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疾病及健康的重视,家长对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危害越来越重视。但是,该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往往令人难以抉择。

(1)腺样体肥大的表现及危害

腺样体和扁桃体(腭扁桃体),在幼儿期发育旺盛,普遍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性增生,通常对正常呼吸等生理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一般在青春期就明显萎缩,成年后趋于消失。

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有哪些影响(儿童腺样体肥大)(1)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

如果反复急性上呼吸道炎症刺激形成慢性炎症,就可以表现为以腺样体肥大相关的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打鼾等阻塞呼吸道的症状;并发鼻窦炎后的流涕等鼻部症状,或可伴有阻塞咽鼓管咽口引发的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长期腺样体肥大对儿童发育有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全身发育及营养状况较差,并有夜惊、磨牙、遗尿、消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患者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发生障碍,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上唇厚、翘起,鼻翼萎缩,鼻孔狭窄,鼻唇沟平展,精神萎靡,面容呆板,反应迟钝,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有哪些影响(儿童腺样体肥大)(2)

腺样体面容特征

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有哪些影响(儿童腺样体肥大)(3)

腺样体面容

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有哪些影响(儿童腺样体肥大)(4)

(2)怎样诊断腺样体肥大

儿童较长时间的鼻塞、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就需怀疑有腺样体肥大。

鼻内镜检查或纤维鼻咽镜检查对诊断的价值较大,对于不配合检查的儿童,可选择影像学检查,通常采用鼻咽侧位X线或带有矢状位断层的CT扫描。内镜检查提示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约3/4,或影像学提示腺样体与鼻咽腔前后径比率大于71%则可诊断为病理性肥大。

有条件的可以行睡眠呼吸监测,可详细了解睡眠情况、夜间低血氧、睡眠暂停低通气等程度,睡眠紊乱指数>1则符合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是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次数),对于疾病程度判断是金标准。

(3)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初次诊断的孩子,我们建议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鼻喷药物(以鼻喷激素为主)和对症口服药物,同时需针对是否合并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中耳炎等情况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一般为1-3个月),对于轻中度的患者,通常能获得很好的疗效。鼻喷激素的副作用是家长们最担心,其实鼻喷激素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的证实,在治疗时间内对于儿童生长发育几乎不会影响。

什么情况下考虑手术呢?

①病史时间3个月以上;

②症状重(严重的打呼噜甚至是出现呼吸暂停等),鼻内镜检查或X光检查符合腺样体肥大,或睡眠监测提示符合睡眠暂停及夜间低血氧;

③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对于符合以上条件的孩子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不宜长期观望等待以免影响生长发育及形成面容改变等不良影响。

(4)手术治疗时机

过去认为4岁以后才能进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目前此观点已经被学术界所否定。目前的观点认为,手术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主要取决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综合考虑手术风险、患儿的免疫功能代偿等方面,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3岁以后手术更为安全。但是也不主张过度的拖延手术时间,因为孩子在4-7岁时是面型发育的一个高峰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通常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面型发育异常。

(5)手术方法选择

目前全麻内镜下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是最为常用的方法。等离子消融出血极少或不出血,术后反应轻,但费用较高;

鼻内镜下吸切也比较普及,但术中出血稍多;

腺样体刮除法已经淘汰不宜采用。

对于同时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的患儿往往需要同时手术治疗;

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也可以同时进行鼓膜穿刺、切开或置管术。

(6)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对免疫功能会有影响吗?

医学研究已经有多证据表明,腺样体切除术和扁桃体切除术不会对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导致疾病的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已经构成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手术治疗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所以家长们对此不必过多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