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羌人山里汉』

简介

羌族,源于古羌,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一个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老的民族,羌族人自称“尔玛”,意为“云朵上的民族”。

自古羌族人就能歌善舞,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粗狂豪迈,淳朴厚道。喝咂酒,唱羌歌,吹羌笛是羌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娱乐节目,一种特殊的待客方式。羌笛作为羌族人生活、娱乐、待客的一种特殊乐器,它的身影无处不在。

羌笛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去过大漠边关进过诗词歌赋)(1)

羌笛在羌语中称为 “其篥”、“帮”、“士布里”等,是中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因源出于少数民族古羌族中,故称之“羌笛”,又因羌笛竖着吹奏,也被称为“羌管”。

羌笛与竹笛、箫等制作方法和工艺上,相对羌笛制作要繁琐一些。

羌笛笛身一般选用杆直、筒圆、节长、不易开裂的油竹制成而成,长约13~20厘米,粗如小指,两管并列,以细线捆紧,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吹嘴上端约3厘米处,有薄薄的竹簧片,镶嵌于管头。吹奏时,含入口中,使用羌族人民独特的“鼓腮换气法”吹奏,两管同时发声,音色柔和、悠扬婉转,并带有悲凉之感,宛如离歌。目前,常演奏的曲目有《折柳词》、《思乡曲》、《萨郎曲》等。

千百年来,羌笛去过大漠边关,进驻诗词歌赋,迈过唐、宋、元、明、清,见证中华历史变迁。

那么,羌笛,究竟为何物?下面,请跟随山民一起走进这古老单簧气鸣乐器——羌笛的前世今生。

羌笛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去过大漠边关进过诗词歌赋)(2)

1.羌笛的历史源远流长

羌笛,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乐器,其历史悠久。据记载,秦汉以前,游牧于黄河、湟水一带的羌人,便开始使用羊腿骨或鹰翅膀骨制笛。到公元前1世纪,后经西汉学者京房改造完善,在原(两汉以前,羌笛只有三、四个按孔)有基础上加了一个最高音按孔,使其定型,并留传至今。

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在《长笛赋》中这样写道:“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之当鞭便易持。易京君明只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出后,是谓商声五音毕”。

诗中详实地介绍了羌笛制作方法、样式、音色、演变等。以此推断,羌笛传承至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历史。目前,主要流行在四川阿坝、北川和汶川等羌族人居住地。

羌笛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去过大漠边关进过诗词歌赋)(3)

2.羌笛是中华文化传播的见证者

羌族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东汉到南北朝,从隧唐到宋、元、明,各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关于羌笛的记载。

羌笛毅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如:东汉马融《长笛赋》中这样记载:“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南北朝庾信《拟咏怀》悲曰:“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宋代赵佶《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叹道:“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羌笛,更是边塞诗里的“常客”。如:王昌龄《从军行》诗云:“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之焕《凉州词》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处全《水调歌头·微雨眼明处》中:“碧天如洗,何许羌笛月边吹”……

羌笛,也是羌家儿女在喜庆丰收、过年过节常用的乐器,亦是羌家小伙子向姑娘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

羌笛,经过诗词歌赋、文学作品、影视节目、娶嫁婚庆的渲染,被赋予了"忧愁、悲凉、落魄等特殊含义,也被古人赋予了“思乡、思念"等情感。

羌笛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去过大漠边关进过诗词歌赋)(4)

3.羌笛的形状与传承

由于羌族没有文字传承,历史文化除了靠羌族释比口传心授外,传承渠道少之又少,导致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有的更面临着断层和灭绝边缘。

而羌笛一直延续古老的传承方式——传男不传女原则,加之没有乐谱,实行师承相传方式进行口口传承,枯燥难学,导致了很多年轻人不愿学,不肯学。羌笛传承至今,正面临着后继乏人,令人堪忧。虽然早在2006年5月20日,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2008年,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席卷了整个汶川、北川、阿坝等地,许多文化传承人失去了生命,许多生命被长埋在了废墟,这场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

随着新时代步伐,羌族文化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十年间,北川羌族自治县拍摄了大量关于羌笛相关的演奏节目,如《羌禧》、《羌葬》等,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各地通过召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座谈会、培训班等方式,羌笛从盛到衰,从衰再到兴,逐渐被年轻一代接受和喜爱,许多年轻人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和重托,纷纷加入到羌族文化传承队伍中。

山民认为,羌笛这门古老技艺,不能只尊崇老祖宗的传承方式,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除借助新兴媒体大力推广宣传,扩大影响力。

羌笛更要像诗词进校园、进社区一样,将羌笛技艺传播于学校和社区,依次来唤醒学生和广大老百姓的文化情思,文化素养,共同来传播、传承,让经典永流传。

羌笛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去过大漠边关进过诗词歌赋)(5)

4.羌红猎猎上碉楼,羌笛悠悠道古今

千百年来,羌族人民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融入在中华血脉中,同呼吸、共命运,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共同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羌笛,从古代走向现代,从大漠边关走进诗词歌赋,从民间娱乐走上银屏大幕,吹起历史尘埃,一路嘹亮,一路悠扬、一路婉转、一路苍凉,一路铿锵,一路灿烂,见证了悠悠中华民族荣辱与心酸,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和变迁。

羌笛,不是指尖逐渐消失的时光;不是青花瓷上暗淡的釉色;不是古道上渐行渐远的驼铃。

羌笛,是中华民族前进的见证者;是中华民族的活化石; 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最强音!

羌笛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去过大漠边关进过诗词歌赋)(6)

图片:来自网络

羌笛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去过大漠边关进过诗词歌赋)(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