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名《南亭笔记》,为晚清著名小说家和报人李伯元的清史笔记小说,全书共十六卷,六百九十一则,记叙了清朝皇帝、亲王、重臣、画家、文学家、书法家诸多名人的趣闻轶事,以笔记体小说的形式呈现,书中对清代官场的黑暗腐败和一些官僚的昏庸无能、贪鄙腐败,颇多揭露,也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名人风骨,有很多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说是清朝社会的百花筒。

书中涉及从康熙、乾隆到和珅、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等诸多政治名人,也涉及何绍基、任伯年、纳兰性德等清代文学家、艺术家。

李伯元是晚清受维新思想影响较重的小说家,对清廷政治和时局的立论相对中平,臧否人物,亦无特别戾气,本书虽非正史,但可补史乘之阙。

滑稽中杂有哭音,诙谐中带有苦涩

金满楼

中国古代典籍中,笔记体裁作品由来已久。如晋朝崔豹《古今注》、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唐朝刘肃《大唐新语》、宋朝洪迈《容斋随笔》等,都是各朝代表性作品。明清以后,各类笔记小说更是趋于鼎盛,尤其在清末民初时堪称高峰。

在此时期的笔记小说中,李伯元《南亭笔记》(即本书)的知名度较高,引用较广。李伯元原名宝楷,后改名宝嘉,伯元是其字,后又有南亭亭长、游戏主人等别名。李原籍江苏武进(常州),后因避太平军之乱,其父携全家往山东依附在鲁为官的堂兄李翼清。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李伯元生于山东济南。六岁时,因父亲去世,李伯元改由堂伯父李翼清教养,并随之前往所任的州县府治,对地方吏治民情有所了解。这些经历,也为他后来写作《官场现形记》等小说打下了基础。二十六岁时,李伯元随堂伯父回武进原籍,并考中秀才。

李伯清说墓志铭(李伯元说清朝人物)(1)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李伯元来到上海滩后,因办报而声名鹊起。最初,他先入《指南报》为编辑,后于1897年6月创办《游戏报》,是为中国近代文艺小报鼻祖。1901年,李伯元将《游戏报》盘售他人,又于当年4月创办《世界繁华报》,其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官场现形记》,即首先在该报连载。商务印书馆创办《绣像小说》后,李伯元为其中重要作者,并发表了《文明小史》《活地狱》等小说。

十里洋场,光怪陆离,李伯元幸逢其时而得逞其才,但各种娱场妓乐、酒色征逐,加上编报、创作等高负荷活动,也同样令其不堪重负、元气大伤。1906年4月9日,李伯元因肺结核病去世,时年未满四十。

据同时期的报业人士包天笑说:李伯元在租界应酬太多,堪称花界提调;其友欧阳巨源在李伯元《游戏报》下任职,为之代笔不少,如《文明小史》必有欧阳笔墨,其他尚不得知。据学者魏绍昌考证,李伯元随笔集中有些记述系1906年后之事,或因图书编排过程中掺杂了编者陈琰及别人的作品所致。

李伯清说墓志铭(李伯元说清朝人物)(2)

明末学者叶向高曾在《说类》中说:“稗官家言,自三代时已有,而后莫盛于唐宋,学者多弃而不道。然其间纪事,固有足补正史之所未及,而格言眇论、微辞警语,读之往往令人心开目明、手舞足蹈,如披沙得金,食稻粱者忽啖酥酪,不觉其适口也。”

总体而言,李伯元的《南亭笔记》虽多系抄缀而成,但立论相对中平;臧否人物,亦无特别戾气,可补史乘之阙。当然,其中也有少数记述明显悖于史实,如称高士奇与乾隆“同立于偏殿之中”,实则高士奇卒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而乾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再如称骆秉章将石达开幼子养于官署,待其及冠后杀之,实则石达开死于同治二年(1863年),而骆秉章于同治六年(1867年)死于官署,石之幼子如要及冠起码需要十年,骆秉章又如何等得及。

此外,笔记中有些可能是道听途说而未加审视,或者辗转误抄也有可能。如说康熙秋狩木兰时,有人奏吴三桂反叛,康熙听后十分不悦,曰:“此所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左右皆不解所谓,窃窃私语。一侍卫曰:“佛爷说的是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也。”康熙大喜,乃谓曰:“汝能读《四书注》,甚佳。”遂厚赍之。按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此处乃是乾隆与和珅早年的对话,似乎更加合理。

李伯清说墓志铭(李伯元说清朝人物)(3)

再如说雍正与御史争某优伶,其批示曰:“狗食骨,人夺之,岂不恨?”此事在张祖翼《清代野史》中,则记为咸丰之事。从通常记述看,咸丰对戏曲颇为精通,而雍正并无好戏之名,反而有杖杀优伶记录。昭梿在《啸亭杂录》中云:“世宗万几之暇,罕御声色。偶观杂剧,有演《绣襦》院本《郑儋打子》之剧,曲伎俱佳,上喜赐食。其伶偶问:‘今常州守为谁者(戏中郑儋乃常州刺史)?’上勃然大怒曰:‘汝优伶贱辈,何可擅问官守?其风实不可长。’因将其立毙杖下,其严明也若此。”这段记载,也同样出现在《南亭笔记》中。

作为晚清末世的未仕文人,李伯元虽富有才华而科举不第,耻于趋附而志不得伸,最终混迹上海租界,“以痛哭流涕之笔,写嬉笑怒骂之文”。然其随笔,并非只为滑稽引人发噱,而是提倡“庄谐并包”,寓庄于谐,亦庄亦谐。所谓“滑稽中杂有哭音,诙谐中带有苦涩”,所言皆有所寄,似不可尽以野史轻之。

本文作者

金满楼,原名金松,生于七十年代,江西峡江人,现居上海,作家,近代史研究者。2007年后陆续出版《辛亥残梦:帝国崩溃的前夜》《门槛上的民国》《退潮的革命:宋教仁的1913》《1900:北京的春天有点乱》《北洋往事》《民国原来是这样》《晚清原来是这样》《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北洋水师的最后一百天》等十余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