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明史》
宣德帝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庙号宣宗,因自幼天资聪颖,而被永乐帝朱棣视为“好圣孙”。
原本不为永乐帝所喜的洪熙帝朱高炽,也是因为这个聪明儿子的缘故才得以继承大统。
洪熙、宣德父子统治期间调整了永乐时期的对外扩张政策,转而趋向休养生息、发展国内经济,从而让明帝国在这对父子的统治之下。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史学界常称之为“仁宣之治”。
然而这对父子虽然都是励精图治的明君,却也都享寿不永。
洪熙帝继位一年而崩,时年48岁。而他的儿子宣德,虽然在位时间更长,却更加短命,38岁就撒手人寰,将其统治下的锦绣江山丢给一个9岁的孩子。
仁宣父子的短命也让仁宣之治人亡政息、昙花一现,不久便在土木堡的硝烟之中消散殆尽。
那么宣德帝的死因为何?为何在正值壮年之时英年早逝?从专家分析的4大原因中寻找答案所在。
前列腺炎说明朝有着极为严格的朝会制度,这些“祖先之制”就连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必须遵守,再加之洪武帝朱元璋为加强君主集权,而不惜废除丞相之位。如此一来,压在明代皇帝身上的政务负担,就要比先前历朝历代的帝王更加沉重。
据史料记载,宣德帝的曾祖父洪武帝朱元璋,从每日四五点起床上朝到晚上十点就寝,一天之内要处理的政务超过450件。
据统计,仅仅是洪武17年9月14日到21日这短短的七天内,朱元璋本人所需处理的奏折就达到了1160多件,涉及3391件事,也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423件事。
以至于朱元璋本人都作诗自嘲“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披被”。
到了后来,内阁制度以及票拟制度的设立与完善,尽管相对地减轻了皇帝的工作量,但皇帝一天的工作依然是普通人难以承受之重。为了应付如此繁重的政务,皇帝不得不久坐以不断批阅奏折,这样一来,发生前列腺炎的概率就比普通人要大得多。
服用仙丹说为求得长生不老,以永久坐拥自己脚下的这片锦绣江山,从秦始皇开始,历朝历代的皇帝之中有很多人都嗜好服用仙丹,经常请方士道人入宫为皇帝炼制仙丹。
众所周知,炼制仙丹所用的原料大都是诸如水银之类的,对身体有害的重金属,服用这些丹药非但不能延年益寿,反倒是会加速皇帝驾崩的慢性自杀。
宣德帝又恰恰是一个崇尚道教的帝王,虽然不像后世的嘉靖帝那样痴迷道家,痴迷到完全以道士自居而不理朝政,但也在宫中养了大批道士,乃至给自己取了个“长春真人”的道号。
而这些道士的工作恰恰就是帮皇帝炼丹,因此宣德帝之所以会如此早逝,应该跟长期服用丹药慢性自杀有一定的关系。
遗传疾病说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宣德帝仅仅活了38岁就突然驾崩,尚且不到白发苍苍的耄耋之年,因此算得上是短命。
然而把宣德帝放到明代诸帝里面进行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在明朝的帝王里面,宣德帝已经算比较长寿的了。
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也就是四十多岁,很多皇帝都是刚过而立之年就英年早逝,其中木匠天子天启帝朱由校,更是在二十三岁的青春年华就撒手人寰,成为明代最短命的皇帝。
总的来说,明代皇帝能活过五十岁的仅有四人:七十一岁驾崩的洪武帝朱元璋、六十四岁驾崩的永乐帝朱棣、六十岁驾崩的嘉靖帝朱厚熜,还有五十八岁驾崩的万历帝朱翊钧。
相对于皇帝的短命,同为皇族朱氏的明代藩王却有很多寿星。不仅寿命六七十岁的成堆,甚至还有超过九十岁的。
如襄垣王朱成鍨享寿92岁,一生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五朝。
关于朱棣以后的明代帝王之所以如此短命,很多人都认为朱棣一系存在某种遗传疾病,由此才导致了朱棣一系即位的皇帝大多短命。
但这也仅仅是一种推测,没有任何科学和史实依据的支持,然而却为我们思考宣德帝死亡原因的历史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铅中毒说宣德帝有一个常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爱好,斗蛐蛐,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有了“促织天子”的外号。
有很多人就此推断,宣德时期出产的宣德炉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倭源白水铅”制成。而宣德帝玩蛐蛐的时候,也很有可能用铅制品作为装蛐蛐的容器。
众所周知,铅是一种含有剧毒的重金属,长期接触必然会导致慢性中毒,乃至于最终导致死亡。
除了斗蛐蛐以外,宣德帝还嗜好把玩各种器物,这些器物之中也难免会出现含有过量重金属的东西。一旦长期接触,其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自然不容忽视。
因此宣德帝死于铅中毒之说,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只可惜年代久远,我们已经难以确切知道宣德帝的死亡真相,而只会在读史之时叹惋,这位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的突然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