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537期)清朝皇帝历来多奇闻秘事,一方面跟清朝皇帝的民族传统有关,另一方面则是清朝多位皇帝身上都有那么一些奇怪的事发生,比如顺治皇帝闹着要出家,再比如雍正皇帝的死因,以及乾隆皇帝的身世,都是绕不过去的谜团。今天我们着重来看看康熙皇帝的死因,就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康熙帝的死因有2种:一种为民间野史记载,一种为清朝正史记载,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清朝官方的正史记载疑点太多,导致野史记载反倒很有道理。

康熙帝几岁去世的(康熙帝死因有2种)(1)

我们根据相关资料回到历史现场来看一下发生了什么。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康熙帝去世的具体时间:公元1722年的12月20日夜里,康熙帝忽然驾崩,结束了自己长达61年10个月的帝王生涯,活了69岁。

在史载中,康熙帝跟其他那些渴求长生不老的皇帝不同,他能够正确看待生死,至少他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压根就不奢求长生不老。不过他认为人虽然不能长生不老,但是却可以通过养生把身体尽量调理得好一点,健康一点。为此,在康熙帝的个人生活方面,他非常注重合理的饮食、以及适度的饮酒和运动,甚至连房间的卫生也比较注重,他喜欢在干净整洁的房间里办公和休息。除了养身体,他还注重养心,每日抽时间来进行静心训练,已达到心胸豁达的状态。正如他在《庭训格言》中所说:“惟宽坦从容,以自颐养而已。”

因此,从这些情况来看,康熙帝是一个注重休养身心皇帝,而且他也没有任何重疾。老年时期不过是小病缠身,怎么会导致忽然驾崩呢?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康熙帝两种死因的不同说法:

第一种死因乃是清史《圣祖实录》的记载,认为康熙帝之死因乃是病逝。其中有这样的描述,说康熙帝生病后身体发生的变化——“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或“心跳之时,容颜顿改”等。相信康熙帝死于病逝的后世专家根据这些记载推测出了康熙帝所患之病为老年心脏病,抑或是血液循环方面问题,所以康熙帝虽然没有重疾,但也有突然失去的可能。

第二种死因为野史、以及民间记载等资料。在部分史学家认可康熙帝死于病逝的同时,这个记载又遭到了另一部分史学家的质疑,质疑的根据有两点:

第一点原因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谓正史《清圣祖实录》,是经过康熙之子雍正皇帝删改过的。也就是说,这《圣祖实录》文本本身的真实性已经出现了问题,那么它记载的资料是不完全可靠的。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在古代经常发生继位皇帝为了粉饰自己的合法性而对前面的历史进行修改,比如李世民修史等。

第二点原因就要说说这雍正皇帝为何要删改《圣祖实录》等史料了。这里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如果康熙帝在临终之际,若真像雍正帝后来给出的史料所说,那么康熙帝临终指派的接班人就是雍正,这样的话,雍正是根本犯不着去删改史料的。因此,在所谓的野史或民间,都认为康熙帝并非自然病逝,那是另有它因,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可以看一点资料。

在康熙帝突然驾崩的那天夜里,在畅春园还有一个旁观者,他叫马国贤。这个人是意大利传教士,但同时也是一个宫廷画家和雕刻家。他在1710年先来到澳门,然后再从澳门来到北京,到清朝的皇宫中供职,他的才华深得康熙皇帝的赏识。此后,他在宫中编印了《御制避暑山庄图泳三十六景》以及《皇舆全览图》等,尤其是康熙帝的一再恳请下,最后这位意大利传教士还把雕刻铜版技术传给了中国人。

马国贤记录了康熙帝忽然去世那夜发生的事:“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

康熙帝几岁去世的(康熙帝死因有2种)(2)

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康熙帝驾崩之夜很不平静。其中所谓的“鸩毒之事”乃是指,康熙帝在临终前,皇四子雍正曾经给康熙帝喝了一碗参汤,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康熙帝喝了后就忽然去世了。这事在《圣祖实录》中也记载了下来。当然在《圣祖实录》中不会说这参汤有问题,可是这个事情却引起了后人或旁观者的不同看法,多数人都怀疑雍正给康熙帝喝的参汤中是下了毒的,也就是说康熙帝乃是被雍正毒死的。

除了马国贤这个记录之外,还有一种野史说法,马国贤是真人记录,野史说法则出处不好查找,但是既然存在,那么就罗列在此,以供各位看官自行判断。野史中的说法更为惊悚,说康熙病危之夜,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所以急召大臣嘱托后事,可是过了很长时间,没有一个大臣出现。终于等到来人,却发现是四皇子雍正。康熙帝顿悟,大怒,以玉佛珠砸雍正,不久病逝,雍正拿着玉佛珠和篡改后的遗诏,宣告天下,登基称帝。

关于康熙帝并非死于自然死亡这个猜疑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有两点佐证:其一是被雍正删改后的《圣祖实录》存在问题,同时雍正后来在解释自己登基为帝一事时也多有自相矛盾之处,比如雍正登基的理由在原本删改的官方史载记录中为“八人受谕”,但在《大义觉迷录》雍正的一些说辞,又与“八人受谕”矛盾重重。这就不得不让人生疑,其中的变故之复杂了。

其二佐证为康熙帝的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原因是康熙生前有三个太子人选:第一个就是早先立了太子的皇次子胤礽,不过胤礽后来因各种政治争端导致失去了康熙帝的宠信,最终被废。第二个是太子的第一候选人十四子湚禵,第三个太子候选人是胤禛。

在皇太子胤礽被废之后,诸多皇子都纷纷对太子之位产生了觊觎之心。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在史上被称为“九子夺嫡”。不过最终形成两个大阵营,一个是以皇四子胤禛为核心的四爷党,一个是以湚禵为核心的八爷党。

可是根据有关资料来看,康熙帝最爱十四子湚禵,对其格外恩宠。从一个事件就能看出,此事就是有些皇子因特殊优待,在皇帝的批准下,获取支取官物的符权,大内供给一家的食物用品等,不过根据清皇宫惯例,这种特权也一般以一年为限,然后再由皇帝决定是否继续享受这个特权。一个皇子能够享受这种特权的时间长短,是直接体现皇帝对其的厚爱或器重。而康熙帝诸多皇子中,仅湚禵享受这个特权时间最长,直到康熙帝去世。

除了生活中表现出康熙帝对湚禵的格外恩宠外,在外在事务上,也能看出康熙帝是有意在栽培湚禵。比如公元1718年,准噶尔进攻西藏,拉藏汗向清廷请求援军,康熙帝在诸皇子中挑选的援军统帅就是湚禵。此外,康熙帝还专门给青海蒙古王公发了一道圣旨,说见湚禵如见朕,要积极配合,一切听从湚禵之调遣。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康熙帝对湚禵的恩宠,已经是超过了所有的皇子。如果细想我们就能明白,皇帝只有对一个皇子更加信任和有更高的要求或期待的时候,才会令其掌兵,到军中磨练,和将军们加深感情,这都是在必要的时候有深意的。说到底,康熙帝是打算立湚禵为太子的。

但是事情的关键就发生在这里,康熙帝本来打算让湚禵出外带兵磨练,可是没等湚禵回来,康熙帝就突然驾崩了。然后京都被四皇子胤禛控制。胤禛(雍正)对湚禵干了几件事,都颇有深意,其中的内幕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其一是湚禵得知康熙帝驾崩后,火速回京奔丧,但是在湚禵回京的路上,雍正秘密派人拦截湚禵,将其与康熙帝来往的奏折密信全部没收,坚决不能有任何密信带入京城。那么雍正为何如此做呢?其目的很简单,就是怕湚禵和康熙帝的来往密信中,有立湚禵为太子的一些信息或证据。雍正倘若是被康熙帝点名确立的继承人,他是犯不着这样干的。

康熙帝几岁去世的(康熙帝死因有2种)(3)

其二是康熙帝时期比较开明,对西方的一些东西也积极接受,所以他的宫里有许多洋传教士为官或做事。有一个叫严嘉乐的传教士对雍正帝继位前后的事也所有记录,此记录收录在《中国来信》一书中。其中他这样写道:“胤禛登基后,皇十四子奉召进京后,提出要看先帝遗嘱,企图剥夺皇四子的统治权。”那么以湚禵之聪慧,他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蹊跷的。

其三是雍正本人的证词也有问题,在雍正删改后的清朝正史记载中说康熙帝驾崩前曾经召来诸位皇子和隆科多,宣布遗诏,不过奇怪的是康熙帝把遗诏内容告知了7位皇子和隆科多,却唯独对继承人雍正保密,而雍正是在康熙帝去世后才知道自己是继承人。可是疑点就在于此,康熙帝去世前的短短一段时间,雍正亲自往康熙帝榻前跑了三趟,倘若康熙帝若真选他为继承人,为何不当面告诉他,要知道一个人临死之前也大概有诸多良言相告吧。另外皇子争夺那么激烈,康熙帝提前告诉雍正,也可以让他早做准备啊,再者自己亲自宣告雍正作为继承人,也能增加雍正的权威性,使得他继位更加名正言顺才对。可是,一切都是矛盾的。

其四是雍正生母的表现也很反常,通常在古代,都是母凭子贵的。儿子做了皇帝,当妈的那是高兴还来不及,可是奇怪的是雍正封生母为皇太后时,雍正的老妈竟然公开拒绝了。甚至在雍正继位时,还说出了“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的话。她在拒绝皇太后封号数月后,暴病而逝。

结语:根据以上粗略的资料显示,康熙帝去世的死因疑点非常多。这或许也正是康熙帝死因虽有两种、但人们宁信野史所载为雍正谋害、而不相信正史记载康熙帝传位雍正之说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