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凌晨,受强降水云团影响,我区中新镇、永宁街出现特大暴雨,新塘镇出现暴雨。其中中新镇九和村最大降雨量达376.7毫米,雨势之猛百年一遇。这次洪水,在雅瑶河为十年一遇,永和河、金坑水为二十年一遇。中新镇、永宁街出现严重水浸。

区三防指挥部先后于当日5时50分、6时15分、7时15分及12时启动永宁街和中新镇暴雨(内涝、山洪)三级、二级、一级响应及新塘镇暴雨(内涝、山洪)三级响应。

截至5月8日17时,我区接到水浸报告共400宗,其中中新镇342宗,永宁街42宗,新塘镇16宗及地质灾害2宗。经统计,全区受灾人口2926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039亩,房屋倒塌232间。全区直接经济损失7829万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洪灾发生后,全区各级各部门三防责任人员立即上岗到位,按照部门职责和预案要求,全力开展防灾救援工作,形成合力,确保人员安全。

副省长、省防总总指挥邓海光到增城指导抗洪救灾时指出,我区抗洪救灾工作到位,及时转移群众,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没有发生重大人员伤亡,值得高度肯定。

本报记者文雄 丽萍 凌云 意稳 秋玲 丽斐 伟栋 玉函 影红 春妮 文/图

通 讯 员民宣 刘云飞 陈嘉君

义无反顾抗洪救灾(众志成城抗洪救灾)(1)

公安干警转移受灾群众。

书记区长赶赴现场指挥抗洪救灾

5月7日凌晨4时起,中新镇突降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376.7毫米。强降雨致镇区、九和村、大田村等地大面积受淹,道路桥梁多处受损,国道G324和省道S118等多条道路被淹,主要道路积水,出现民房倒塌,逾百辆汽车受损严重。

永宁街7日凌晨5时17分起,亦出现特大暴雨,造成200多户村民被困(无人员伤亡),山体滑坡10处,辖区内有1750亩农田被淹,36间房屋(泥砖房)倒塌(无人员伤亡)。

灾情发生后,区委书记张火青、区长陈勇立即作出指示:要高度重视、科学调度,全力以赴做好本次强降水应对处置工作。副区长、区三防指挥部总指挥江慧雄坐镇后三防指挥中心,部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张火青、陈勇第一时间赶到一线现场指挥,组织抗灾救援工作。区领导徐明曦、陈小华、郑恒、江慧雄,区武装部政委严立栋等赶到一线,组织抗洪,省市区武警消防官兵、区公安分局、增城水警、区三防办、区武装部、区水务局、区国土规划局、区应急办、区供电局、区移动公司、荔城及增江等镇街抢险队,以及镇街政府组成应急救援队进行联合救援。

中新镇:救援队员鲜血直流坚持救援

洪灾袭来,中新镇迅速协调各方力量,抢运物资,搜救受灾群众,排除险情。9时30分许,救援组开始通过冲锋舟、橡皮艇往村内灾区运送矿泉水、面包、牛奶等食品饮品。在救援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救援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大石吓合作社,10时30分许,来自外地的务工人员共6人被救出。期间,镇政府一名救援队员实施救援时,被水面漂浮利器割破右膝盖,鲜血直流,仍坚持继续抢险救援,最后被医务人员强行带离治疗。

7日下午14时30分许,由于上游发生特大暴雨,中新镇大田村短短一个小时内平均水位超过一米半,且因该村靠近大田河,水流湍急,造成近400人受困,约200辆汽车遭到水浸。中新镇立即组织约200人的应急救援队火速赶赴现场救援。

由于现场水位较深,水流湍急,冲锋舟无法入村抢险,救援工作受阻,冲锋舟多次尝试仍无法穿越水流湍急的村道,受困村民焦虑情绪上升。对此,中新镇党委书记陈一敏决定并带领由区武装部、省市消防官兵、中新镇政府组成约30人的抢险队,每人肩扛食品和水,在大田村委主任关伟东的引领下,徒步进村组织营救。面对荆棘密布的山地、凶险的水势,经过近90分钟艰苦跋涉,救援队徒步约两公里后终于到达竹冚合作社,为受困长达6个小时的村民送上了水和食物。待抢险队完成村民搜救、食品派发再徒步出来时,已近次日凌晨两点。至此,抢险队员已经连续奋战了20个小时。

永宁街:抢险组迅速转移婚宴人员

7日7时15分,永宁街迅速启动了暴雨(内涝、山洪)一级应急响应。永宁街党工委书记曹民坚,街道办主任冯德毅以及相关领导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组织指挥抗洪,辖区公安、武警、消防、供电等部门及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组成应急救援队兵分多路进行联合救援。

8时30分,救援队来到九如村瑶吓社。当时被困村民有230人,水深有70厘米。曹民坚现场指挥救援队淌水急行,把被困老人、妇女、孩童一一背离危险地域。

在“5·7”大暴雨的袭击下,永宁街南香山山脚下的余家庄水库水位急剧上涨,7日9时48分出现历史最高水位,达到33.4米,直接威胁到附近的公安村、九如村、塔岗村等村庄。当日上午10时许,永宁街挂片领导和挂村部门连同村“两委”干部等人组成的抗洪抢险组正在塔岗村转移受困群众,当抢险组在大旺岗自然村里紧急疏散群众时,有一户村民正在进行婚宴摆喜酒,现场有30多人。这个自然村落刚好对准余家庄水库可能决堤口,水库一旦堤垮,水从决口处溢出,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抢险组与婚宴主人协商沟通,希望婚宴能够撤离至安全处进行。抢险组的工作人员想方设法,通过联系亲戚朋友寻到了一座厂房提供给婚宴主人临时使用。最后,干群合力把这户婚宴人家转移到安全场所。

民兵:洪水中的“生命之舟”

“中新镇九和村被洪水围困,村民受灾严重,请求区人武部派民兵轻舟分队救援。”7日上午8时40分,区人武部作战值班室接到了区“三防办”的电话报告。区人武部立即启动紧急救援预案。

9时40分,120名民兵轻舟队员,8艘冲锋舟集结到位,随着一声令下,救援队伍立即奔赴受灾一线展开救援。上午10时20分,民兵轻舟分队第一时间赶到受灾严重的九和村,只见现场洪水湍急翻滚,水位不断上涨,村民楼房一层已经被淹,部分老旧房屋倒塌,被困村民焦急地爬到楼顶大声呼救,情况十分危急。民兵队员们迅速展开救援,走户串门将受灾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域。

救援中有村民报告说,1名孤寡老人在齐腰深的屋中还没有出来,其厨房也已经倒塌,老人是死是活还不知道。区人武部参谋徐岳立即带领民兵驾驶冲锋舟向老人家中驶去,但由于水流太急,冲锋舟螺旋浆被树枝缠住,他们就扯着一根根树枝,艰难地将冲锋舟逆水拉到了孤寡老人的家中,只见老人正站在床上,水浸到了膝盖。2名民兵立即把老人背上冲锋舟,将其成功救出。仅九和村,民兵轻舟分队就转移学生和受困群众600余人,运送和发放食品、水及热食等物资3.8吨。

7日晚上20时30分,民兵轻舟分队又接到了区三防指挥中心的通知,中新镇大田村被洪水围困多时,需要紧急救援。已经连续奋战9个多小时的民兵轻舟队员虽粒米未进,但没有一人叫苦喊累,又立即奔赴大田村。大田村由于河涌密布,暗沟很多,水流特别湍急,冲锋舟根本进不了村。情急之下,现场指挥部决定连夜绕道爬山进村,了解实情,运送物资,救助群众。21时50分,严立栋带领20名民兵,背着1.2吨食品,徒步爬山涉水,一会齐腰深的水,一会陡得出奇的坡,高一脚低一脚,在当地向导指引下,终于在23时30分进入村庄,将矿泉水、饼干等一批干粮送到被洪水围困了近10个小时的村民手中。受困的一名老伯拉着严立栋的手说:“你们是灾后第一个进入村里的,还是当兵的啊。”村里1名不满3个月的婴儿,因为缺少开水和奶粉,已经饿得哇哇大哭。民兵救援队伍紧急找来1个木盆,设法将这个婴儿和母亲救出孤村安置。此时,时针已指向8日凌晨1时50分。从7日上午9时40分出发到第二天凌晨,民兵轻舟队员只吃过一餐干粮,但他们抢救、转移了被困村民720多名,运送救灾物资近5吨。

民警:争分夺秒与洪水抢时间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区公安分局迅速启动三防应急预案,组织警力,奔赴抗灾救援一线,开展转移、救助群众等各项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保安全、保畅通、保稳定、保民生。

7日凌晨5时许,中新派出所民警迅速集结,冒雨紧急赶赴中新镇新市路、景塘街、景桥街等地展开抢险救援。在明兴街一小巷处,派出所一辅警发现一名老人脚已深陷水沟中无法动弹,在救出老人检查其腿部受伤情况后,便顶着风雨背着老人涉水行走2公里,将老人送到中新医院接受治疗。

上午9时许,中新镇九和村大石吓合作社大部分被洪水所淹,九和小学附近一空置房一楼水淹,5名学生被困在二楼,派出所民警马上涉水救人。民警们背的背,抱的抱,将5名学生转移到安置点。

当天上午,永宁派出所民警来到永宁街翟洞村路口,将一家五口人安全救出,并送至高处安全地方后,又接到前方报告,在叶岭村有20多个村民被洪水围困,无法转移出来。当时洪水已到腰间,一辆货车刚好堵在了村道出口位置,导致大量水葫芦等杂物堆积于车辆车身周围,在水面形成了数百平方米的漂浮带,严重阻挡排洪、撤离。民警们在了解水下道路情况后,用救生绳绑在身上,手挽手组成突击队,涉水绕过车辆,到达村民楼下,并迅速安排村民套上救生圈,在民警们夹扶下,一个接一个被转移出来路口高处。经过2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确保了洪水高涨之前把20多名村民安全撤离。12时许,得知金地荔湖城香山湖工地有工人被围困后,永宁派出所民警立即赶了过去,又投入到救援中,面对刚修好的道路被冲垮,无路前行的情况下,只有绕道徒步前行,终于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工人们身边,现场100余名工人见到全身湿透的警察时,拉着民警的手说,见到警察来救我们,我们心都安定下来了。在民警带领下,100余名工人顺利离开工地,回到安全地带。

部门:齐心协力抗击洪魔

7日上午,特大暴雨造成国道G324线中新墟镇段、省道S118线九和、大田、霞迳段均出现大面积公路水浸情况,导致交通中断,其中省道S118线叶岭坳路段还发生山体滑坡情况。灾情发生后,区交通运输局马上组织人员210人、装载机4台、挖掘机3台、工程运输车41辆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局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分赴抢险现场一线指挥救援工作,力求尽快恢复交通。行动中,区交通运输局安排工作人员在水浸路段进行交通指挥,引导车辆绕行,同时组织人员、机械开展公路养护工作,对荔新公路广本工厂等水浸路段进行了疏排,迅速清理省道S118线叶岭坳路段约200立方米的滑坡山泥,并组织人员、机械协助中新镇政府疏散受灾群众80余人。

区住建局迅速落实建设工程暴雨(内涝、山洪)一级响应措施,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派出12个应急抢险工作组,分别赶赴中新镇、永宁街、新塘镇等片区,现场检查建筑工地、物业小区、直管公房和城区市政道路等的受灾情况,并开展应急抢险工作,重点排查高边坡、深基坑、高支模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隐患,排除险情188处,转移工人2456人。针对在建工地,区住建局督促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清理工地堆积的淤泥和其它杂物垃圾,对被雨水冲刷破损的道路、基坑边坡及时进行围闭和修复,确保环境安全。

灾情发生后,区城管局迅速发出通知并于9时召开全体人员会议,迅速安排抢险救援工作。中新执法队积极响应一级应急机制,派出80余名队员赴一线救灾,其中20余名队员21小时未休息,连夜参加救灾工作。下午5时,中新镇九和村大石吓合作社情况危急,进入该社的公路积水深达两米,且因地形限制冲锋舟、橡皮艇无法驶入,全社400多人断水断电断粮,急需救援。得知情况后,中新执法队20余名队员不顾自身先前已在洪水中浸泡达五六个小时,立即背上矿泉水和干粮,走了约5公里的山路,赶往现场救援。

区国土规划局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和处置这次严重灾情。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立即对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启动应急预案,尤其是针对中新镇和永宁街特大暴雨灾情处置提出具体要求,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防范信息,排查隐患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安全,会同镇街对危困人员进行疏散安置,与上级沟通联系请求加强支援,加强值班和及时报告相关信息。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险情,会同广州地质调查院专家到现场核查和进行应急处置,对现场进行了围避,树立警示牌,配合永宁街道办和中新镇政府组织人员撤离。截止5月8日全区出动地质灾害应急抢险人员313人次、车辆87台次,发出地质灾害预警信息400多条,协助镇街转移撤离群众180人。

区民政局立即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预案,紧急对救灾救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工作小组赶赴灾区现场开展救灾救济工作,并及时了解详细灾情,对灾情进行汇总,慰问灾民,给予帮助和支持,尽最大努力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区民政局发放了矿泉水100箱、饼干100箱、毛巾被535张、凉席700张、手电筒100支、应急灯18个、蜡烛400支、救生衣1000件,投入了救灾装备车辆3台、冲锋舟1艘。

区三防办加强综合调度,会同气象、水文、国土等有关单位实行联合值守,并加强会商、分析和预警监测,及时掌握各地水情、雨情、灾情和防洪工程状况,指挥相关单位和镇街投入力量开展防洪救灾工作,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避险自救。应急办做好领导指令上传下达,协调相关单位加强应急处置工作。水务部门派出技术指导组赶赴永宁、中新、新塘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并组织排查检查水利工程和排水设施,确保安全运行。供电部门派出抢修队伍,及时排除电力系统故障,保障灾区供电安全。增城移动等通信部门积极做好灾区的应急通讯保障工作。卫生部门出动力量加强对中新镇受浸严重的5条村、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卫生防疫消杀。各镇街加强对水库、山塘、堤围、泵站(闸)等水利设施的巡查排查,其中受暴雨影响较大的永宁、中新、新塘挂村干部全部深入村社指挥转移受影响群众。其他相关部门会同镇街按预案要求,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道路交通、低洼易涝黑点、以及在建涉水工程等进行排查,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加强抢险备勤工作。

群众:互助互爱奋力自救

“家里到处是积水,停水停电,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真是感激。”在中新镇大田村,一位村民领到中新镇古浪饭庄免费提供的盒饭后,很是激动。在中新镇一段未被淹的区域,古浪饭庄老板陈芦花当天就利用现有食材,着手为受困的村民免费提供了300多份热饭热菜。

古浪饭庄员工陈燕威介绍,听到很多村出现水浸,为让村民吃上饭,陈芦花立即通过微信发布消息,让受灾村民到饭庄来领取免费的盒饭。

“看到村民受灾,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已经很开心了。”陈芦花说。饭庄人手不足,两天来,不断有志愿者、村民代表过来帮忙送饭。送饭途中,陈芦花看到已有不少志愿团体也准备了水、衣服、饼干等送往灾区,希望在困难面前,能有更多人伸出援助之手,一起共度难关。

当天下午15时许,大田村水浸水位急速上涨。村民陈宏正在家中忙着转移一楼的家电和家具,忽然听到邻家传来呼救声。救人,成了最急迫的召唤,正在搬运家电的陈宏想也没想,就招呼爸爸和弟弟一起帮忙救人。父子三人淌进了混浊的泥水中去转移被困在邻居家中的几位村民。由于邻居家只有一层楼,面对暴涨的洪水,邻家的老人吓得手足无措,小孩也在哇哇大哭。陈宏父子三人首先把孩子和老人转移到自家二楼,随后把另外3名村民安全转移到百米开外的另一位邻居家中。

“危险再大也要救人,家电家具没了可以再买,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陈宏告诉记者,大水无情人有情,在危难中更要互相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