的战争中也渐渐形成了优势,在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秦国就已经“县义渠”,“义渠君为臣”(《史记·秦本纪》),两国确定了君臣关系。虽然后来又发生了战争,但是秦国的优势更加明显。秦昭王上台后,即便要结好,嫁个女儿给义渠王也就得了,完全没必要牺牲太后,使先王和社稷都蒙羞。所以,宣太后和义渠王之间,应该还是以情欲为主的关系,虽然这种关系确实笼络了义渠。她之所以敢于这么明目张胆地干,正说明她当时掌握了实权,儿子秦昭王和众大臣都拿她没办法。

上引《后汉书·西羌传》的文字,指出宣太后诱杀义渠王是在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相当于秦昭王三十五年。也就是说,这已经是宣太后与义渠王相好三十多年以后,宣太后已经年近七十了。在这三十多年中,两人是否一直还有频繁的联系和会面,不清楚。不过最后宣太后下狠心干掉旧情人,确实是处心积虑的。《史记·范雎列传》说魏国人范雎(jū)入秦,但是秦昭王不重视他,没有和他见面。范雎“待命岁馀”。紧接着,下一句说:“当是时,昭王已立三十六年。”则范雎入秦在秦昭王三十五年。范雎上书给昭王,昭王终于接见了他,说:“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会义渠之事急,寡人旦暮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受命。”这说明在过去的一年中,秦昭王与宣太后经常在一起谋划如何灭义渠,其时间点也与《后汉书·西羌传》相符。秦国要东向与六国争霸,义渠在后,为肘腋之患,必须先予以拔除。义渠王因为年轻时的爱恋,所以对宣太后的邀约毫不提防,欣然赴会,没想到在甘泉宫被砍掉了脑袋。早已秘密布置在边境上的秦兵趁机进攻,一举灭掉了义渠国,在其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这样一来,秦国西北部边境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东向,对付六国了。到了国家利益攸关的时刻,宣太后也就顾不得旧情了。正如她自己是楚国人,但是秦楚交兵,她照样还是得站在秦国一边。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楚都郢,楚国被打废了一半,被迫迁都到陈。为天下者不顾家,宣太后到了晚年,已经是一个十足老辣的政治家了。如果她徇于私情,不愿意对付义渠和楚国,她自己也就难以在秦国得到拥护,地位无法稳固。

宣太后的兄弟魏冉在帮助秦昭王夺取王位的过程中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他非常有才干,四次出任秦国的国相,被封为穰侯。另一个弟弟芈戎被封为华阳君,后又改封新城君。宣太后与秦惠文王的另外两个儿子,公子市被封为泾阳君,公子悝被封为高陵君。这四个人在秦国权势极其煊赫,奢侈跋扈,被称为“四贵”。另外,还有一位宣太后的楚国娘家亲戚向寿。《史记·甘茂列传》载:“向寿者,宣太后外族也,而与昭王少相长,故任用。”他从小就与秦昭王一起长大,两人感情特别好在昭王即位后,向寿也被重用,成为秦国大将,也一度做过丞相。

以上这五个人,就是宣太后的核心班底。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儿子昭王一直对她言听计从。但是四贵的跋扈已经太久、太过分了,引起了国内越来越多的不满。魏国人范雎以杰出的才能得到昭王的信任。过了几年,到了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范雎觉得自己与昭王已经足够亲密,于是对他说:

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闻善治国者,乃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今臣闻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华阳、泾阳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且夫三代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纵酒驰骋弋猎,不听政事。其所授者,妒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史记·范雎列传》)

这番话实在太厉害了,“昭王闻之大惧,曰:‘善。”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秦王乃拜范睢为相”(同上)。从此,宣太后、魏冉一党彻底失势,这时他们已经在秦国掌权四十一年,都已垂垂老矣。

历史上有芈月的原型吗 芈月的原型武则天的老师(8)

第二年宣太后就死了。一直到老她都保持了旺盛的性欲。她晚年有个男宠叫做魏丑夫,竟然想要让他殉葬。《战国策·秦策二》记载: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日:“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乃,作及)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

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骊山”(《史记·秦本纪》)。她和儿子秦昭王的陵墓,都在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的秦东陵区。至于网上流传的关于兵马俑、阿房宫的主人是宣太后的说法,则纯属无稽之谈。

秦宣太后传奇的一生,简直就是九百年后武则天的预演。这两个人有许多相似点,出身说不上高贵,在初入宫时级别也不高,但是仗着会生儿子,成为了太后,掌控大权;能力超强,善于治国;心狠手辣,该下手时绝不手软;重用娘家人;性欲旺盛,喜欢找男宠,且把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老;老得快死的时候被儿子夺权,等等。她们并非完美,但却都充满了魅力,让后人不断追索、探寻。

历史上有芈月的原型吗 芈月的原型武则天的老师(9)


说明:本文来源于2016年2月《文史知识》,原名《芈月的原型——秦宣太后》,作者赵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