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决不能粘贴复制(成功可以复制但无法粘贴)(1)

如果巨大的成功如此依赖机遇,那么模仿成功人士的故事,似乎是最好的方式——毕竟这些方式他们尝试过。这也是成功故事如此泛滥的原因。

但是大部分的成功故事可以复制,却无法粘贴到你身上。听听这个生涯案例:

志明22岁毕业,父母帮他在家乡电厂安排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他想要离开这个安逸的二线城市,去大城市里尝试一下。他找周围的人寻求建议。

他的二姨,一个在电厂工作多年的会计,告诉他:“没意思,外面还是一样,我好多朋友都出去又回来了,混得还不如我。叶落归根,你最后还是要回来的。”他在老家地税局的发小儿则劝他说:“去吧,一定要出去看看!我这一辈子就这么完了,特没意思。”他来自上海的室友告诉他:“肯定是大城市啊,大城市发展机会多,而且眼界也不一样。年轻时多体验比什么都重要。”他的母亲很心疼他:“傻孩子,外面哪里有那么好混?物价高、房价贵,还是回来吧。你爸给你安排的工作多好啊,回来离我们也近,你以后就会知道,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你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家,一个人照顾不好自己,当爸妈的不会害你啊……”说到这里,妈妈哭了。

志明很困惑:我到底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正在读这本书的你,有没有过类似的困境?在每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像站在任何一个城乡接合部的车站,这里停着无数快载满人的车,在每一辆车上,都站着一个人在卖力兜售:快上快上,马上走了!这个时候,你会上哪一辆车?到底哪一辆车,是你的命运终点?

我们有理由相信父母、二姨、发小儿与室友都是真心为志明好,他们也给出了自己所相信的最真实的看法,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建议那么不同?哪个才是最合适的?他又该怎么办?

还记得《小马过河》的老故事吗?小马希望过河又不敢,老马建议他问问朋友们。老黄牛说河流很浅,过河就是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小松鼠说河水深不可测,有去无回。小马困惑了……回去问妈妈。

老马鼓励小马自己试试看——当然老马自己走过,知道那条河不至于把她亲儿淹死—一最后小马成功渡河,并且理解到:

别人的建议,总是别人的。主意只能你自己“生成”一个。

智慧的老马懂得这个秘密。当人们告诉你“你应该……”的时候,他们其实真正在说:“如果我是你,我会……”我把这个思维模式称为“建议翻译器”,你可以自动把他们的话改个内容,很多事就会豁然开朗。

一听到:你应该……

就换成:如果我是你,我会……,因为……让我们翻译一下对志明的建议:

二姨说:“如果我是你,我还是要回来的!我喜欢宁静的生活,我在这里过得很好。发小儿说:“如果我是你,我当年就会离开的!我渴望激情的生活,在这里过得很

无聊,真的不想一辈子这样过下去。”

室友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去大城市!我喜欢未知的可能性,从小在城市长大,觉得机会和视野非常重要!

母亲则说:“如果我们是你,就选择安安稳稳的生活。我们事业上已经没有新的可能,所以觉得家庭最重要。”

当你安装上建议翻译器,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希望你“好”,之所以建议不同,是因为他们对“好”的标准完全不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不一样的人啊。就像那些拉你上车的长途汽车售票员,他们每个人都希望你坐上他们自己的车,这天经地义。问题是:你自己想去什么地方?

我的一个兄弟来深圳玩,他发现周围的人都叫他“靓仔”,问之,和帅哥同义,狂喜。终于避逅能欣赏自己气质的审美群落,让他卸下多年不堪重负的压力。第二天,我们去机场接宿舍公认的狠琐男,他一出机场,就被一群浓妆艳抹的大妈拿着小旗子围住——献仔,要不要住旅馆?

每个人对“靓仔”的评价标准不同,其实大家对“好”和“幸福”的标准也各异。二姨觉得“少走弯路”是好,发小儿认为“精彩的生命”是好,室友认为“更多的可能”是好,而父母则认为“家庭和谐”是好。所以虽然每个人都很真诚,但他们都在说“如果我是你,我会……”的建议。

这些建议都没有问题,而志明之所以困惑,背后真正的问题是:我到底是谁?我想要什么?

志明和你们每一个人一样,都是独特的。你们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意义,有独特的能力、天赋和独特的思考方式(上帝保佑你真的有),对未来也有各自不同的期待,你们还有独特的能力和资源,能创造与其他人不同的自己的生活。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一辆车都在喊“马上走”,但是哪一辆才是你的车?你要和谁一起?你要去哪里?

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其实每一个都无比正确。正如没有人会一大早起来伸个像腰,然后说“我决定过×蛋的一天”,没有人会在内心深处希望自己的人生像狗屎一坨。回归到终极价值,“宁静”“精彩”“自由”“家庭”,每一种终极价值观都无比正确,都有各种经典与哲思作为支持,有无数名言与传奇在背后做注脚,也一定都有路径可以到达。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但是你选择哪一种颜色的辉煌?是耀眼,是气质,还是精彩,抑或是宁静?这才是个问题。所以,别人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是不能粘贴!很多时候,甚至连操作系统都不同。

每个渴望成为独立个体的人,都需要创建自己的定见———开始肯定没有,那么就多收集各路信息,小范围地试试错,先上一辆最想上的车,舒服就坐下去,不舒服尽快下车,然后回到车站,这次你的选择一定会更加精准——定见不诞生于别人的建议之中,而是在自己一次次的试错里。我们不是“找”到自己的样子,而是“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什么?你问,如果是我,我会如何回答?

我也有自己的定见。我会说,如果我是你,我会尽快开始尝试一下。因为如果不尝试,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前路是否适合。我痛恨像傻子一样站在路口等待答案,期待某一天会出现大师般的人告诉我该如何,我也痛恨某一天我随便上了一辆车,仅仅是因为那一瞬间有人声音很大,而我又恰巧寂寞难耐。

后悔没试过和后悔做砸了的量级永远不一样,前者让你更懦弱,后者让你更智慧。

不过即使你此刻再认同我的说法,也请你记得,你不是我,永远不是,也不应该是。

摘自《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你的摘抄本上有哪些好的句子,分享可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