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别裁】梦也无声:《登楼赋》之六——“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王道无平也自惭,匏瓜徒挂更难堪。
怀忧切盼枭雄起,天下河清水又蓝。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是王粲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的期许,是他对自己的社会位置的定位,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野心膨胀的人,生逢乱世欲大展宏图大干一番,把乱世当机会,把社会危机当作天赋与他的历史使命,把生灵涂炭的社会现状当作自己表现“英雄救世”的舞台,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勇气和雄心。
他不是曹操那样的枭雄,他的胸襟气度意志力承受力都在曹操之下,超凡的感受力让他比曹操更脆弱更敏感更无奈更绝望,生逢乱世让他无所措手足,他的心更容易受到伤害,乱世不是他的舞台,只能是他的“坟墓”,生灵涂炭激起的不是他奋发意志拯救天下的决心和使命感,而是伤感同情摧肝裂肺至于悲愤绝望。
他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乱象,他是乱世中的弱势,他把河清的希望,对天下太平的向往寄托在和他不一样的英雄身上,他面对自己的时候,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不是能勇敢地担负起天下兴亡的责任的人,他只能哀叹生不逢时日月将匿,担心自己等不到有所作为的机会,一生碌碌被战乱贻误,成为大而无当的匏瓜徒然活过一世。
其实,王粲对于自己的社会角色的定位,也是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定位,这一阶层有他的志向理想,对自己的才能有很高的期许,但通常也缺乏胸怀天下的雄才大略和坚韧不拔的决心、毅力和耐力。
对于这个阶层来说,“河清”是要“等”的,“王道之一平”是用“盼”的,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面对没有清平的世界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好在,王粲对此有清晰的认知,这首小赋抒发自己的惆怅忧烦,“忧”而不怨,实为难得。通篇的“忧”止于无奈,止于“期待”,盼着出现能救天下于水火的大英雄,改变这生灵涂炭的现状,也让自己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言外之意,刘表不是这样的英雄,自己在这里是明珠暗投,但,值得赞叹的,是王粲也没有对刘表的无能过多地抱怨,这是建安诗人共同的厚重深邃宽广高远的襟怀、志向和雅道传统。
他的惆怅中包含着对无力改变现状的自己的无奈甚至不满,也就是前面说的那种“心虚”,那种对于自己不能在乱世中成为栋梁之材的一些欠缺感。
“步栖迟以徙倚”的沉重,是诗人既不能轻佻地推卸七尺男儿的社会责任,又无力承担这人人有责的社会义务所带来的深重的自责和忧虑。
这也是建安诗人的骨力所在,是他们能聚拢在曹操身边同创辉煌的心理基础。
生逢乱世,不是人人都有能力作天下枭雄让“王道一平”,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让他们为自己的没有能力“救世”而自责,这自责的心情,与时不我待人生苦短的恐惧,和不能建功立业枉活一世的不甘这种纯粹自我的感受结合在一起,他的忧烦是复杂而难缠的,既然无法激励自己拯救天下,他们也不会去怨天尤人,既然自己对于“河清”的向往是要用“等”的,他们也不会“无赖”地认为“让河清”是“别人(除自己之外的人)”的责任,他们不会“无耻”到去抱怨“别人”没有给自己预备好一个更加澄明更加富足更方便生存更容易建立功业的天下,相反,他们为自己生逢乱世眼看生灵涂炭却没有做得象期望的那样好而感到某种程度的羞愧自责。(在他的《七哀诗》中,我们会看到这种心情)
这是建安风骨坚强深刻沉郁苍凉的底蕴,正是这种“心虚”,成就了一个没有能力成为一代枭雄的建安诗人的“傲骨”“风调”。
《登楼赋》因其才情,因其所抒发的情感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共鸣,而被广泛传诵,但它却不是有“七子之冠冕”的才子王粲最能体现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
梦也无声 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中国古典诗歌的爱好者实践者传播者,作家、影视编剧、影视策划人。
作者:梦也无声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