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来淘旧书兮(孔网店铺:来淘旧书兮的书摊)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时下盛夏,出门即可闻蝉声大噪。忽忆少年时,于夜晚打着手电筒寻找蝉的幼虫爬蚱。其实如果眼力好,黄昏的时候就可以寻到爬蚱。这时候它虽然潜藏在土中,但却已经在地面上顶出一个小小的洞来。爬蚱是难以忘怀的美味,油炸也好,煮烤也好,那种鲜美是一般食物难以匹敌的。等它真的爬上树枝,褪壳变成金蝉的时候,它的身上的肉便大大减少了,味道自然也逊色不少。《庄子》中就有一位老人,用竹竿和面团粘知了,他的技艺精湛,可以一次粘许多知了,当然,那是技止熟尔的结果罢了。我少年时也有人用木棍和面筋粘知了,那真的需要专心致志才可以做到呢。

羊脂玉弘一法师心经(沧浪斋藏石蝉悟)(1)

金蝉古代是文人自命清高的代表,如李商隐的《蝉》诗:”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如骆宾王《在獄咏蝉》云:”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再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因为那时候人们都是以为蝉不食人间烟火,是餐风饮露,并且可以脱壳之后,就可以飞行,宛如仙人飞升。所以那时人看蝉的目光,有些崇拜的幻想,以为它就是隐者仙人呢。到了宋代,还把它当做清高的代表。如王沂孙有词云:”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里。”宋代之后,以蝉自诩清高的文人好像愈来愈少了。明代之时,封建社会受到资本经济的冲击,又由于科学的发展,民智大开。人们可能已经发现,蝉并不是饮露而活,而是喝树汁而活,于是便不再对它崇拜了吧。不仅如此,还把它当做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代表,并且给它另起了个名字为知了。如吴承恩在他的《西游记》中,就把唐僧说成是金蝉子转世,还说他是犯错而被佛祖贬下凡尘,那意思是很明显的了。得石一枚,如蝉作揖。不自视清高,不夸夸其谈,言行合一,行十万八千里未知之路,了三万六千件未解之缘,受八十一难,才让唐僧最终成道。观石自警,因名蝉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