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成果的展现的具体步骤是(如何进行知识创新)(1)

下面我们讨论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你只有了解了科学知识,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思想运用形态,它跟世界的对应关系,你只有把这些东西搞清楚,你才有可能建立新知,你才有可能进行思想创新。

因此我们把前面的课程讲到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就思想本身的创新,指出它的逻辑路径。我下面用比较直观的方式讨论。

第一,切勿相信此前的任何科学理论是真理。

反倒要确认它是距离真理最远的东西,正等待你来重塑它的泥胎金身。

就是你首先要确认科学不是真理。

你想想,如果你确认科学就是真理,面对既往的科学,你敬畏都来不及,你怎么敢去创新?所以请牢牢记住,不光是科学,人类一切学问都跟真理无缘,这是创新的第一个最基本的背景意识要求。

第二,你不要指望自己能发现什么根基永固的真理。

因为根基不固恰好说明你的发现属于科学范畴,而不属于伪科学的糟粕。

因为科学是那个错的最快的东西才叫科学。因此当你建立一个理论模型的时候,你不要指望建立一个永恒的稳定的真理系统,不抱这个奢望,不挂这么高的要求,创新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现实目标。(哲思岛读书会)

第三,回避休谟问题,就是归纳法不成立。

不要一味搜集和归纳正在研究的课题素材。因为归纳法不能证明只能证伪,因为归纳素材永远无法穷尽。

如果你不断地搜罗事实,你不断地搜罗归纳要素,那么它将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工作量。所以黑格尔说一句名言,博学绝不是真理。就是任何一个好的理论,跟博学没有关系,跟你搜集的事实量没有关系。

请大家看科学史,人类最重大的科学发现者全是年轻人,开普勒二三十岁,天文历法者。牛顿,大学没有毕业,由于黑死病不得不回家休学,20多岁在家里建立平方反比定律。什么叫“平方反比定律”?我再重复,引力等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做分子,也就是与引力成正比,两个物体距离的平方做分母,也就是与引力成反比,乘引力系数、引力常数,简称平方反比定律。这个东西牛顿是20多岁,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发现了,只不过牛顿当年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他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很平凡的很简单的现象,他没当回事。直到40岁左右,他在剑桥大学做教职。有一次和一群学者喝酒,酒喝高了,有一个叫胡克的院士,给牛顿在酒席上讲说,我有一个重大发现,平方反比定律。牛顿说扯淡,这东西我20多岁就知道了。这算什么重大发现?争辩者大为恼火,说有种你给我证明。牛顿为这场争论回家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场酒不喝高,牛顿力学会消失。我想讲什么?牛顿发现他的学说20来岁。

大家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出现的时候,爱因斯坦不到30岁,是个民科。在伯尔尼专利局当个小职员。狭义相对论产生,论文发表几乎没有人能看到。十年以后,30多岁广义相对论发表。此后,后半辈子几十年,他想研究统一场论,把物理学的四大作用力统一,失败。年龄成长了,知识增多了,什么也做不成了。

什么意思?博学绝不是真理。20多岁的牛顿,20多岁的爱因斯坦,2、30岁的开普勒,他比当时的物理学教授的知识量要差多少?五六十岁的大学物理学教授满处都是,车载斗量,可有谁缔造了新的知识模型。(哲思岛读书会)

所以记住博学绝不是真理,不要无边无际的搜索,归纳素材,那不叫研究。那种做法是对人类思想模型的建立,完全缺乏了解的愚蠢表现。

第四,康德问题,也就是在基本逻辑前提下做演绎性假设,叫猜想与建模。

想想我前面讲哥白尼的建模,它是不需要事实的,它是需要逻辑猜想的,需要一个理念演绎的。

第五,保持好奇心。

这个话说起来很平凡,可大家一定要知道它太难了。

因为我前面讲过,一个人长成的标志是丢失好奇心。什么叫保持好奇心,保持童心。因为只有儿童才会有惊异,才会对万事万物好奇,才会不断追问。一个人到了成年,由不得自己就会消失掉好奇心,变成思想僵化的载体。所以说保持好奇心,说来简单,做来极难,它甚至会让你显得有些怪诞,或者有些不成熟。

我记得我到40多岁的时候,偶然碰见了一个十年二十年没见过的童年时代的邻居小朋友。这个时候他跟我都已经40多岁了,我们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喝完酒他给我说一句话,他说你这人都40多岁了,怎么还是个青瓜蛋子,到现在还全然是学生心理,就没长熟。可这个状态,恰恰是我能做学问的状态。

所以大家记住,保持好奇心,实际上就是阻止精神生长,这在生物学上叫幼态持续,难度极高。(哲思岛读书会)

第六,发挥想象力。

听明白什么含义。我们所说的世界永远是我们主观缔造的思想模型,不是客观世界的本真反映。因此具备想象力,才具备知识创建力,这叫异想天开。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的感知是本真反应,你还有什么想象的余地?人类还需要思想干什么?思想的价值就在于我们得不到本真,我们永远用猜想去虚拟本真。感知过程就是层层虚拟过程。请记住VR虚拟世界绝不是今天的现象,宇宙认知史就是虚拟迭代史。

想想电子对质子达成的那个电中性是不是一个虚拟?想想酸根对碱基达成的那个盐的收获是不是一个虚拟?想想你把光能量转化成明亮是不是一个虚拟?想想你把波长变成颜色是不是一个虚拟?想想你建立的逻辑模型,只不过是打不开的那个宇宙表壳的模仿和猜想是不是又一层虚拟?宇宙认知史就是虚拟发展史。VR的现象其实只不过是虚拟迭代的当今形态而已。

既然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虚拟,那么虚拟需要的是什么?想象力。人类文明就是在这个异想天开的想象力系统上展开的。

所以发挥和保持想象力在知识创新上至关重要。但是我后面要补充一句话,异想天开,保持想象虚构和假设建模能力绝不意味着胡思乱想。它后面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叫精密逻辑证明。如果你做不到后半段,前面的想象力叫扯淡。

所以请牢牢记住第七条,苛守严谨性。

在学术和思想上最遭反感、最忌讳的就是缺失严谨,而严谨指精密逻辑证明。

最后第八,只要在逻辑上成立,或者说只要逻辑自洽而圆融,一般就不用担心该假说得不到验证。

那是后人的事业,你已大功告成。你只要建立了一个严谨经过证明的逻辑模型,它将来就是事实。

即使你的有生之年不能被验证,就像阿波罗尼提出圆锥曲线证明,要隔将近2000年才得到验证。但这尽管是阿波罗尼的遗憾,却是人类的收获。

听懂这八点,叫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理解这八点,前提条件在于理解哲学思绪的整个系统,理解这两天课所讨论的所有问题的精髓。

需要王东岳先生佛教、易经、东西方文化、哲学音视频和文字等免费资料的,或想入免费群的,请关注本公众号。

知识创新成果的展现的具体步骤是(如何进行知识创新)(2)

,