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诗

谒许由庙

唐钱起

故向箕山访许由,林泉物外自清幽。

松上挂瓢枝几变,石间洗耳水空流。

绿苔唯见遮三径,青史空传谢九州。

缅想古人增叹惜,飒然云树满岩秋。

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历史故事之十三)(1)

尧帝像

这是我们介绍的第一首七言律诗。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无数名篇佳作照亮了悠久的历史夜空。诗歌的发展却不是一蹴而就,唐诗出现之前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期。正是无数诗人的接力奉献,我们今天才能欣赏到唐诗这顶古典诗歌的桂冠,尤其还有律诗,更是桂冠之上的耀眼明珠。

插图:天安门前的华表

尧帝也害怕听不到人民的真话,就在简陋的宫室前面放置“敢谏鼓”,又在大道边竖立起“诽谤木”,无论是谁,只要有好的建议,或者有什么冤屈,都可以沿着诽谤木的指引找到尧,或者敲鼓诉说,他肯定会迅速地出来迎接、倾听。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后代,古代官府衙门两旁都设有大鼓,目的就是让人伸冤告状。诽谤木是什么样子呢?路过长安街或者参观过天安门的读者,想必都见过高高耸立的“华表”吧?那就是诽谤木了。

41.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尧帝立像

尧帝20岁即位,在位70年,90岁禅让于舜,118岁逝世。

到了晚年,中国遭受了罕见的洪水灾害。尧派遣大臣鲧(gǔn,禹的父亲)去治水,却屡屡失败,不尽如意人意。七十年的太平盛世眼看走上了下坡路,尧心里焦急,可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怎么办呢?尧想,我是不是老了,再也没有能力治理国家了,那我应该把帝位让给有能力的人啊。

消息传开后,有人劝尧帝,应该让他的儿子丹朱继位。尧听了直摇头,那怎么能行,丹朱这孩子没什么本事不说,脾气还很暴躁,如果让他继位,肯定会毁了整个国家。他咨询德高望重的四岳,四岳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大家都说舜这个人不错,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而且对待邻人朋友很忠诚,做事也有能力,尽职尽责,值得托付重任。”

关于大舜孝顺父母的故事,尧帝当然知道,也很欣赏他的能力,前几年还委任他为掌管教育的司徒。但是,继承帝位毕竟是大事,舜真能胜任吗?不行,我还要考考他。

尧帝的考试办法很奇特,简直是匪夷所思。他不是有两个女儿吗,娥皇和女英?现在好了,一股脑儿都嫁给大舜,因为他相信家庭关系的复杂丝毫不亚于国家,如果能处理好家庭,那就说明有能力治理国家。

舜欣然接受了尧帝的考试,高高兴兴地结婚了。三个人住在沩水岸边,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舜对两个妻子同样关心爱护,遇到矛盾总是能及时化解。娥皇和女英对舜也越来越了解,知道他是胸怀大志的英雄,所以主动替他分担家里的事务,好让他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尧看到这样的结果也很高兴,又经过几轮考试之后,确定舜就是理想的继承人,于是举行隆重的仪式,正式把帝位禅让给舜,自己退避山林,二十八年后与世长辞。也许有的读者不服气,这样看舜顶多是个好丈夫啊,怎么确定他就能成为合格的国家领导人呢?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国家是由无数小家组成的大家庭,治理这个大家庭的人必须学会如何管理小家庭,所以才有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试想,一个男人不孝敬父母、吊儿郎当不好好工作、家务活都丢给妻子还不给好脸色、整天打骂孩子吓得孩子不敢回家,这样的人能处理好国家大事吗?

尧死之后,百姓都很悲哀,感觉好像失去了亲生父母。整整三年,全国都停止了娱乐活动,没有音乐,没有舞蹈,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尧的思念和感恩。

1800年后,孔子这样赞美尧帝:“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这句话成为千年不易的定评。孔子之后大约过了500年,司马迁在《史记》里评价尧帝说:“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这是多么崇高的评价啊!一个人的仁爱像天空,提供给我们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风雪雨露,却又从来不言不语,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踏访历史:临汾尧庙

当年,尧建都于平阳,也就是今天的临汾市。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而修建了祠庙,这座古老的庙宇就位于秦蜀路南端,也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读完了尧的故事,如果有机会,我们不妨前往山西临汾拜谒尧庙,踏访尧的足迹。

尧庙最早建于西晋,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主要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还有汉代的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进入尧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秀丽的五凤楼,这是为了纪念尧帝和他的四位大臣而建。中国人说人才优秀习惯叫做人中龙凤,那尧和四岳、皋陶、后稷、羲和当然配得上这样的称呼。五凤楼的后面有尧井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这座水井据说还是尧帝亲手所掘,直通大海,直到今天泉水依然清冽爽口。广运殿也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风景区里还有天下第一鼓,也就是“中华帝尧鼓”,这是模仿“敢谏鼓”,弘扬尧帝倾听民意的精神。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两面都是整张牛皮,2000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尧殿两侧建有华表,也就是尧帝时代的诽谤木,看着高耸入云的华表,我们可以感受到尧的辽阔胸襟。

如果留心,你会发现古建筑的楹联非常有意思,往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被纪念者的生平事迹。参观尧庙之后,我至今记得这幅对联:“非皇非帝,尊为皇帝;非神非仙,敬若神仙”。故事讲到这里,这句话基本能概括出我们中国人对于古老祖先的态度了。想一想,这副对联说得准确吗?

附:诗人简介

钱起(772—2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十年(751)进士,大历年间任大清宫使、翰林学士。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王维称其“高格”,为大历十才子之首,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佺期)、宋(之问),后有钱、郎”。有《钱考功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