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经常听到身边有人叹息:“今年春晚没意思,一年不如一年”。

第二年呢,他们还是原话,春晚没意思,一年不如一年,就这句话大概只要活着,他能一直说到死,哈哈!

看春晚的最大感受是(其实是我们难以割舍的情怀)(1)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和地方电视台,各综艺节目的兴起,不可避免春晚跟不上大众娱乐欣赏的脚步了,众多年轻人已转移了目光。春晚也不再是老百姓年夜饭桌旁一道不可或缺的硬菜,大家在看春晚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吧?

小时候,俺们村没几台电视,看春晚属于一种稀罕活动,先富起来的三叔给爷爷家添置了一台熊猫黑白电视机,引起的事态是每天晚饭后四邻八家会集中到爷爷家,等着盼着主人家赶紧吃完饭打开电视按钮。年三十尤其人多,当赵忠祥和倪萍的声音响起,意味着欢乐时刻拉开序幕,每个人都看的津津有味,有时候还会哄堂大笑。

看春晚的最大感受是(其实是我们难以割舍的情怀)(2)

可短短几年时间,家家都有了电视,尤其步入九十年代,我们慢慢长大,到三十晚上,爷爷、奶奶的屋子再也没有人挤在一起看春晚了。我怕二老寂寞,陪着他们呆会儿,但困劲儿上来后,依着炕头就犯迷糊,听到爷爷、奶奶的笑声,忙又睁开眼睛陪着笑几声。

想起那时候的日子好温馨,春晚兼顾老人孩子,大家都能看懂,陈佩斯、冯巩等笑星也总能在生活中寻找到题材和笑点,一代又一代笑星,从独领风骚若干年到被后起之秀拍在沙滩上,人们总会有新的期待,早早坐在了饭桌旁,等待春晚序幕的开启,现如今再也找不到那种的感觉了。

看春晚的最大感受是(其实是我们难以割舍的情怀)(3)

当前,语言类节目好像走到了青黄不接的阶段,岳云鹏等后起之秀总挑不起搞笑大梁,每年都来的孙涛这些人大概从不体验生活,一句:‘我骄傲’,说了一辈子,关键是老百姓生活中的槽点、笑点可以被搬上屏幕,但你变成了“高雅”的舞台剧---,说实话老百姓还是对柴米油盐更熟悉一些。

以往大家看春晚,都是从春晚中感受过年的气氛,尤其语言类节目一出场,观众们被逗得人仰马翻,台下的观众更是发自内心的开心。但如今没笑点也可以,别让我们跟着尴尬啊?笑吧,张不开嘴,不笑吧,看你演的累,难不难受?

看春晚的最大感受是(其实是我们难以割舍的情怀)(4)

多么怀念他们的前辈,曾带给了我们多少欢乐?前有马季、姜昆、陈佩斯、侯耀文、赵丽蓉,冯巩等人;接着赵本山、潘长江、黄宏、宋丹丹、蔡明、郭达、郭冬临等又一代人,创造了多少经典曲目?也为央视带来多少个收视率的奇迹,每个作品都能拿出反复品读,看一次笑一次,语言功底之深厚可见一斑;再后来有沈腾、马丽、贾玲、岳云鹏等后起之秀登场,再再后来呢?对不起没有后来了---

而且,以前的节目都是出梗的,几乎每一个小品大家都印象深刻,甚至张口就来,例如:点头儿Yes摇头儿No,来是Come,去是Go;自行车?要什么自行车啊;公鸡中的战斗鸡,欧耶;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嚎~~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嚎~~

看春晚的最大感受是(其实是我们难以割舍的情怀)(5)

谈起起这波回忆杀,我想笑着哭,为啥呢?因为怀念,怀念那段拼搏的岁月,怀念那些欢乐的时光,更怀念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春晚的小品开始玩起了网络“烂梗”,台下的观众更是要多敷衍就有多敷衍,甚至有些人还在台下犯困,这在以前的春晚舞台上肯定是不会出现的。

看春晚的最大感受是(其实是我们难以割舍的情怀)(6)

青年演员们没有好的作品,仅仅是春晚的舞台压力大吗?仅仅是春晚审核严谨吗?no!是你们脱离了群众,没有去他们中间体验生活,感受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个好的作品是需要提前几个月时间细心打磨锻造出来,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用心去创作,而不是拼凑,对吗?但如今又有几人能做到,有时间多参加几个综艺秀,会带来多少利润啊?

那导致的结果是吐槽点越来越多,大众面前越来越不受待见,真希望你们能好好珍惜这个舞台,靠本事吃饭。

所以,老百姓不想因为“情怀”而关注春晚,他们只是希望在快乐的时光里迎接新年,年轻演员们,是不是该好好搞创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