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这个东西是天生的?你再学习都没用!”

“人家那是基因好,比不了!“

前不久,我发了一个“最牛”父亲的微头条,旨在宣传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他把6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5个成为博士,一个是中科大硕士。小女儿蔡天西更是18岁就成为麻省理工博士,现在为哈佛的终身教授。下面的评论都是认为是蔡家的基因好,所以,才有了6个孩子都成才的奇迹。

孩子的智商靠什么决定(孩子智商天注定)(1)

孩子的智商靠什么决定(孩子智商天注定)(2)

难道智商是天生的,一辈子都不能改变吗?

一、智商不是天生的,是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美国国家卫生院的科学家曾经对猴子进行选择性交配,将害羞的公猴和害羞的母猴交配,得出特别温顺胆怯的猴子。然后将温顺、胆怯的猴子交给热情、开朗的母猴带。结果发现:这些小猴子的行为和他们脊髓液中神经传导物质的新陈代谢都改变了,小猴子也不害怕了,大脑正肾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了。

所以,早期的经验和家庭环境会影响先天的倾向。一个人的性格、能力,不仅仅是先天基因的结果,而是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因为我们生活的经验会建立大脑的神经回路,而这些神经回路是我们内心的看法和所思所想,这些内心的想法又会塑造我们的性格和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学习的好坏固然和一个人的智商有关,但是只占50%,后天的环境和养育是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的。如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所言:我命由我不由天。基因是天定的,但是环境和养育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智商靠什么决定(孩子智商天注定)(3)

二、“真智力”理论:真正的聪明不单单是智商,还有经验智力和反省智力

我们知道基因是天生的,但是智商不是天生的,而是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构。那么,如何来帮助孩子更聪明呢?

1996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戴维▪铂金斯在前人智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真智力”理论,也称为可学习智力理论。所谓的“真智力”理论是神经智力(智商)、经验智力、反省智力的结合。

孩子的智商靠什么决定(孩子智商天注定)(4)

1、神经智力

所谓的神经智力,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智商,指的是在神经系统的速度和效率方面相对固定的能力,主要从生理层面强调脑神经对智力的影响。它是以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主要衡量目标,受基因的影响比较大。

比如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智商高达230,数学就像从他身体里流出来一样,被誉为数学界的“莫扎特”。

孩子的智商靠什么决定(孩子智商天注定)(5)

2、经验智力

它指的是一个人在该领域长时间的学习、专注、经验的积累,形成的技能和知识体系。通过在某个领域的长期学习和积累,可以有效地促进经验智力的发展。

比如日本的匠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比如《最强大脑》中的天才选手们,很多上学时候成绩并不突出,但是因为长时间的练习成为了记忆大王。

孩子的智商靠什么决定(孩子智商天注定)(6)

3、反省智力

指的是我们用于解决问题,在学习和完成任务时所用的策略、态度以及对心理活动所进行的管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比如巴菲特,只靠投资就成为了全球首富,就是因为他善于运用信息作出最优策略。

孩子的智商靠什么决定(孩子智商天注定)(7)

不论是陶哲轩,还是日本的匠人、《最强大脑》的选手们,亦或是巴菲特,他们都是我们认为的聪明人吗?世俗的眼光中可能认为陶哲轩和巴菲特是聪明人,而日本的匠人不一定,可是他们都是很成功的人,也可以称之为“真正聪明的人”。

那么,真正的聪明是什么?如何养育聪明的孩子呢?

三、三种科学的育儿方法,养育聪明的孩子

心理学家戴维▪铂金斯提出的真智力理论用公式来表示如下所示:

孩子的智商靠什么决定(孩子智商天注定)(8)

神经智力和经验智力是平等的,需要基因和刻意练习,而反省智力则可以统筹调配神经智力和经验智力。

比如《超级演说家》的冠军刘媛媛,能够在三个月内冲刺考上北大研究生,就在于她的反省智力比较高,不是埋头苦学,而是善于总结历年的考验真题,讲究学习的方法,从而考取了北大。

孩子的智商靠什么决定(孩子智商天注定)(9)

而且在《超级演说家》初赛时候,她差点被淘汰,是鲁豫才让她有机会留在演讲台上。尽管她没有演讲经验,可是她不放弃,而是善于找策略,把往年所有的比赛视频还有演讲高手的视频都下载下来研究,发现自己的短板,一个个去克服,最后获得了演讲比赛的冠军。

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家庭出身不好,不要因为自己资质愚钝,不要因为做了那么多练习仍然提高不了学习成就,就觉得自己不行了,觉得自己一辈子碌碌无为了。而是学会调配资源,善用策略,来让自己扬长补短,实现自己的目标。

1、早期的家庭教育,提升孩子的神经智力

在前文中,我们知道基因是天生的,但智商是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

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婴儿刚出生,大脑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彼此孤立,并且在人生头三年,大脑的发育突飞猛进。当它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就会形成树枝状的“树突”来,树突之间通过“突触”互相连结。突触越多,形成的神经通路就越发达,大脑功能越强,智力也就越高。但是3岁之后,突触的树母会逐渐减少,减少高峰期的40%左右,趋于成人的水平。

要想孩子的大脑的突触增多,就要不断地用信息刺激婴幼儿的大脑,让大脑的神经通路更发达,信息就会在大脑中传输得更快速、高效。而对孩子的刺激就是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多感官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的锻炼。

所以,要想提升孩子的神经智力,就离不开早期的家庭教育,这也是为什么早教很重要。

(1)多感官均衡发展,刺激孩子的大脑

现在的我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教,亲子阅读、听古典音乐,听儿歌等等,但是更多的是在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而触觉、味觉、嗅觉常常被忽略。

尤其是因为众多大人照料一个孩子,害怕孩子摔跤,害怕孩子触碰脏东西,把孩子保护得严严实实的,却也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孩子触觉的发展。但是0-2岁的孩子正是通过手和动作来感知这个世界,大脑也是在我们的体验和感知中获得神经通路的连接。

所以,除了亲子阅读、播放古典音乐、国学经典、英文儿歌外,我们可以多让孩子去触摸周围东西的软硬、去捡树叶、玩沙、玩水,锻炼孩子的触觉。还可以让孩子去闻花香、饭香、不同蔬菜的味道,闻瓜果蔬菜的味道,锻炼孩子的嗅觉。还可以让孩子品尝醋的酸味,水果的甜味,柠檬的酸味,锻炼孩子的味觉。

(2)父母对孩子积极地回应和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大脑发育的肥沃的土壤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在《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书中讲道: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品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孩子从温暖的子宫,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陌生的世界。我们的轻声细语会让孩子感觉到熟悉和温暖,我们温柔的抚摸和拥抱会让孩子感觉到爱和温暖,我们对孩子积极的回应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是被重视的,从而从内心开出生命之花。

在婴幼儿醒来时,我们可以观察孩子的需求,积极地回应孩子的哭泣,逗孩子玩耍,陪孩子看黑白卡片,给孩子讲故事,做孩子的话痨,还可以给孩子按摩,做抚摸操,注视孩子,和他们眼神互动,让孩子得到充足的照料。在孩子想要独处时,让孩子静静地观察和思考,不打断、不闯入,做孩子的观察者和陪伴者。

所以,孩子童年时期的照料和无条件的爱,会是孩子一生的宝藏,会影响孩子海马体、胼胝体的发育,促进大脑的发展,让孩子更聪明。

(3)神经智力的发展,离不开专注力的培养

在神经智力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专注力的培养。如果孩子的专注力不好,就不能长时间地阅读,坐不住,做事容易冲动,就会影响孩子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严重的会成为多动症。

其实,婴幼儿天生就有专注力,他们可以长时间地观察窗帘,会不停地尝试把瓶盖盖上去,会一次次地学着走路。但在我们大人的好心的保护和干涉中,孩子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专注力。

(a)给孩子提供自由、安全的环境探索。

孩子喜欢通过探索来满足自己心智的发展,但是他们还不具备思维能力,不能够辨别危险。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探索,而不是“这个不行”,“那个不能碰”的阻止孩子。因为阻止会破坏孩子探索的欲望,破坏孩子的好奇心。

(b)不打断孩子,不做闯入者,让孩子沉浸在活动中。

去朋友家做客,两个小孩子在专心玩耍,经常看到老人一会问孩子要不要吃水果?喝点水!玩这个玩具吧。其实这就是打断孩子,会在好心的照料中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c)玩具要归类,每次玩耍的玩具尽量控制在四五样,不要太多。

孩子在太多的玩具中会眼花缭乱,还很难集中注意力玩一个玩具。所以,我们可以把孩子的玩具分类,奉行简约的原则,每次只拿出四五个玩具,让孩子探索。玩具最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顺应婴孩的秩序感的发展,方便孩子取还。

孩子的智商靠什么决定(孩子智商天注定)(10)

2、经验智力

经验智力则是孩子在学习中长期的训练和巩固,形成的特殊技能和知识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的经验智力。

(1)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给孩子挑选的任务难度要适中

比如,女儿在一两岁时,我陪她玩拼图,因为她的小手精细动作还不完善,对应的能力也不好。所以,我和她玩得是简单的大块的拼图,一般有两三片就可以拼好了。

但是孩子三岁后,我看她可以辨别形状、颜色匹配上有进步,就给他买来十块左右的拼图。在我们拼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她这片是红色,它旁边应该也是红色的,红色的在哪里?让她自己去寻找。

我们和孩子挑选的任务难度最好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要适中,难度太大,孩子失去信心就不愿意尝试。太简单的任务,孩子觉得没有意思,也会觉得自己太棒了,不敢挑战有难度的任务。

所以,我们给孩子设置的任务最好难度适中,循序渐进地练习。

(2)孩子最好集中注意力,做反复的练习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千锤百炼的练习。没有日本匠人从小到大的锤炼和精益求精的要求,就不会有今日的匠人闻名全球。

孩子只有集中注意力学习,经过大脑的思考,才能激活大脑的神经通路,成为长期记忆留存在大脑中,才算真正地掌握了知识。

我们的题海战术虽然饱受诟病,但是从神经学角度讲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通过反复的练习,来促进知识点的迁移,帮助孩子去辨识新问题的结构,从而解决问题。

比如,我家孩子喜欢重复阅读绘本,那我就陪着孩子重复阅读,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会适当调整阅读的方法。第一次时,我会逐字逐句地点读;第二次,我会引导孩子关注绘本中的细节;第N次,我会故意跳读,孩子就会提醒我少读那里,会翻到那里让我重新读。

然后,我会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或者让孩子把绘本故事讲给我听。三岁的孩子常常说自己不会讲,那我就开头,讲一部分说自己忘了,孩子就会自己讲给我听,孩子中断时候,我就接着讲。有时候,我故意讲错一部分,看孩子是否注意听或者记得绘本的内容,孩子就会把我漏讲的部分指出来。

就这样,简单的一本绘本被我们在重复练习中玩出了花样。

(3)给孩子持续有效的反馈

为什么孩子喜欢玩游戏,因为每一关都有反馈,不论是奖励的装备还是升级的标志,都是给大脑的反馈,让孩子愿意乐此不彼地玩下去。

Dr魏在《聪明的养育》书中讲道:大脑的学习机制是根据做出的行为,看它产生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如果不符合预期,就根据错误修正自己的策略和知识,学到新东西。

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或者生活中,我们可以给予孩子积极有效的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结果是否达标。在孩子表现好时,反馈不能是“你真棒”笼统表扬,而是具体行为的鼓励。在孩子表现不好时,不能给孩子贴标签“你脑子是浆糊”,而是分析原因“这道题我们再来检查一遍,是审题错误,还是不理解”。从而,给孩子具体有效的反馈。

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反馈尽量要及时。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讲道:家长应当做孩子的教练,教练要懂得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改善孩子的学习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孩子成长过程的教练,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给孩子设置难度适宜的活动,帮孩子拆分目标,督促孩子反复练习基础上,给孩子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提升孩子的经验智力。

3、反省智力

孩子的智商靠什么决定(孩子智商天注定)(11)

(1)策略的选择

小时候,我们常常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其实就是策略选择的问题。例如,平常孩子做数学题是用一种方法解决就完事了,那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再想想,换一种思路是否能解答出来。在孩子做完作业后,让孩子从答案再反向推论来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很生气时,我们可以等孩子安静下来后,让孩子换位思考朋友是否会生气,会有什么感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2)积极的态度

《美国医学会儿科学》杂志的医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成长心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好处。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孩子坦然面对挑战,调整自己的状态来适应社会。

考试成绩不理想,被老师批评了,没竞选上班干部……结果不一定都会符合孩子的期望,而积极乐观的心态则会成为孩子进步的垫脚石,让孩子看到希望的曙光,帮助他们面对压力和调整自我。

初中时有一位女同学小娟,常常是年级第一名。可在进入高中后,因为生病耽误了半个月,期末考试退步到班级中游,她却因此消极萎靡,在父母的重压下居然患了抑郁症,只能中止了学业。

她原本就是好胜心比较强的女孩,可是她的父母一直奉行高压政策,批评她不好好学习,最后成了抑郁症患者。如果她的父母理解她,鼓励她,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所以,在孩子获得成绩的时候,我们在为孩子高兴时候,还有表扬孩子这段时间的努力,让她明白,努力就有可能成功。在孩子成绩不佳时候,同理孩子的失落和沮丧,告诉孩子自己失败时也很难过,但是找到原因*后很快就梦想成真。

(3)自我监控和管理的习惯

俞敏洪讲道:没有自我管理,人生难以变得更好。

因为疫情,孩子们只能居家上网课。有些孩子因为网课借故打游戏,可有一些孩子却“蹭网上课”。前不久,家住河南邓州的小通因为家里没网,只好向邻居借网。尽管寒风凛冽,可是他仍然每天早上5:30起床早读,八点爬上楼顶上网课。

孩子的智商靠什么决定(孩子智商天注定)(12)

正是小通对自己的管理和监控,让他不畏艰辛地楼顶借网学习,也让他的未来更光明。尽管他是寒门学子,但凭着他的这种自我监控和管理能力,他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生,未来的路还需要孩子独自行,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培养孩子自我监控和管理的能力,让他们可以在面对挑战时知道自己有什么资源,认知自己,评估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从而做出最优选择。

写在最后

基因是天生的,我们无法改变基因,但可以改变我们的养育方式,改善孩子的智商。

聪明不是记忆力好,不是学习成绩好,而是孩子善于调用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和反省智力,改善自己。孩子的神经智力可能不太高,但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和更好的思维方式帮助孩子提升经验智力和反省智力,来让孩子更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