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爾文

公元2021年9月3日


2文的《三观体系》系列教程

(第六章. 《世界观》概述3)

三观不一致就说人家三观不正(三观不合的本质)(1)

杰森•斯坦森

贰.

“核心观点”与“外围观点”

01.

要更加了解“世界观”这个“观点体系”的“特性”,接下来要讲到的“概念”是关于:“核心观点”与“外围观点”。

“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刚才讲到了:“作者”把“世界观”比喻为一幅“拼图”,由“拼图”当中的“各个拼版”相互咬合、相互关联、相互联结… 而组成了“整一幅拼图”!

这幅“拼图”就是这个“观点体系(世界观)”!其中的 每一块“拼图的拼板”所代表的,都是一个“观点”。

三观不一致就说人家三观不正(三观不合的本质)(2)

观点体系

也就是:“每一个观点”是“相互咬合、相互联结、相互关联”,所组成的“整一个观点体系”!

这个“观点体系”也就是:“比喻”当中的 这“整一幅拼图”!

那么,在这幅“拼图”当中,“作者”讲到:“核心的拼板”与“外围的拼板”之间,它们的“性质”是存在着不同的!

三观不一致就说人家三观不正(三观不合的本质)(3)

“核心拼版”与“外围拼版”

由于“拼板”之间“相互联结”,所以呢,一块“位于中心核心位置”的“核心拼板”,是不能用“另一块不同形状的拼版”来“随意替换”的!否则,可能就需要“替换掉整一幅拼图”!也就是说:替换掉“整一个观点体系”、颠覆了“整一个世界观”!

我们刚才提到了:每一个“拼图的拼版”,就相当于“世界观体系”当中的 一个“观点”。那么,位于“核心、中心位置”的那些“核心的拼板”,就相当于“世界观体系”当中的“核心观点”!这些“核心观点”是不能随意地被“另一个不同的观点”给“替换掉”的!否则,我们很可能就需要“颠覆、替换”掉“整一个世界观”,导致之前的“整个世界观”的“系统体系”崩塌掉!

可以见得:替换“核心观点”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这个就是关系到:“世界观”当中的“核心观点”!

三观不一致就说人家三观不正(三观不合的本质)(4)

“核心观点”与“外围观点”

那么,刚才提到了:什么是“外围观点”?

“外围观点”是“什么意思”呢?

又讲回这个“拼图拼版”的“比喻”:“整一个世界观”就是比喻为“整一幅拼图”。

刚才讲了:这副“拼图”当中的“核心的拼板”不能“随意地替换”!

但是,除了“核心拼版”,还有一些“外围的拼板”…… 而这些“外围的拼板”则可以在“对‘拼图’的‘剩余部分’的‘影响’相对不大”的情况下,进行“替换”!

而这些“外围拼板”的“意思”,就是指:“世界观”当中的一些“外围的观点”。

我们刚才讲了:“核心的观点”是不能“随意替换”的!一旦替换“核心观点”呢,很可能就导致“整个世界观体系”的“崩塌”,可能需要“全部重新构建”出一套“新的世界观体系”……

但是,这个“世界观体系”当中呢,除了“核心的观点”以外,还存在着一些“外围的观点”,这些“外围的观点”呢,就算去“替换”它,也不会对“整个世界观”产生“太大的影响”,整个“世界观”的“体系”基本是可以 保持着“核心的内容不变”的,一些“外围的观点”是可以去“替换掉”的!

所以“作者”说:我们是可以去“区分”哪些是“核心观点”、哪些是“外围观点”的!

如何区分“核心观点”与“外围观点”?

在《世界观》这本书当中说:如果一个“观点”,即使它本身发生“变化”,也不会对其所在的“观点体系”产生“实质性的改变”,那么它就是一个典型的“外围观点”。

这是“作者”教我们:如何去识别“外围观点”!

那么,如何识别“核心观点”呢?

“核心观点”就是:如果我们试图替换“一个观点”,而这会导致我们需要替换与其“相互连接”的“所有观点”,进而导致“我们原先的整一个观点体系”的“崩塌”,导致我们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观点拼图(观点体系)”,那么,这种“观点”就是属于“核心观点”!

这个是教会了我们:如何识别、如何区分“核心观点”和“外围观点”。

02.

现在我们来举一些例子,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现象:

比如:我们会听到一些“看似很正确、给人感觉很有智慧”的“说法”:

不同人之间“见仁见智”,存在“不同的观点”,这很正常!我们为什么 不可以抱着“包容、开放”的“心态”,去“听听别人的观点”、“采纳、反思一下别人的观点”呢?

我们应该“不带任何偏见”地去“采纳、吸收更多不同的意见”来“反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当我们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像这样“包容、采纳、反思更多不同的观点、意见”,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成长、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若我们如同“大海”一般“包容”,我们的“思想境界”就会像“大海”一样“广阔无边际、深厚不可测”!

至少,即便“观点不同”,也应该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应该看到“不同观点”其“存在”的“合理性”!反过来说:我们没必要去“排斥”一种“观点”的“存在”!所以,有句话说:你可以不同意一个“观点”,但是,请允许它的存在!

像上面这一系列的说法: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看似很有道理,对不对?

但是,我们真的能够面对“各种与我们不一致的观点”,都能够“轻易接受”吗?

如果“那些观点”仅仅关系到我们“世界观体系”当中的“外围观点”,那么我们“接受”起来还是“相对容易”的!不管是“接受它的存在”,还是“接受它的内容本身”……

但是,如果“那些观点”是与我们的“世界观体系”当中的“核心观点”相违背 的,那么我们将“难以接受它”:可能是“难以接受它的内容本身”,甚至是“难以接受它的存在”!

我们有时候就是会觉得:“某些观点”我们是“没有办法去接受”的!

所以,我们也会听到一种“说法”,叫做:“三观不合”!

我与这个人“三观不合”!我与他“不是一类人”,我们“水火不能相容、势不两立”!

“三观不合”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不是吗?

先来“核对”一下,什么是“三观不合”?

人们说的“三观”,通常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虽然我们在前面的篇章有讲过:“价值观”和“人生观”其实也属于“世界观”的“其中一个分支”,但是我们常常将“价值观”和“人生观”从“世界观”当中“拆分出来”单独说!

那么人们讲的“三观”,其实就是我讲的“三观体系”!

简单来说,“三观不合”就是:“三观体系”出现“不合”!

“三观体系”是“观点体系”。

可以理解为:“世界观体系”、“价值观体系”、“人生观体系”。

这些“观点体系”都是如同“观点拼图”一样,符合“核心观点”与“外围观点”的“特性”的!

两个人彼此“三观不合”,就是说:两人彼此之间的“三观体系”很不一致、其中的“观点体系”当中的“核心观点”无法“和谐融洽兼容”、甚至是“相互违背”的!

在我看来,其实所谓的“三观不合”,其“真正的含义”就是:彼此的“观点体系”当中的“核心观点”根本“不能相容”啊!

毕竟,如果大家不一致的那些“观点”,只是关系到彼此的“外围观点”,那么这些“外围观点”别说是“不一致”了,就算是替换掉“原有的外围观点”,其实对他们“原有的观点体系”,也造成不了太大影响呀…… 这就不至于因为“观点不同”而在彼此的“观点体系”当中,造成很严重的“不和谐、矛盾、冲突”!

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是因为“面子、尊严、利益……”等“各种原因”,即便仅仅是“外围观点不一致”,也把“事情闹大”、“矛盾放大”,变成“严重的矛盾冲突”!也许他会把“理由”归结为“三观不合”。但我觉得,真正的“三观不合”指的是:彼此的“观点体系”当中的“核心观点”出现了“矛盾冲突”而“根本无法和谐融惯”!

有些时候,两个人之间的“三观不合”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对于“某些观点”大家存在了“不一致”,但对“其中一方”而言,这些“不一致的观点”只是“外围观点”…… 而对“另一方”而言,这些“不一致的观点”可是“核心观点”!那么,只要有一方的“核心观点”遭遇了“矛盾、违背”而“无法和谐融洽兼容”,要造成其“整个观点体系的崩塌”…… 那么“这样的情况”同样也是“三观不合”!也就是说:即便是“双方”当中,只有“其中一方”的“核心观点”遭遇了 这种“矛盾、冲突、违背、根本无法兼容”的“情况”…… 那么,这两个人同样也是属于“三观不合”的情况。

即便他们的“其中一方”其实只是觉得“外围观点不一致”,觉得:“啊,没有关系,没有觉得三观不合……”;但是对于“另一方”而言,“他遇到的状况”是“核心观点 发生冲突、无法兼容”,他是觉得“三观非常不合”的!

所以,归根结底:他们还是“三观不合”的!

当看见两人“三观不合”时,我们难道应该劝说道:你怎么可以与对方“三观不合”呢?你应该“包容对方与你不一样的观点”!这不过是“见仁见智”,“不同观点”之间,应当“和谐共存”!

你难道应该这样劝说他吗?

当“核心观点”出现“矛盾冲突”而“无法兼容”时,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