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家企业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这句话,在同质化严重、竞争异常激烈的食品饮料行业,同样适用。那些持续创新的食品饮料企业,能够跨越行业周期,保持持续、稳健的增长;与之相反,那些没有持续创新的食品饮料企业,则在红极一时之后,很快走向衰落。

最近几年,在国内的食品饮料行业,保持持续稳健增长的达利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家有“中国雀巢”之称的食品饮料企业,持续打造了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和其正、乐虎、豆本豆、美焙辰等诸多知名领军品牌。与此同时,达利食品的业绩多年持续稳健增长。

如果追问达利食品稳健发展的原因,答案或许非创新二字莫属。恰是以创新为驱动力,达利食品才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发展。那么,达利食品的创新法则是怎样的呢?

跨界创新,专注大流量品类

在中国市场,鲜有哪家企业像达利食品一样,在几大品类创建了知名的领军品牌。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和其正、乐虎、豆本豆、美焙辰……这些知名领军品牌,分别处于糕点、薯类膨化食品、饼干、凉茶、功能饮料、豆奶等不同的品类。这也意味着达利食品的创新是以品类作为基点的。

那么,达利食品介入的这些品类,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归结起来可以说,均是拥有大流量的品类。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首先是从品类入手的,其次才是从品类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显然,达利食品在创新的过程中,对此是有认知的。

大流量品类,也即是那些拥有更大消费者基础或者拥有更多潜在消费者的品类。在爆品迭代非常快、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的食品饮料行业,选择进入这样的大流量品类,无疑意味着创新的胜算几率更大。从这个角度,也可以初步解释为何达利食品每推一个品牌就必然成功。因为达利跨越品类持续创新,专注于这样的大流量品类。

达利食品价值(达利食品的创新法则)(1)

以达利最近两年切入的豆奶行业为例,达利食品的基于大流量品类的创新思路可见一斑。大豆素有“植物蛋白之王”的美誉。其中,大豆蛋白含有人体本身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是少有的植物性完全蛋白质,也是唯一一种符合《FAO/WHO/UNU1985》关于2-5岁儿童“必需氨基酸”国际标准要求的优质蛋白。

近两年,随着人们对于营养和健康要求的提高,豆奶行业迎来风口期。根据欧睿国际统计,从2011年到2017年,我国豆奶销售额从50.8亿元提升至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此外,欧睿国际预测,到2020年我国豆奶销售有望突破百亿元。考虑到我国人均豆奶消费量还处于较低水平,有机构预测,未来我国豆奶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豆奶显然是一个拥有更多潜在消费者的大流量品类。基于这样的市场洞察,达利食品推出了纯豆奶品牌豆本豆。据第三方机构透露,2018年,豆本豆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0亿元左右。在近一年多的时间内,豆本豆不仅成为达利饮料板块的重要战略品牌,同时,也成为了豆奶细分市场的龙头品牌。豆本豆的成功,显然与达利基于大流量品类的创新模式相关。

研发体系化,保证产品的竞争力

“留住一个人的心,就要留住一个人的胃”,对于食品饮料企业来说,要让消费者对于产品具有足够的忠诚度,离不开优秀的产品研发能力。在食品饮料行业跨界多个品类,推出过多个知名品牌的达利,具备极强的产品研发能力。

在达利食品推出的产品中,达利园小面包、蛋黄派,一直在中国糕点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市场份额。一经推出就风靡全国的好吃点饼干,不仅成功打破了国际品牌在高端饼干市场的垄断,更是与达利园小面包等成为消费者心中长盛不衰的必选休闲糕点品牌。和其正作为国内知名的凉茶品牌,与其他竞品不同的是,采取草本植物在线熬制萃取工艺,保留了传统凉茶原汁原味的醇厚口感,最终成为品类前三的凉茶品牌。

达利食品价值(达利食品的创新法则)(2)

在功能饮料市场,乐虎一直是民族品牌中的佼佼者。除了颇酷的外观设计外,乐虎的产品力也不容小觑。2013年,乐虎刚推出之时,便是市场上屈指可数的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保健食品,也就是拥有俗称的“蓝帽子”认证。随着功能饮料市场的迅速扩容、市场上的品牌越来越多,在竞争中,乐虎的品牌和品质优势更加凸显。

今年,乐虎通过品牌升级,将更加注重“专业功能饮料”的品牌传播,“喝乐虎,提升抗疲劳”这句品牌语,更是直接把乐虎的产品力表现的淋漓尽致。

2017年推出的豆本豆,通过破壁提纯技术,把每100ml蛋白质的含量提高到4.0g,比2.0g的国家标准足足高了一倍。2018年10月,达利切入短保面包领域。达利的美焙辰品牌在面向市场伊始,便推出5大系列33种规格的产品。

持续涉足各大品类,推出不同品牌,意味着达利食品具备极强的产品研发能力,也即是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实际上,恰是依靠这样的创新能力,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和其正、乐虎、豆本豆等均成为了各自细分品类的领军者。

企业价值链的持续重构与创新

一个企业的成功是消费态势、行业趋势、竞争环境、企业自身能力等多种综合因素的结果。为此,跳出产品层面,基于整个企业价值链建立高于一般竞争对手的“护城河”就显得非常重要。

基于对食品、饮料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多年来,达利对于企业价值链上重点环节进行了持续的深耕和布局,这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在达利的企业价值链上,首先是生产端的全国性布局。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达利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21家子公司,36个食品、饮料生产基地,1个马铃薯全粉生产基地,1家包装彩印公司。这样的全国布局,保证了达利的工厂离全国各区域的核心市场非常近,这不仅有利于渠道的拓展,更节约了产品的上市时间和相关的物流成本。

食品行业历来都有“渠道为王”的说法,在完成产能布局之后,达利在价值链的另一重要环节——渠道方面,进行了精耕,构建了以子公司为基点、分片划区的立体流通渠道。目前,随着达利切入越来越多的品类,其渠道布局也不断进行优化。比如,在豆本豆这个品类上,达利在2018年就引入了大批具备产业经验的经销商,并联手和其正一起开辟餐饮渠道。

在商业竞争中,某一个点很容易被模仿,但是基于行业规律洞察做出的企业价值链的重构与创新,却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在这一点上,达利显然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2019年,恰好是达利成立30周年。这三十年来,达利食品保持了持续稳健的发展态势。从持续跨界切入大流量的产品品类,到与市场趋势匹配的研发创新能力,再到企业价值链的重构与创新,达利食品的持续发展显然与这种持续的创新能力分不开。恰是这种创新能力,也为企业构筑了一条最深的“护城河”。

来源:消费日报网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