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6日,上海文联发文: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在华东医院抢救无效去世,享年95岁。

在王文娟老师开始唱越剧的那个时代,没有人不知道王文娟老师的《红楼梦》中惟妙惟肖的“林黛玉”。

王文娟老师的嗓音是那代年青人的少年乃至童年的回忆。

但王文娟老师不止这一个作品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从12岁就开始舞台生涯的王文娟老师让观众想走进她的故事,了解她的一生。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1)

01

王文娟小时,母亲极爱听戏,家中的戏票可以堆满一整个抽屉,身为乡村教师的父亲会教母亲一些经典有趣的越剧片段,母亲闲下来便学着戏台子上的小生咿咿呀呀。两个舅父在一旁,一个拉琴,一个敲鼓,给唱得忘情的母亲伴奏。

小小的王文娟在床上,听着咿咿呀呀的戏词,学得有模有样,手脚也跟着母亲划出弧线。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2)

偶然得知表姐竺素娥在上海唱越剧,做小生,有心培养王文娟的母亲,在她12岁的时候把她送到了上海,王文娟和越剧的不解之缘就这样开始了。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3)

跟随着表姐学习小生,从小时跟着母亲咿呀乱唱,到正式的基本功训练。

王文娟有一个武功老师,名叫招全师傅。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招全师傅就会拿着竹板来叫学徒起床练功:

站法、手法、腿功、腰功等形体训练之后,就要进行台步的训练:快步、漫步、便步、云步、腾布······跑台步、练棒棍、刀枪剑戟的舞动。

累到不行的时候也不能私自停下来,要等招全师傅喊停才能放松歇息一小会儿。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4)

王文娟每天训练这些名字都记不住的越剧技巧,做梦的时候都在背着老师教的口诀:

小生台步走6拍亮相2拍

右丢袖4拍起袖4拍

······

在剧团里,一到年底封箱期间,没什么演出的时候,王文娟就在空无一人的剧场里练功,她没有一点杂念,满脑子都是一招一式,一词一句。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5)

长此以往,基本功扎实下来,也算不枉费那些淌了满地的汗水和泪水。

表姐竺素娥作为当时有名的越剧小生之一,常常会训诫王文娟,好好做人、好好演戏、不要贪玩。她只要一有空就会盯着王文娟练功和演出,竺素娥对王文娟的影响很大,擅长细腻刻写人物的竺素娥把自己所学都教给了王文娟。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6)

跟着表姐竺素娥,时常能看到和她搭戏的旦角,“三花一娟”中的姚水娟、王杏花、支兰芳、小白玉梅在和师傅合作的时候,她们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步伐的细节,王文娟都看在眼里,细细品味,这给了她很大的启发。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7)

这让王文娟认识到,一个演员必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因为身材和长相比较适合唱旦角,在竺素娥的建议下,王文娟转成了花旦,当时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王文娟没有戏本和唱段,王文娟就这样在名角们上场的时候,守在台边看着师傅们的唱腔动作细节,在旁边站着用心记,用心想用心记,把骨子戏的主要剧情唱段都记下来,一点都不放过,偶尔还能得到师傅的指教,获益匪浅。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8)

没有纸记,王文娟就把废报纸一张一张折叠起来装订成一个本,用来记台词。

王文娟称它为《万宝全书》。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9)

02

王文娟的开蒙戏是《投军别窑》,是改唱花旦之后学的第一首曲子。

《投军别窑》写的是新婚的薛平贵不得不投军,从而和妻子王宝钏忍痛告别的场景。生旦合作,唱做并重,繁重的表演充分表示了夫妻生离死别的凄惨情景和悲痛情绪。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10)

这首曲子是师傅竺素娥的拿手好戏,教王文娟演“王宝钏”的时候,都是手把手地言传身教,指导王文娟的同时,竺素娥还会鼓励少女:

“彩娟(王文娟原名),你好好学戏,学好了我给你做一件黑袄子。”

王文娟多想拥有一件自己的戏服啊。要知道,这不只是一件戏服那样简单,还意味着师傅对自己的传承,一想到这儿,王文娟练功的劲儿一下子就充满了全身。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11)

一个越剧花旦,只练习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

1940年,王文娟跟随着老师在南京的聚乐、同乐、南阳学艺,还奔波到南阳戏院和平津戏院演出。

两年后,王文娟出师,以“小竺素娥”的艺名在一个小型戏班担任主演,开始了单打独斗的演出时光。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12)

一年内,王文娟在同乐戏院、万国戏院、河北大戏院演出,变身二身旦,除此之外,他还外出搭班,在民华楼等地方进行演出。

在积累了一点演出经验后,一身技艺已经成熟的王文娟被竺素娥提携,首次在河北大戏院挂牌头肩花旦。

然而她刚刚被提携,考验就随之来临。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13)

不久,和师傅竺素娥搭档的旦角王杏花因为一些事离开了剧团,当时剧团正缺少旦角,想要找一个分量等同王杏花的越剧著名演员来顶替她的位置。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14)

竺素娥替王文娟抓住了机会,向老板提出王文娟可以顶替王杏花的位置。

竺素娥很相信王文娟的实力,在老板质问王文娟能否顶得起这大梁的时候,竺素娥没有丝毫犹豫:

顶得起!我来担保!

就这样,刚刚入团的王文娟摇身一变成为了和师傅比肩的头肩旦了。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15)

虽然粗略地学会了些骨子老戏:《碧玉簪》、《盘夫索夫》、《贩马记》等等等等,但从没有在这样大的舞台上出演过主角,还是跟师傅演对手戏,王文娟心里十分不踏实。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16)

这些都被竺素娥看在眼里,于是每天的夜戏结束后竺素娥就把明天的戏跟王文娟再讲一遍,从一招一式到一字一句,从一字一句到一颦一笑,从台词、动作讲到人物身处的环境及思想感情。竺素娥刻画的人物感情极其细腻,感情世界令人向往。

在师傅的点拨下,王文娟临睡觉时满脑子都是人物的感情动作和台词,每天都念叨着台词睡觉。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17)

像《桂枝写状》、《三盖衣》、《归宁》等精彩的经典画面,一遍一遍在王文娟的脑子中不断回想。

王文娟学习极快,19岁的脑袋记东西也颇快,提升的速度超出想象的范围。日复一日的训练、讨论、教授、学习,让王文娟突破了自己的艺术瓶颈。

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师傅毫无保留交给自己的表演技巧和无私提携自己的恩情王文娟尤记至今。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18)

03、

王文娟在师傅的教导下,觉得越剧需要兼柔并济、融会贯通。于是开始在各个戏团游走,学习不一样的戏剧形式,吸收不同的戏曲文化。

1945年,王文娟跟着著名花旦小白玉梅朱巧凤进入同孚戏院,成为了同孚戏院的二角旦。

小白玉梅开朗率真,嗓音好、戏路宽,从来不介意演戏的地位和身份,还很喜欢演反派角色。

在一些戏本的演出中,王文娟经常作为和小白玉梅演对手戏的正派角色和她对戏,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小白玉梅把反派泼旦出演地自由但不出格,受益匪浅。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19)

走惯了平稳的路,偶尔也要试试没走过的路。

1946年,那是一个秋天。

名旦姚水娟离开了演出多年位于市中心的皇后剧场。为了经营,老板急需招聘几个主角,在各种事项的洽谈和协商之后,找到了小生陆锦花和王文娟合作。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20)

陆锦花和王文娟当时都不到二十岁,两个尚未成熟的年青人要在一个剧院支起台子来何其不易,但好处也在年青,敢打敢闯,于是打着“少壮剧团”的牌子就开始卖票。

而这对年青搭档,在艺术形式上也进行了新的突破。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21)

尝试了《礼拜六》、《金蝉记》等一众现代剧,虽然冒险,但也不失是一种新路的探索。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22)

在皇后戏院待了不到两年,王文娟转移到了兰心剧场,和尹桂芳大姐合作。

王文娟那个年龄段的都叫尹桂芳为尹大姐,第一是因为她年岁大了一点,第二则是因为尹桂芳在艺术上很有成就。王文娟担任主要旦角还没多久就和这样的“名小生”搭档,这让王文娟心里有一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23)

还好尹大姐一向喜欢提携后辈,王文娟不仅没有感到不自在,反而还在尹桂芳的指导下学到不少新东西。

王文娟这时的中低音区音色浑厚柔美,演唱时以真声占据大多数唱段。某些重点的唱段句中高潮时,她用独特的高音技巧来突出唱段的高潮迭起,和之前为了衬托高潮的铺垫形成鲜明对比。

吐字清晰,朴实之中见实力,在不追求花哨的基础上把多种板式成套的组织成唱腔,感情情景处理得细腻有层次,内心感情被表演地一目了然。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24)

1948年,越剧著名名小生徐玉兰被安排到秋季进明星大戏院,正缺少一个重要的旦角和其同台搭档演出。在多方打听之后,情感细腻,刻苦用功的王文娟进入徐玉兰的视线,在听过王文娟的戏之后徐玉兰当场拍板,就要她了。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25)

04

在和徐玉兰合作后,两人陆续出演了《风潇潇》、《风尘双侠》、《是我错》、《林冲夜奔》等戏本,默契程度越来越高,观众也十分喜爱两人的组合,大家都很捧场,但对于王文娟来说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26)

1949年,改革开放后,王文娟才知道自己缺少的是什么。

在1950年排练《白毛女》的时候,在导演的提醒下,王文娟第一次开始试着去围绕着主角展开生活联想。

王文娟把“喜儿”有相似经历的人物的遭遇都汇集到自己身上来,把自己真正地代入情景,激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更好地设身处地体会“喜儿”的心境。

《白毛女》顺利演出结束。

台下的观众无一不为“喜儿”悲惨的人生流眼泪,剧场在好一段时间里都沉浸在寂静的悲哀中,不断地传来抽泣的声音。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27)

王文娟自此之后每演出之前都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三天,来体会人物的心境感情,从而让演出的人物达到一种“活过来”的程度。

假戏要真演。演员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

在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后,王文娟再一次经历了事业的转折。

在排练《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西厢记》的时候,导演和其他演员同志们都启发帮助王文娟来辨别注意祝英台和崔莺莺在不同场景和时间下的内心活动,王文娟从中自我启发思考每段唱词、动作的意义。

王文娟自那场演出后,进一步认识到:

一个演员只有把握住角色的内心感情和性格特征,才能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28)

05

1953年,在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工作的时候,曾在朝鲜前线的坑道里为志愿军展示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到一半突然停电,正着急的时候,台下一束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到台上。第二束、第三束……手电筒的光把舞台照亮,才得以继续演出。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29)

这些志愿军深受感动,也被越剧的精彩震撼。他们不知道王文娟叫什么名字,就直接唤她为“祝英台”。

这次演出给了王文娟启发,在这之后将朝鲜古典名著《春香传》改编成了越剧,把外国文化表演给中国人民看。在《春香传》中扮演朝鲜仕女春香的王文娟深受台下观众的喜爱,很多观众叫王文娟为“春香”。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30)

上海越剧院刚刚成立,其创作室主任徐进同志打算写《红楼梦》的越剧本。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31)

要知道《红楼梦》长达一百多万字,内容极其丰富,人物性格繁杂,编写成三小时的戏谈何容易。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32)

当时很多人质疑徐进这个想法,并提出质问:

怎么改?即使改好了谁来演?谁能演?

知道这个消息的王文娟没有丝毫犹豫:

我来演,演不好,头砍下来!

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王文娟向往《红楼梦》是切切实实的。她极其喜爱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在听到徐进同志要编写成越剧之后激动不已,便决心要把自己出演的“林黛玉”拿给观众看看。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33)

幻想遥远,实现其路途漫长曲折且望不到头。

林黛玉的外形弱不禁风但内心十分敏感且活动丰富,其多愁善感的少女形象中又夹杂着孤傲不可一世。这样的人物形象,老戏中的花旦、青衣、悲旦都不能套用。王文娟仔细阅读相关史料,反复阅读《红楼梦》,吃饭睡觉都在研究思考。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34)

除此之外,王文娟还和编导一起钻研表演形式,如何把人物的独特性格通过唱腔动作表达出来;和琴师、乐团研究设计唱腔,在怎样刻画“林黛玉”的坚强性格上下了大功夫。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35)

经过团队日夜不分的努力,越剧《红楼梦》初次面世。

台上一人啼,台下万人泪。

连满54场,场场满座。

当时南方的姑娘们,谁人没有在做饭洗衣时哼上一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36)

王文娟也因为“林黛玉”一角,受到众多好评,成为一代经典。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37)

岁月无情,时光荏苒。

后来王文娟老师在出演众多的角色之外,还写了多本自传,其价值对于越剧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直到2016年,高寿90的王文娟老师还在自己的专场上用越剧唱腔演唱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38)

王文娟老师终其一生都在为越剧吟唱,其“复杂唱戏,简单做人”的人生信条让人肃然起敬。

“林妹妹”随花飞到天尽头,大概是去寻“宝哥哥”了罢。

越剧王文娟林黛玉进贾府(台上一人涕台下万人泪)(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