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

蒯传化

葡萄果实大小粒(图 1)是生产上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是指一个葡萄果穗上果粒生长大小不均匀、且大小果粒之间差异较为显著的现象,常造成葡萄果实的商品性状大幅度降低。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1)

图1 果实大小粒(醉金香)

1 大小粒产生的基本原理

葡萄多为雌雄同花,单个花蕾通常包括 5 瓣花药、1 个子房(图2)。当葡萄开花时,基本就完成了授粉过程。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2)

图2 单个花蕾开花时

葡萄开花通常从早晨 7 点左右开始,到上午 10 点左右结束。葡萄开花时,子房柱头分泌液体(图 3),花药落在柱头上萌发,并开始向子房内的胚珠方向伸长,至胚珠后完成授粉受精过程而形成种子。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3)

图3 开花当日早晨柱头“吐水”

种子内产生激素刺激周围果肉生长,因此葡萄大小粒现象是由于果粒间种子数量及发育质量不同造成的(图 4)。葡萄子房中通常有 4个胚珠,一般最多只能形成 4 粒种子。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4)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5)

图4 种子数量与质量不同产生的果粒间差异(图片来源:刘崇怀)

2 果实大小粒产生的规律

2.1 与新梢生长势的关系

在自然坐果的情况下,生长旺盛的新梢摘心后容易产生大小粒;生长势中庸及弱的新梢摘心后,大小粒现象一般不明显。在激素辅助坐果的情况下,旺枝上的果穗大小粒现象一般不明显(图 5);弱枝上的果穗进行坐果处理时,由于有限的营养不能满足每个果粒膨大的需求,大小粒现象往往比较严重(图 6)。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6)

图5 旺梢果穗坐果处理大小粒不明显(户太8号)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7)

图6 弱梢果穗坐果处理大小粒显著(户太8号)

2.2 与新梢控长的关系

在自然坐果情况下,新梢摘心后,如果副梢没有及时去除,在一定时间内任其生长,也会形成大小粒(图7)。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8)

图7 新梢摘心后没有及时去除副梢产生大小粒(巨玫瑰)

2.3 与坐果处理剂的关系

对户太 8 号进行坐果处理,在新梢生长势中庸偏弱的情况下,单一使用赤霉素坐果处理时,部分发育不良的果粒仍脱落,保留下来的均为发育较为良好的果粒,大小粒现象较轻(图 8);用赤霉素 噻苯隆坐果处理时,噻苯隆可显著提高坐果率,发育不良的果粒被保留下来多形成小粒果,大小粒现象较重(图 9)。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9)

图8 赤霉素坐果处理的大小粒较轻(户太8号)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10)

图9 赤霉素 噻苯隆处理的大小粒较重

2.4 与坐果处理时机的关系

用激素进行坐果处理时,处理时间越晚,大小粒越轻。于临近生理落果前处理,可有效预防大小粒现象。

2.5 与果粒数量的关系

用激素进行坐果处理时,一个新梢上保留的果粒数量对大小粒有重要影响。先修花序后坐果处理的,养分集中供应,大小粒较轻,但果粒着生紧密;先坐果处理后修穗的,由于养分供应分散,如不能及时修穗,大小粒会偏重。

2.6 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同一株树中,如果仅对其中的一部分果穗用激素进行坐果处理,而没有坐果处理的果穗大小粒现象严重(图 10)。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11)

图10 同株未坐果处理的果穗大小粒严重(户太8号)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12)

图11 户太8号坐果处理后第10天的大小粒现象

3 预防措施

(1)葡萄大小粒现象说明单粒间发育存在差异,小粒果发育不良。果粒个体发育是从春季树体萌动后开始的,发育质量与树体营养积累有关,预防大小粒应从上年秋季养分积累开始。

(2)增施有机肥料,生长旺盛的树通过冬剪前间伐控制生长势,可减轻大小粒。

(3)对春季新梢提早摘心,促进雄蕊雌蕊发育,有利于种子的形成和发育,可减轻产生小粒的风险。

(4)推荐使用低浓度赤霉素进行坐果处理,处理时间应尽量推迟,处理当天应供应水分。

(5)有大小粒发生时,及时膨大处理,可逐渐缩小甚至消除大小粒。图 11 为户太 8 号弱枝上果穗进行坐果处理后第 10 天的效果,出现明显大小粒现象。大小粒产生后,如能及时膨大处理,这种差异现象会逐渐消除(图 12)。

葡萄出现大小果是什么原因(引起葡萄果实大小粒的原因是什么)(13)

图12 户太8号膨大处理第13天的效果

果粒膨大处理时,应尽量减少氯吡脲、噻苯隆的使用量,多用赤霉素,以防止果实品质明显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