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家琼瑶有一本非常有名的小说叫《梅花三弄》,故事凄美不说,其音乐《梅花三弄》也因其忧伤、缠绵悱恻的韵律而感人无数,但是,你知道吗?《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哦!

梅花三弄是几级古琴曲(梅花三弄原是古琴曲)(1)

“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琼瑶的言情小说三部曲《梅花三弄》,其标题取自古琴名曲《梅花三弄》。这首曲子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音乐家桓伊。

桓伊出身士族大家,《晋书》称其“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桓伊擅长声乐,他唱挽歌与羊昙唱乐歌、袁山松唱《行路难》辞,被时人称为“三绝”。他的乐器演奏水平也堪称一绝,善吹笛,能弹筝,据说曾得到东汉蔡邕制作的“柯亭笛”(用柯亭的竹子制成的笛子,声音清越嘹亮)。桓伊苦心钻研吹笛技法,尽得其妙,名闻天下。

桓伊甘拜下风,便很谦逊地下车,坐在一张小马扎(当时称为胡床)上,为王徽之吹奏《三调》之曲,一弄寒山绿萼,二弄姗姗绿影,三弄三叠落梅,笛声悠扬,曲意深长。桓伊吹完后,一言不发,便直接上车开路,王徽之不明觉厉,连点个赞的机会都没捞着。

这个故事收在《晋书·桓伊传》和《世说新语·任诞》中,在音乐史上留下一段佳话。当年王徽之邀请桓伊吹笛的萧家渡渡口,也成为南京一处名胜——邀笛步(民国时期毁于战乱)。

桓伊身居高位,但灵魂深处还是一个艺术家,每次听到美妙的音乐便陶醉不已,谢安说他“一往有深情”。他与王徽之惺惺相惜,各自欣赏对方的风流才情,而忘掉了地位、礼节这些世俗的东西。唐代杜牧有诗云: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梅花三弄是几级古琴曲(梅花三弄原是古琴曲)(2)

傅抱石·谢安抚琴

秋夜月明,清冷凄迷,忽然传来《出塞》曲的悲怨笛声,杜牧由笛声而联想起桓伊,他要借桓伊的笛声来传达心中的无限哀愁。

《梅花三弄》这支笛曲在唐代由颜师古改编为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龙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其解题云:“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到此时,《梅花三弄》古琴曲诞生了。乐曲通过对梅花芬芳耐寒的歌颂以喻人品质之高洁,分为十段:1。溪山夜月;2。一弄呌月,声入太霞;3。二弄穿云,声入云中;4。青鸟啼魂;5。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6。玉箫声;7。凌风戛玉;8。铁笛声;9。风荡梅花;10。欲罢不能。

前六段为前半部分,以循环再现的手法,因同一主题在不同段落中重复出现三次,故称“三弄”。其主题为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形象地再现了梅花恬静端庄之姿。

“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昙花一现的魏晋风流如今已是梦的追忆,而《梅花三弄》穿越了千百年的时光,依然余韵流响,婉转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