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人们印象最深的最要数诸葛孔明了,此人确实能力出众,不然也不会有刘备三顾茅庐,临终托孤。对于诸葛亮很多人认为其用兵如神,忠心耿耿,对于刘备曾说,如果刘禅无用,可取而代之的话从不放在心上,一心一意辅佐刘禅,为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奔波一生。

诸葛亮为什么使出空城计(诸葛亮西城上演空城计)(1)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曾多次北伐,但都未成功,演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历史悲剧,对于他的北伐失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北伐是诸葛亮最错误的决定,浪费了大量国力,但其中北伐除了是诸葛亮为报刘备之恩,也是迫不得已,蜀国不去主动进攻魏国,全力防守,或许可以避免国力的浪费,但政治形势却是极大恶化,所以说北伐是必要之举。

诸葛亮在北伐道路上可谓是困难重重,但也因此衍生了很多著名的计谋,比如众所周知的“空城计”,就是那时而出,都知道空城计讲的是心理战术,那么又有谁知道空城计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使空城计时又为何会安排四人在城下扫地呢?

诸葛亮为什么使出空城计(诸葛亮西城上演空城计)(2)

我们都知道自从刘备死后,蜀国的领袖就成了诸葛亮,可以说很多事情都是听从诸葛亮的意见。比如,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派遣马稷镇守街亭一事,就完全是诸葛亮决定的,他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将这件重大的事情交给了马稷。街亭是北伐的重要据点,没有它就没有了一切,所以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失败主要原因就是首先就失去了街亭。街亭为什么会在马谡上手丢失?因为马稷这人自恃才高八斗,太过傲慢和自大,所以街亭一事上一意孤行,不听王平劝阻,并且最终临阵逃脱、弃士兵于不顾,街亭失守,诸葛亮后悔不已,回到汉中就将马稷收押,最终斩杀。

诸葛亮为什么使出空城计(诸葛亮西城上演空城计)(3)

即使如此,也无法挽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不幸之中万幸,副将王平还能领着千人,鸣鼓自守,扰乱张郃的大军,慢慢的后向诸葛亮大军撤退,并且与之汇合。但此时司马懿怎么会放过这绝佳的追击机会呢,他赶紧乘胜追击,诸葛亮当时停驻西城,眼看这千人之力对十几万大军,完全是螳螂挡车,面对这一境遇,诸葛亮苦思不得其解,最后灵机一动,干脆大开城门,唱起了空城计,这也是空城计的由来。

诸葛亮为什么使出空城计(诸葛亮西城上演空城计)(4)

诸葛亮在城上弹琴,悠然自得,完全一副享受至极的模样,而城门下,四个又士兵假扮的百姓,正在扫地,很多人对于这一次不解,认为这四名百姓,完全是可有可无,多此一举,实则不然,这四名百姓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空城计的成功与否。

诸葛亮为什么使出空城计(诸葛亮西城上演空城计)(5)

因为司马懿这人生性多疑,来到城中,看到百姓如此悠闲的扫地,诸葛如此高兴的抚琴,一定会认为士兵都在城中埋伏,不然不会有这种局面,面对敌方,反而不落荒而逃,实在怪哉,而且扫地的声音会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更添诡异,使本就怀疑的心更加谨慎而,扫起来的灰尘使得了整座城朦朦胧胧,让人心中更加没底,所以最终司马懿吓跑了。

诸葛亮为什么使出空城计(诸葛亮西城上演空城计)(6)

从这可以看出,任何事物中任何小细节都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如果当时只有诸葛亮一人在抚琴,可能历史的轨迹已经发生了改变。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