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死得早还是颜回死得早(孔子悲叹颜回的去世)(1)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一篇“ 先进篇 ”,本篇主要阐述了孔子对学生们的教诲之词和相关事件。

在上文品读了“《论语》:孔子夸赞颜回好学 ”,先是谈到了孔子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

孔子看到南容不断得反复阅读《诗经·大雅·抑》篇中的一句诗:“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就是说,在白圭上写的字可擦掉,但说出去的伤害了别人,就无法去除掉。

南容反复吟诵白圭这句诗,反应的是他懂得时常提醒自己要慎于言。

南容在《论语》中出现过三次,每次都是谨小慎微表现。

孔子知道南宋反复阅读这首诗后,就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是因为南容是一个做事认真且谨慎的人,是值得托付的人。

随后又读到,季康子来询问人才,问孔子他的学生谁最好学。

孔子就说,最好学的学生是颜回,可惜颜回短命早逝了,就没有像他那么好学的学生了。

颜回不仅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更是学习的典范,他的修养和积极的性格,值得人们学习。

接下来继续谈到颜回。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路:颜回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

椁:古代棺材有两层,内层为棺,外层为椁。

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鲁,去世的时候50岁,当时孔子70岁。

从大夫之后:即当过大夫。孔子在鲁国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级的官员。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

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无才能,就说说各自的儿子吧。我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古代的棺材,叫棺椁,里面一层叫“棺”,装尸体的;外面又裹了一层叫“椁”,主要装陪葬品用的。

皇帝官员和贵族那些人,去世后基本都是使用棺椁,特别大。

而颜回家里是非常穷,去世后家里买不起棺椁,他父亲就对孔子说,能不能把他的马车卖了,给颜回做个外椁。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特别爱颜回的,可以说是超过了他自己的儿子孔鲤。孔鲤的死没怎么记载过,也很少记载其它关于孔鲤的事物,但是颜回的死就有大量的记载。

但是颜路来向孔子请求卖掉马车来为颜回买棺椁,而颜路也是孔子的学生,但孔子拒绝了。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孔子说:“先不说才能的高低,但也是各自家的孩子。”

孔子意思是说,不管他们两个谁的才能高低,成就大小,但好歹也是各自的孩子。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孔子接着说:“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而无椁呀,但我也不能为了购买“外椁”,而卖了马车步行呀。”

为什么孔子不肯呢?难道自己孩子没有马车贵重吗?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随后孔子又说:“这是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这是“礼”。”

孔子的意思就是,认为他是做过大夫的,虽然现在没有做了,但也是有大夫身份的人,根据礼制,大夫出门的时候必须要坐车的。

虽然马车破烂了,但也不能卖了给孔鲤做“外椁”,不能违背了礼仪

这就是孔子的底线,孔子的态度,在任何时候,也不能违背了礼仪制度。

孔子拒绝颜路的时候,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用很坦诚的态度直言相告。这也是不想颜回死后还违背礼仪。

继续下章,孔子哀叹颜回之死。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噫:哎呀,感叹的意思。现山东地区也还有这样的表达。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天要亡我呀!天要亡我呀!”

在颜回病逝时,孔子已经是71岁高龄了。

孔子对颜回特别器重,可以说是孔子的衣钵传人,是他最得意的学生,并且把推行仁政的希望寄托在颜回身上。

可是不幸的是,现在颜回死了,自己又年老体衰了,传道的使命却未完成。

孔子既对颜渊的死感觉万分悲痛,又担心仁道无人传承,所以,发出了“天要亡我、天要亡我”这样的悲叹!

可见,孔子是多么重视颜回;多么悲痛颜回的早逝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